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密实的碎石土属于坚硬土类
B、 密实的粗砂属于中硬土类
C、 无
D、 淤泥属于软弱土类
答案:C
解析:解析:
A、 密实的碎石土属于坚硬土类
B、 密实的粗砂属于中硬土类
C、 无
D、 淤泥属于软弱土类
答案:C
解析:解析:
A. 作出项目建议书
B.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C. 编制项目概算
D. 项目方案设计
解析:解析:设计前期是指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概念文件、方案设计等,编制项目概算是初步设计的工作内容。
A. 项目建议书
B. 可行性研究报告
C. 初步设计概算
D. 施工图预算
解析:解析: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
A. 所在地区环境现状
B. 建成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
C. 当地环保部门的意见和要求
D. 当地交通部门的意见和要求
解析:解析:项目建议书阶段:项目建议书中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等有关资料,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简要说明,其主要内容如下:①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②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③当地环保部门的意见和要求;④存在的问题。交通部门要求的车辆数,与环保要求无关。
A. 建设用地毗邻规划道路时,规划道路红线即为建设用地的边界之一
B. 建设用地毗邻河道江湖时,河岸侧壁顶面的内缘即为建设用地规划边界线
C. 建设用地毗邻高压线时,建设用地边界为高压线走廊隔离带的规划边界线
D. 建设用地毗邻铁路时,建设用地的边界为铁路隔离带的规划边界线
解析:解析:《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细则》(2006)规定:①建设用地范围应根据规划行政部门出具钉桩条件的钉桩坐标成果确定;②建设用地毗邻河道、铁路、高压线时,建设用地边界为河湖隔离带、铁路隔离带、高压线走廊隔离带的的规划边界线;③建设用地毗邻规划道路时,规划道路红线即为建设用地的用地边界之一。
A. Ⅰ、Ⅱ、Ⅳ、Ⅴ
B. Ⅰ、Ⅲ、Ⅳ、Ⅴ
C. Ⅱ、Ⅲ、Ⅳ、Ⅴ
D. Ⅰ、Ⅱ、Ⅲ、Ⅳ
解析:解析:《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4.3.1条第4款规定,当建筑处在本通则第1.0.3条第8款所指的保护规划区内,应实行建筑高度控制。第1.0.3条8款规定的保护规划区包括: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无古树名木景观区域。
A.
B.
C.
D.
解析:解析:
A. 6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8m的住宅
B. 大型商店营业部分其层数为4层或4层以上
C. 7层或7层以上的办公楼
D. 4层或4层以上的一、二级旅馆
解析:解析:参见《住宅建筑规范》的规定,第5.2.5条7层以及7层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参见《旅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第4.1.11条电梯及电梯厅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四级、五级旅馆建筑2层宜设乘客电梯,3层及3层以上应设乘客电梯。一级、二级、三级旅馆建筑3层宜设乘客电梯,4层及4层以上应设乘客电梯。《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第3.1.3条6层及6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参见《商店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第4.1.7条大型和中型商店的营业区宜设乘客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多层商店宜设置货梯或提升机。
A. 5m
B. 2m
C. 0.5m
D. 1m
解析:解析:参见国家测绘总局颁布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示》。1:500丘陵地形图等高线采用的基本等高距为0.5m。
A.
B.
C.
D.
解析:解析:参见《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3.1.3防空地下室距甲类、乙类易燃易爆生产厂房、库房的距离应不小于50m;距有害液体、重毒气体的贮罐应不小于100m。
A. 按照书架层数计算
B. 按结构层计算建筑面积
C. 按自然层计算建筑面积
D. 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
解析:解析:参见《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3.0.10对于立体书库、立体仓库、立体车库,有围护结构的,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无围护结构、有围护设施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无结构层的应按一层计算,有结构层的应按其结构层面积分别计算。结构层高在2.20m及以上的,应计算全面积;结构层高在2.20m以下的,应计算1/2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