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搜索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79.痄腮的潜伏期为( )

A、 5~12天

B、 7~14天

C、 14~21天

D、 15~25天

E、 7~21天

答案:C

解析:痄腮,又称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患者在感染病毒后,会有一个潜伏期,即从病毒进入体内到出现症状的时间段。 在这道题中,痄腮的潜伏期为14~21天。这意味着感染了痄腮病毒的人,在接触病毒后,可能需要等待14到21天才会出现症状,如发热、腮腺肿胀等。 举个生动的例子,就好像是种下了一颗种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才会长成一棵大树。在这个潜伏期内,病毒在体内悄悄地繁殖,直到最终引发症状的爆发。 所以,了解痄腮病毒的潜伏期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非常重要。希望通过这个例子,你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痄腮病毒的潜伏期是什么意思。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79.痄腮的潜伏期为( )

A、 5~12天

B、 7~14天

C、 14~21天

D、 15~25天

E、 7~21天

答案:C

解析:痄腮,又称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患者在感染病毒后,会有一个潜伏期,即从病毒进入体内到出现症状的时间段。 在这道题中,痄腮的潜伏期为14~21天。这意味着感染了痄腮病毒的人,在接触病毒后,可能需要等待14到21天才会出现症状,如发热、腮腺肿胀等。 举个生动的例子,就好像是种下了一颗种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才会长成一棵大树。在这个潜伏期内,病毒在体内悄悄地繁殖,直到最终引发症状的爆发。 所以,了解痄腮病毒的潜伏期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非常重要。希望通过这个例子,你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痄腮病毒的潜伏期是什么意思。

分享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相关题目
2.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则为( )

A.  先扶正,后祛邪

B.  先祛邪,后扶正

C.  扶正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

D.  扶正与祛邪并用

E.  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解析:题目知识点[中医基本理论] 题目解析: 中医护理中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即要保证人体的正气,增强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同时又要祛除邪气,消除疾病的因素,但是不能损伤人体的正气。因此选项C扶正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是正确的基本原则。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21e-eaf8-c08d-7791b12e10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6.里证的寒热变化一般是( )

A.  但热不寒

B.  恶热往来

C.  但寒不热

D.  寒热并见

E.  寒热转化

解析:在中医理论中,里证的寒热变化是指患者体内的寒热症状的变化。选项A中的“但热不寒”指患者只有热感没有寒感,选项C中的“但寒不热”指患者只有寒感没有热感。所以正确答案是AC。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比如一个患者开始时感觉身体发冷,手脚冰凉,这时候是属于“但寒不热”的情况。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口渴等症状,这时候就出现了“但热不寒”的情况。所以在治疗里证时,要根据患者的寒热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应对病情的变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06a-45b8-c08d-7791b12e101d.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5.为“筋之余”的是( )

A.  发

B.  爪

C.  肝

D.  骨

E.  齿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中医学中关于五脏的理论。在中医学中,人体的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而五脏之外还有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每个脏腑都有其对应的经络,而经络中也有一些特定的部位被称为“筋之余”。 在这道题中,“筋之余”的是指爪。在中医学中,爪属于肝经,所以筋之余指的是肝经的部位。肝主疏泄,调节情绪,对筋脉的调节也有一定作用。因此,正确答案是B. 爪。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我们知道肝主疏泄,如果情绪不稳定或者长期情绪抑郁,就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到筋脉的运行,出现筋脉疼痛的情况。所以,保持情绪稳定对于肝脏和筋脉的健康非常重要。希望这个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ee2-0f78-c08d-7791b12e10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下列哪些属于肝胆湿热型蛇串疮患者的证候表现( )

A.  夜寐不安

B.  大便干,小便黄

C.  舌红,苔薄黄或黄腻

D.  伴口苦咽干,急躁易怒

E.  皮肤潮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

解析:这道题是关于肝胆湿热型蛇串疮患者的证候表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个选项的解释: A. 夜寐不安:肝胆湿热型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失眠、夜间睡眠质量差的情况。 B. 大便干,小便黄:肝胆湿热型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大便干燥、小便颜色偏黄的情况。 C. 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肝胆湿热型的患者舌头会呈现红色,舌苔可能呈现薄黄或黄腻。 D. 伴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肝胆湿热型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口苦、咽干的症状,情绪上容易急躁易怒。 E. 皮肤潮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肝胆湿热型的患者皮肤可能会呈现潮红,出现疱壁紧张的情况,同时还会感到灼热刺痛。 因此,正确答案是BCDE。希望通过这些解释你能更好地理解肝胆湿热型蛇串疮患者的证候表现。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7f-9820-c08d-7791b12e10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1.水痘的临床特征有( )

A.  疹退后不留瘢痕

B.  同时期丘疹,疱疹,干痂并见

C.  病后终免疫

D.  发热1~2天内出疹

E.  以四肢较多

解析:正确答案是ABDE。 解析: A. 水痘的疹退后不留瘢痕是水痘的临床特征之一,通常水痘的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退,不会留下瘢痕。 B. 水痘的临床表现包括同时期出现丘疹、疱疹和干痂,这是水痘的典型症状。 D. 水痘患者在发热1-2天后会出现疹子,这也是水痘的典型表现之一。 E. 水痘是一种一旦患病后就会终身免疫的疾病,患者在痊愈后会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不会再次感染水痘。 因此,选项ABDE都是水痘的临床特征。 生动例子: 想象一下小明得了水痘,他开始发烧,1-2天后身上出现了丘疹、疱疹和干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症状逐渐消退,而且不留下任何瘢痕。小明痊愈后,他的身体就会产生免疫力,不会再次感染水痘。所以,水痘的临床特征就像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更容易记住和理解。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437-95b0-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妊娠恶阻又称( )

A.  子病

B.  病儿

C.  阻病

D.  恶阻

E.  以上都不正确

解析:妊娠恶阻是指孕妇在怀孕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妊娠恶阻在中医中也称为“子病”,“病儿”,“阻病”或“恶阻”。 A. “子病”:在中医中,“子”是指胎儿,因此“子病”指的是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的病症。妊娠恶阻就是一种常见的“子病”。 B. “病儿”:在怀孕期间,孕妇出现的不适症状也可以看作是“病儿”在体内引起的症状,因此妊娠恶阻也可以被称为“病儿”。 C. “阻病”:在怀孕期间,妊娠恶阻会阻碍孕妇的正常生活和饮食,因此也可以称为“阻病”。 D. “恶阻”:这个选项直接指出了妊娠恶阻的名称,也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妊娠恶阻又称为“子病”、“病儿”、“阻病”和“恶阻”,选项ABCD都是正确的。希望通过这些解释和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e4-5d00-c08d-7791b12e100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阴阳失调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

A.  阴阳偏胜

B.  阴阳互损

C.  阴阳转化

D.  阴阳格拒

E.  阴阳亡失

解析:阴阳失调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人体阴阳两大对立统一的基本概念失去平衡,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疾病。阴阳失调的基本形式有四种: A. 阴阳偏胜:指的是阴阳之一过盛,导致阴阳失衡。比如,阴盛则出现寒凝、水肿等症状;阳盛则出现热症、炎症等症状。 B. 阴阳互损:指的是阴阳相互消耗,导致阴阳失衡。比如,长期过度疲劳导致阴阳耗损,出现气血不足、阳虚阴盛等症状。 D. 阴阳格拒:指的是阴阳之间相互排斥,导致阴阳失衡。比如,阴阳不和导致气血不畅,出现疼痛、痉挛等症状。 E. 阴阳亡失:指的是阴阳失去平衡,无法维持生命活动,导致疾病严重。比如,阴阳耗竭导致生命垂危。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人长期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阴阳失调,可能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等症状,这就是阴阳偏胜的表现。通过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身心平衡,可以帮助恢复阴阳平衡,缓解症状。希望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阴阳失调的基本形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fb-5360-c08d-7791b12e100d.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脐中至耻骨联合常用骨度为( )

A.  14寸

B.  12寸

C.  5寸

D.  8寸

E.  10寸

解析:脐中至耻骨联合的常用骨度为5寸。这个知识点在中医中非常重要,因为在中医诊断中,医生会根据脐中至耻骨联合的位置来判断病人的体质和疾病情况。 想象一下,脐中是我们身体的中心点,耻骨联合是我们下腹部的骨头。通过测量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如果这个距离过长或过短,可能会提示医生病人存在某些健康问题。 所以,了解脐中至耻骨联合的常用骨度对于中医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希望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a5-0d70-c08d-7791b12e10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9.五行“土”的特性是( )

A.  曲直

B.  炎上

C.  润下

D.  从革

E.  稼穑

解析:五行中的“土”代表着稳定、收藏、生长和丰收的特性。在五行中,“土”主管脾胃,对应于人体的肌肤、肌肉、肌腱等组织。因此,五行“土”的特性是稼穑,即丰收的意思。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农民在耕种土地,播种作物,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照料,最终丰收的场景。这个过程就体现了五行“土”的特性,稳定的土地为作物提供了生长的环境,最终收获丰硕的果实。 因此,五行“土”的特性是稼穑,代表着丰收、生长和稳定的特点。希望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知识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e51-1a18-c08d-7791b12e10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是( )

A.  十二正经

B.  奇经八脉

C.  十二别经

D.  经筋

E.  十五别络

解析:气血在人体内的运行主要依赖于经络系统。十二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它们贯穿全身,连接脏腑经络,调节气血的运行。十二正经包括任脉、督脉、冲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带脉、冲脉、督脉等。 举个例子来说,任脉是十二正经中的一条重要经络,起于下腹部,贯穿腹部、胸部、喉咙,上达面部。任脉在人体内部起到调节气血、调畅经络的作用。比如,当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时,可以通过调理任脉来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调节身体健康的目的。 通过这样生动的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是十二正经这一知识点。希望你能记住这个重要的概念,并在实践中运用它来帮助他人维护健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568-5938-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