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设计前期
B、 方案设计
C、 初步设计
D、 施工图设计
答案:C
解析:解析:《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3.1.1初步设计文件的规定:(1)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对于涉及建筑节能设计的方面,其设计说明应有建筑节能设计的专项内容。(2)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3)主要设备或材料表。(4)工程概算书。
A、 设计前期
B、 方案设计
C、 初步设计
D、 施工图设计
答案:C
解析:解析:《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3.1.1初步设计文件的规定:(1)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对于涉及建筑节能设计的方面,其设计说明应有建筑节能设计的专项内容。(2)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3)主要设备或材料表。(4)工程概算书。
A. 村镇居住用地属于居住用地
B. 高压线走廊下规定的控制范围内的用地属于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C. 中学所属用地应为公共设施用地
D. 发电厂用地应为工业用地,不属于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解析:解析:参见《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的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
A. 购物中心分为超大型、大区域型、大型区域型和中小型地方型
B. 所有购物中心都应设置停车场
C. 超大型、大区域型的购物中心其营业面积应在25000㎡以上
D. 超大型、大区域型的购物中心要附设有公共交通换乘站
解析:解析:
A. 1:500
B. 1:2000
C. 1:5000
D. 1:25000
解析:解析:参见《建筑设计资料集-5》,厂址区域位置图比例尺为1:5000~1:10000。
A.
B.
C.
D.
解析:解析:
A. 站在业主一边
B. 站在开发商一边
C. 该仲裁与设计无关
D. 为仲裁方提供详尽相关资料
解析:解析:
A. 一般应将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或装置,布置在最大风速侧(当主导风向不明显时)
B. 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m/s)
C. 一般应将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或装置,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当主导风向明显时)
D. 一般应将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或装置,布置在污染系数最大方位侧(当风向频率较明显时)
解析:解析:下风部分受污染程度与该方向的风频大小成正比,与风速大小成反比;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的建设项目应布置在污染系数最小方位的上风侧。
A. 地块A
B. 地块B
C. 地块C
D. 地块D
解析:解析:工业区应位于生活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且生一活区应远离工业区运输干线系统。
A.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B.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C.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D.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四共4级
解析: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规定:第4.2.1条环境影响的评价项目根据环境的组成特征,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可进一步分解成对下列不同环境要素(或称评价项目)的评价,即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噪声、土壤与生态、人群健康状况、文物与“珍贵”景观以及日照、热、放射性、电磁波、振动等。建设项目对上述各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统称为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简称单项影响评价)。第4.2.2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4.2.2.1按照4.1中的划分依据,可将上述各单项影响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例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依此类推。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
A. 污染系数最小方位的上风侧
B. 污染系数最大方位的上风侧
C. 污染系数最大方位的下风侧
D. 污染系数最小方位的下风侧
解析:解析: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的建设项目应布置在生活居住区污染系数最小方位的上风侧。
A. 太阳辐射光波中含有紫外、红外、可见三种辐射光波
B. 可见辐射光波长大致在400~750nm之间
C. 可见辐射光约占紫外至红外波段总辐射量的45%左右
D. 起杀菌、消毒、褪色、老化作用的是红外线辐射光
解析:解析: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大约在0.15~4μm之间。在这段波长范围内,又可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即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波长较长的红外光区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可见光区;可见光的波长在400~750nm之间;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分布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前者占太阳辐射总量的45%,后者占43%;起杀菌、消毒、褪色、老化作用的是紫外线辐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