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搜索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08.疫毒痢的传播途径是( )

A、 呼吸道传播

B、 消化道传播

C、 虫媒传播

D、 血液传播

E、 接触传播

答案:B

解析:疫毒痢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当人们摄入被感染的食物或水时,细菌会进入肠道并引发疾病。因此,保持个人卫生,避免食用生熟不分的食物,饮用干净的水是预防疫毒痢的重要措施。 举个例子,想象一下你去露营,如果你没有正确处理食物和饮用水的卫生,可能会因为摄入被感染的食物或水而患上疫毒痢。所以在野外露营时,一定要注意食物和水的卫生,避免疾病的传播。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我们更容易理解疫毒痢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58.下述病后调护的要点不包括(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2bb-0bb8-c08d-7791b12e10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明确提出“中医三因学说”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fb-43c0-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7.患儿、4岁,面色萎黄,精神萎靡,睡时露睛,大便稀溏,抽搐无力,时作时止,
舌淡苔白,其治法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437-8228-c08d-7791b12e100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4.下列不属于筋伤病因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7f-9438-c08d-7791b12e100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确认辨证论治理论的著作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644-26c0-c08d-7791b12e100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7.气的固摄不足会导致血行的何种病变(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49-5cc8-c08d-7791b12e101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9.用补气法来治疗失血,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49-5cc8-c08d-7791b12e101c.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8.属“母子关系”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e51-21e8-c08d-7791b12e10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运用的治法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21e-eaf8-c08d-7791b12e10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与痰饮形成有关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fb-4f78-c08d-7791b12e101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108.疫毒痢的传播途径是( )

A、 呼吸道传播

B、 消化道传播

C、 虫媒传播

D、 血液传播

E、 接触传播

答案:B

解析:疫毒痢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当人们摄入被感染的食物或水时,细菌会进入肠道并引发疾病。因此,保持个人卫生,避免食用生熟不分的食物,饮用干净的水是预防疫毒痢的重要措施。 举个例子,想象一下你去露营,如果你没有正确处理食物和饮用水的卫生,可能会因为摄入被感染的食物或水而患上疫毒痢。所以在野外露营时,一定要注意食物和水的卫生,避免疾病的传播。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我们更容易理解疫毒痢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

分享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相关题目
58.下述病后调护的要点不包括( )

A.  防因风邪复病

B.  防因食复病

C.  防因劳复病

D.  防因药复病

E.  防因情复病

解析:这道题是关于病后调护的要点的,其中不包括防因药复病。病后调护是指在疾病治疗后,通过合理的护理和调养,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防因风复病是指要避免受凉受风,防止病情复发;防因食复病是指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导致病情恶化;防因劳复病是指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康复。而防因药复病则是指要避免药物过量或不当使用导致病情反复。最后,防因情复病是指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希望通过这些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病后调护的要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2bb-0bb8-c08d-7791b12e10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明确提出“中医三因学说”的是( )

A.  张仲景

B.  陶弘景

C.  陈无择

D.  巢元方

E.  刘完素

解析:中医三因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指的是病因、病机、病位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理论是由陈无择提出的。 举个例子来帮助你理解中医三因学说:比如一个人感冒了,中医会根据病因(比如受风寒侵袭)、病机(比如表里不和)和病位(比如肺经受邪)来进行辨证施治。通过分析病因、病机、病位的关系,中医可以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希望通过这个例子,你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医三因学说的重要性和应用。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继续向我提问。我会尽力帮助你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fb-43c0-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7.患儿、4岁,面色萎黄,精神萎靡,睡时露睛,大便稀溏,抽搐无力,时作时止,
舌淡苔白,其治法是( )

A.  育阴潜阳,滋肾养肝

B.  温中健脾,缓肝理脾

C.  补益肝肾,滋阴熄风

D.  益气养血,柔肝熄风

E.  温补脾肾,回阳救逆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患儿萎黄、精神萎靡、大便稀溏、抽搐无力等症状的辨证施治能力。根据患儿的症状,属于肝脾不和、肝失疏泄的证候。因此,治疗应该以温中健脾、缓肝理脾为主。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想象一下,肝脾就像是一个和谐相处的夫妻,如果肝脾不和,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精神萎靡、大便稀溏等症状。那么,我们就需要通过温中健脾、缓肝理脾的治疗方法,来调节肝脾的功能,让它们重新和谐相处,从而改善患儿的症状。 希望这个生动的比喻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道题的知识点!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继续提问。我会尽力帮助你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437-8228-c08d-7791b12e100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4.下列不属于筋伤病因的是( )

A.  外力伤害

B.  感受外邪

C.  体质虚弱

D.  慢性劳损

E.  气滞血瘀

解析:答案:E。气滞血瘀并不是筋伤的病因,气滞血瘀主要是中医理论中用来解释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与筋伤的病因不同。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想象一下你在慢跑的时候,突然脚下一滑摔倒了,这就是外力伤害导致的筋伤。如果你平时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导致体质虚弱,那么在运动或者劳累过度的时候容易出现筋伤。感受外邪可能是指在恶劣的环境中受到寒冷或者潮湿的影响,导致筋经受损。 而气滞血瘀则是中医理论中常见的病理机制,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在筋伤中,气滞血瘀可能是疼痛部位气血不畅导致的疼痛和肿胀等症状,但并不是筋伤的直接病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7f-9438-c08d-7791b12e100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确认辨证论治理论的著作是( )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诸病源候论》

D.  《景岳全书》

E.  《温病条辨》

解析:题目知识点[中医基础知识-辨证论治理论] 题目解析: 确认辨证论治理论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它强调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病情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伤寒杂病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重要经典之一,由张仲景所著,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经典之一。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644-26c0-c08d-7791b12e100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7.气的固摄不足会导致血行的何种病变( )

A.  血滞

B.  血瘀

C.  血逆

D.  血溢

E.  血脱

解析:首先,气的固摄不足会导致血行不畅,从而引起血液在体内的异常变化。在中医理论中,血行病变主要包括血滞、血瘀、血逆、血溢和血脱。 A. 血滞:指血液在经络中停滞不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疼痛、肿块等症状。 B. 血瘀:是指血液在体内凝结凝滞,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出现疼痛、紫斑等症状。 C. 血逆:是指血液逆行,不顺畅地流动,可能导致头痛、眩晕等症状。 D. 血溢:是指血液外溢,可能由外伤或内部病变引起,出现出血不止、瘀斑等症状。 E. 血脱:是指血液大量流失,导致气血不足,出现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等症状。 因此,气的固摄不足会导致血行病变,包括血溢和血脱。希望通过以上解析和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49-5cc8-c08d-7791b12e101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9.用补气法来治疗失血,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

A.  气能生血

B.  血能生气

C.  气能摄血

D.  阴阳互根

E.  气旺血足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补气法治疗失血的理论依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个选项的解释: A. 气能生血:在中医理论中,气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气的充足可以促进血液的生成和循环。 B. 血能生气:血液中含有氧气和养分,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有助于气的生成。 C. 气能摄血:气的运行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失血后血液恢复。 D. 阴阳互根: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阴阳平衡有利于气血的生成和循环。 E. 气旺血足:气旺表示身体机能旺盛,血足表示血液充足,这是身体健康的表现。 因此,选项A、C、D、E是正确的。通过补气法来治疗失血,可以促进气血的生成和循环,帮助身体恢复健康。举个例子,就好像我们的身体是一台机器,气就像是机器的动力源,血液就像是机器的润滑油,只有动力源充足,润滑油充足,机器才能正常运转。所以在失血后,补充气血就像是给机器加油加电一样,让身体恢复健康。希望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49-5cc8-c08d-7791b12e101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8.属“母子关系”的是( )

A.  木和火

B.  土和水

C.  水和木

D.  金和木

E.  水和金

解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母子关系”在中医理论中的含义。在中医中,五行学说认为五种元素(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相互的生克关系,其中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叫做“母子关系”。母子关系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其中一种元素被称为“母”,另一种被称为“子”。母生子,子克母,彼此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保持了五行之间的平衡。 现在我们来看题目中的选项: A. 木和火:木生火,火克金,木为母,火为子,符合母子关系。 B. 土和水:土生水,水克火,土为母,水为子,符合母子关系。 C. 水和木:水生木,木克土,水为母,木为子,符合母子关系。 D. 金和木:金生木,木克土,金为母,木为子,符合母子关系。 E. 水和金:水生金,金克木,水为母,金为子,符合母子关系。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A、C、E。希望通过这个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母子关系”在中医五行学说中的应用。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e51-21e8-c08d-7791b12e10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运用的治法是( )

A.  逆治法

B.  从治法

C.  治标法

D.  反治法

E.  以上均非

解析:题目知识点[中医治疗基本原则] 题目解析: 这道题考察了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其中“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中医治疗中的一种基本原则,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即根据患者体质虚实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选项A“逆治法”是正确的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21e-eaf8-c08d-7791b12e10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与痰饮形成有关的是( )

A.  外感六淫

B.  饮食不节

C.  七情内伤

D.  三焦水道不利

E.  肺脾肾功能失常

解析:这道题涉及到中医理论中的痰饮,痰饮是中医中常见的病因之一,通常表现为体内湿浊聚集,形成痰液堵塞气道或脏腑,导致各种症状。现在我们来看看与痰饮形成有关的因素: A. 外感六淫:外感六淫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其中湿邪容易导致体内湿浊聚集,形成痰饮。 B.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会导致湿浊聚集,加重体内痰饮的形成。 C. 七情内伤: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情绪不稳定或长期情绪压抑会导致气机郁滞,湿浊内生,形成痰饮。 D. 三焦水道不利:三焦水道是中医理论中负责水液代谢的器官,如果三焦水道不通畅,就会导致水液停滞,形成痰饮。 E. 肺脾肾功能失常:肺主气,脾主运化,肾主藏精。如果肺脾肾功能失常,就会导致体内湿浊聚集,形成痰饮。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看出,痰饮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外邪侵袭、饮食、情绪、水液代谢以及脏腑功能等多个方面。希望通过这些例子,你能更深入地理解与痰饮形成有关的因素。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fb-4f78-c08d-7791b12e101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