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B、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C、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D、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四共4级
答案:D
解析: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规定:第4.2.1条环境影响的评价项目根据环境的组成特征,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可进一步分解成对下列不同环境要素(或称评价项目)的评价,即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噪声、土壤与生态、人群健康状况、文物与“珍贵”景观以及日照、热、放射性、电磁波、振动等。建设项目对上述各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统称为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简称单项影响评价)。第4.2.2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4.2.2.1按照4.1中的划分依据,可将上述各单项影响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例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依此类推。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
A、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B、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C、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D、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四共4级
答案:D
解析: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规定:第4.2.1条环境影响的评价项目根据环境的组成特征,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可进一步分解成对下列不同环境要素(或称评价项目)的评价,即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噪声、土壤与生态、人群健康状况、文物与“珍贵”景观以及日照、热、放射性、电磁波、振动等。建设项目对上述各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统称为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简称单项影响评价)。第4.2.2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4.2.2.1按照4.1中的划分依据,可将上述各单项影响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例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依此类推。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
A. 以集中建设为主、配建为辅
B. 可以以集体宿舍形式建设
C. 可以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内建设
D. 单套建筑面积要严格控制在60㎡以下
解析:解析:(1)公共租赁住房房源通过新建、改建、收购、在市场上长期租赁住房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新建公共租赁住房以配建为主,也可以相对集中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可能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同步做好小区内外市政配套设施建设。(2)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统筹规划,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面向用工单位或园区就业人员出租。(3)新建公共租赁住房主要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应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和节能环保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成套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要严格控制在60㎡以下。以集体宿舍形式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应认真落实宿舍建筑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A. 环保
B. 消防
C. 安全
D. 卫生
解析:解析:《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第5.0.3条规定,面街布置的住宅,主要考虑居民,特别是儿童的出入安全和不干扰城市交通,规定其出入口不得直接开向城市道路或居住区级道路。
A. 地下管线不宜横穿公共绿地或庭院绿地
B. 给水管应远离建筑物基础,其最小水平间距为3.0m
C. 电力电缆与电信管缆可共管埋设,以节约用地、简化施工
D. 各种管线宜地下敷设
解析:解析:《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第10.0.2.3条宜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第10.0.2.4条应考虑不影响建筑物安全和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震动及重压。各种管线与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规定。第10.0.2.6条电力电缆与电信管缆宜远离,并按照电力电缆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电信管缆在道路西侧或北侧的原则布置。第10.0.2.8条地下管线不宜横穿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
A. 用地面积≤3000㎡
B. 绿化隔离带宽度≥5m
C. 与相邻建筑间距≥6m
D. 用地面积可根据绿化率的提高而增加
解析:解析:
A.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B.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C. 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
D. 建设工程方案设计批准书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四号)第五十条:在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发放后,因依法修改城乡规划给被许可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A. 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B. 学校的校门宜开向城市主干道,以利于疏散
C. 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
D. 两排教室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
解析:解析:《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规定:4.1.6学校教学区的声环境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学校主要教学用房设置窗户的外墙与铁路路轨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高速路、地上轨道交通线或城市主干道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4.3.3普通教室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应少于2h。4.3.7各类教室的外窗与相对的教学用房或室外运动场地边缘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5m。
A. 工程管线在交叉点的高程应根据排水管线的高程确定
B. 各种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在0.15m至0.50m之间
C. 电力电缆与热力管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比电信电缆与热力管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大
D. 电力电缆与电力电缆之间没有最小净距要求
解析:解析:
A. 相邻的城市道路高程
B. 基地现状的高程
C. 建设单位的要求
D. 城市规划确定的控制高程
解析:解析:《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4.1.3条规定,基地地面高程应符合下列规定: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确定的控制标高设计。
A. 墓地步行道的纵坡至少不应小于0.2%
B. 基地步行道的纵坡最多不应大于8%
C. 多雪严寒地区纵坡最多不应大于4%
D. 横坡应为0.2%~0.5%
解析:解析:《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5.3.1条规定,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应符合规定:基地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也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
A. Ⅰ、Ⅱ、Ⅳ、Ⅵ
B. Ⅰ、Ⅱ、Ⅲ、Ⅳ
C. Ⅱ、Ⅲ、Ⅴ、Ⅵ
D. Ⅰ、Ⅱ、Ⅲ、Ⅴ
解析: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在项目建议书中应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等有关资料,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简要说明。其主要内容如下:①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②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③当地环保部门的意见和委托;④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