APP下载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搜索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91.积聚的病位主要在( )

A、 肺肾

B、 肝肾

C、 肝脾

D、 肝胆

E、 脾肾

答案:C

解析:在中医理论中,病位的积聚是指病邪在人体内部积聚不散,导致疾病发生或加重。在中医护理中,了解病位的积聚对于治疗疾病非常重要。 在这道题中,正确答案是C. 肝脾。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肝脾功能失调时,容易导致病邪在肝脾之间积聚,引发各种疾病。比如,肝脾气虚会导致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肝脾湿热会引发消化不良、口苦口干等症状。 举个生动的例子,就好比是一个家庭,肝脾就像是家庭中的父母,肝主疏泄就像是父亲负责家庭的外事,脾主运化就像是母亲负责家庭的内务。如果父母之间沟通不畅,工作分工不明确,家庭中的问题就会积聚不解,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影响家庭的和谐与健康。 因此,了解肝脾之间的关系,保持肝脾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调节饮食、作息规律、适当运动等方式来维护肝脾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希望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肝脾病位积聚的概念。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91.积聚的病位主要在( )

A、 肺肾

B、 肝肾

C、 肝脾

D、 肝胆

E、 脾肾

答案:C

解析:在中医理论中,病位的积聚是指病邪在人体内部积聚不散,导致疾病发生或加重。在中医护理中,了解病位的积聚对于治疗疾病非常重要。 在这道题中,正确答案是C. 肝脾。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肝脾功能失调时,容易导致病邪在肝脾之间积聚,引发各种疾病。比如,肝脾气虚会导致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肝脾湿热会引发消化不良、口苦口干等症状。 举个生动的例子,就好比是一个家庭,肝脾就像是家庭中的父母,肝主疏泄就像是父亲负责家庭的外事,脾主运化就像是母亲负责家庭的内务。如果父母之间沟通不畅,工作分工不明确,家庭中的问题就会积聚不解,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影响家庭的和谐与健康。 因此,了解肝脾之间的关系,保持肝脾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调节饮食、作息规律、适当运动等方式来维护肝脾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希望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肝脾病位积聚的概念。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分享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相关题目
48.患者视物昏暗,模糊不清者,多属( )

A.  目眩

B.  目昏

C.  雀目

D.  视歧

E.  眼花

解析:答案解析:B. 目昏 目昏是中医术语,指患者视物昏暗,模糊不清的症状。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眼睛疾病等原因引起的。在中医中,目昏可以是由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阴阳失调等原因导致的。治疗目昏可以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的调理,比如调节饮食、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进行适量的眼保健操等。 举个例子,有一个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经常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工作,导致眼睛疲劳,出现了目昏的症状。这时候可以通过定时休息、远离电脑屏幕、做一些眼部按摩操等方法来缓解眼睛的疲劳,改善目昏的情况。同时,也可以适当调整饮食,多摄入一些对眼睛有益的食物,比如胡萝卜、鱼类等,帮助改善视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06a-3a00-c08d-7791b12e101d.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脾虚崩漏的主要证候是( )

A.  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沥日久不尽

B.  血色淡、质清稀,面色晄白

C.  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

D.  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

E.  舌质胖,边有齿印,苔白

解析:这道题是关于脾虚崩漏的主要证候的多选题。脾虚崩漏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主要表现为脾气虚弱,失去了正常的运化功能,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症状。 A. 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沥日久不尽:脾虚崩漏会导致气血运行失常,经血不调,出现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沥日久不尽的症状。 B. 血色淡、质清稀,面色晄白: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停滞,导致血色淡、质清稀,面色晄白。 C. 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脾虚崩漏会导致气血不足,出现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的症状。 D. 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脾虚崩漏会导致脾气不固,出现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的症状。 E. 舌质胖,边有齿印,苔白:舌质胖、边有齿印、苔白是脾虚崩漏的舌象表现。 通过以上选项的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脾虚崩漏的主要证候。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记忆。比如,想象脾虚崩漏就像是一个运输公司的脾脏,如果这个公司的脾气虚弱,就会导致货物运输不畅,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货物时而暴下不止,时而淋沥不尽,货物的质量也会变得清稀,公司的员工神疲气短,面色晄白,小腹感觉空坠,四肢不温,连午饭都吃不下去,舌头也会变得胖胖的,上面还有齿印,舌苔也会变得白白的。这样通过生动的比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脾虚崩漏的主要证候。希望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e4-5918-c08d-7791b12e101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燥邪为病,易( )

A.  伤津

B.  伤血

C.  伤气

D.  伤肾

E.  伤肺

解析:燥邪为病,是中医理论中常见的病因之一。燥邪指的是外界干燥的气候或环境因素侵袭人体,导致人体内部津液不足,出现燥热症状。 A. 伤津:燥邪为病时容易伤津液,津液是人体重要的润滑物质,如果津液不足,就会导致口干、咽干、便干等症状。 E. 伤肺:肺主气,肺与外界直接接触,容易受到燥邪的侵袭,导致肺气不畅,出现干咳、咳血等症状。 所以,燥邪为病时易伤津液和肺气,导致口干、咽干、干咳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喝水、保持空气湿润、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干燥环境中等方法来预防燥邪引起的疾病。希望以上解析和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fb-5360-c08d-7791b12e100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以下经脉表里关系正确的是( )

A.  手太阴经和手阳明经

B.  足太阳经和足太阴经

C.  足少阴经和足太阳经

D.  足阳明经和足太阴经

E.  手阳明经和手太阴经

解析: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每个选项的正确与否: A. 手太阴经和手阳明经 - 错误,手太阴经和手阳明经并不是经脉表里的关系。 B. 足太阳经和足太阴经 - 错误,足太阳经和足太阴经也不是经脉表里的关系。 C. 足少阴经和足太阳经 - 正确,足少阴经和足太阳经是经脉表里的关系。 D. 足阳明经和足太阴经 - 错误,足阳明经和足太阴经并不是经脉表里的关系。 E. 手阳明经和手太阴经 - 正确,手阳明经和手太阴经是经脉表里的关系。 所以正确答案是ACDE。 现在让我们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想象一下,足少阴经和足太阳经就像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出去玩耍,互相帮助。足少阴经代表阴性,足太阳经代表阳性,正好互补。比如,当一个人身体内阴阳失衡时,足少阴经和足太阳经就像是两个好朋友一起帮助这个人恢复平衡。 另外,手阳明经和手太阴经也是一对关系密切的经脉。手太阴经负责调节人体的阴性能量,而手阳明经则负责调节人体的阳性能量。就像是一个人的左手和右手,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各种动作。 希望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经脉之间的关系。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a5-1158-c08d-7791b12e101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0.下列症状中,诊断表证最具意义的是( )

A.  脉浮

B.  恶寒

C.  头身痛

D.  舌苔薄白

E.  流涕

解析:答案:B. 恶寒 解析:诊断表证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病人的脉象、舌苔、面色、声音等表现来判断病情。在中医诊断中,恶寒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与寒邪入侵有关。恶寒是指患者感觉寒冷,即使在温暖的环境下也无法取暖。因此,恶寒是诊断表证中最具意义的症状之一,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情的性质和病因。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患者出现了恶寒的症状,医生可能会考虑到该患者体内有寒邪侵袭,导致了身体的寒凝不散。在治疗上,医生可能会采用温补的方法来驱散寒邪,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因此,恶寒是中医诊断中一个重要的线索,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06a-3de8-c08d-7791b12e101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4.胸痹的发生多与哪些因素有关( )

A.  寒邪内侵

B.  饮食不当

C.  情志失调

D.  年老体虚

E.  劳欲过度

解析:胸痹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寒邪内侵是导致胸痹的重要原因之一。寒邪侵入体内,阻滞了气血运行,导致胸部气血不畅,从而引发胸痹症状。 其次,饮食不当也是导致胸痹的因素之一。比如长期食用油腻、辛辣等食物,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影响气血运行,从而引发胸痹。 情志失调也是导致胸痹的重要原因之一。情绪不稳定、过度忧虑、悲伤等情志问题会导致气机郁滞,影响胸部气血运行,从而引发胸痹症状。 年老体虚是导致胸痹的因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气血运行会逐渐减弱,体质也会逐渐虚弱,容易导致胸部气血不畅,从而引发胸痹。 劳欲过度也是导致胸痹的因素之一。长期过度劳累、过度性生活等会消耗人体精气,导致气血不足,从而引发胸痹症状。 通过以上解析和例子,希望你能更深入地理解胸痹发生的多种因素,以及中医对其发病机理的认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26-ece8-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患者先见恶寒发热,现恶寒已罢,反恶热,口渴尿赤,舌红苔黄,证属( )

A.  表寒里热

B.  表热里寒

C.  表邪人里

D.  表虚里实

E.  里邪出表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中医辨证的能力。根据患者先见恶寒发热,现恶寒已罢,反恶热,口渴尿赤,舌红苔黄的症状,可以判断为表邪人里的证候。 表邪人里是指外邪侵袭人体,先表现为恶寒发热等表证,后转为恶热口渴等里证。在这种情况下,外邪已经进入人体内部,导致里证症状的出现。 举个生动的例子,就好比我们的身体是一座城堡,外面的外邪就像是敌人,先是攻击城墙(表证),然后突破城墙进入城内(里证),导致城内的居民(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治疗的重点就是要清除体内的外邪,恢复身体的平衡。 希望通过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表邪人里这个中医辨证的概念。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如果没有了解决的问题,我可以为你提供更多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0dd-27e0-c08d-7791b12e100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9.迟脉主病可见于( )

A.  痰饮

B.  寒证

C.  虚证

D.  实热证

E.  食积证

解析:这道题是关于中医诊断中的迟脉主病的问题。迟脉主病是指脉搏节律缓慢,常见于一些疾病中。在中医诊断中,迟脉主病可见于实热证和寒证。 首先是实热证,实热证是指体内有实质性的热邪,表现为发热、口渴、便秘等症状。当体内有实热证时,会导致脉搏节律缓慢,出现迟脉的情况。 其次是寒证,寒证是指体内有寒邪,表现为寒冷、肢体冰冷、喜温饮食等症状。当体内有寒证时,也会导致脉搏节律缓慢,出现迟脉的情况。 因此,迟脉主病可见于实热证和寒证。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像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温暖的房子,实热证就像是房子里面开了暖气,温度很高,而寒证就像是房子里面没有暖气,温度很低。无论是暖气开得太高还是太低,都会导致房子里的人感觉不舒服,脉搏节律也会受到影响,出现迟脉的情况。 希望通过这个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迟脉主病在实热证和寒证中的表现。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06a-45b8-c08d-7791b12e10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详细论述了疾病的辨证施护理论,开创辩证施护的先河的专著是( )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金匮要略》

D.  《诸病源候论》

E.  《备急千金要方》

解析:题目知识点[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题目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中医护理基础知识,涉及到辨证施护理论的专著。其中,《黄帝内经》虽然包含了丰富的中医理论,但并不是辨证施护理论的专著,排除选项A;《备急千金要方》也不是辨证施护理论的专著,排除选项E。《金匮要略》虽然有关于辨证施护的内容,但并不是该理论的专著,排除选项C。因此,正确答案是B,《伤寒杂病论》是辨证施护理论的专著,开创了辩证施护的先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21e-eaf8-c08d-7791b12e100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1.项痹的护治法则正确的是( )

A.  风寒痹阻型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B.  肝肾不足型宜补益肝肾

C.  气血亏虚型宜补益气血

D.  血瘀气滞型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E.  痰湿阻络型宜祛湿化痰,散瘀通络

解析:这道题涉及到项痹的护治法则,项痹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颈部僵硬、疼痛等症状。根据中医理论,项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相应的护治法则。 A. 风寒痹阻型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这种类型的项痹主要是由风寒湿邪侵袭所致,需要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来缓解症状。 B. 肝肾不足型宜补益肝肾:这种类型的项痹主要是由肝肾功能不足引起,需要通过补益肝肾来调理身体,增强脏腑功能。 C. 气血亏虚型宜补益气血:这种类型的项痹主要是由气血亏虚引起,需要通过补益气血来调养身体,增加气血的供应。 D. 血瘀气滞型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这种类型的项痹主要是由血液淤滞、气滞不畅引起,需要通过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来改善症状。 E. 痰湿阻络型宜祛湿化痰,散瘀通络:这种类型的项痹主要是由痰湿阻络引起,需要通过祛湿化痰,散瘀通络来疏通经络,改善症状。 综合以上选项,正确答案是ABCDE。不同类型的项痹需要采取不同的护治法则,因此在中医治疗中,针对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希望通过这个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项痹的护治法则。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7f-9ff0-c08d-7791b12e101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