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前轮接地后,当俯仰姿态小于 2.5 ° 且 5 s 后,俯仰配平自动回到 0
B、 保持主轮接地时的位置直至下一次发动机起动
C、 缝翼收回到0 后,俯仰配平自动回到 0
D、 襟翼小于形态 3 时,俯仰配平自动回到 0
答案:A
解析:参见
A、 前轮接地后,当俯仰姿态小于 2.5 ° 且 5 s 后,俯仰配平自动回到 0
B、 保持主轮接地时的位置直至下一次发动机起动
C、 缝翼收回到0 后,俯仰配平自动回到 0
D、 襟翼小于形态 3 时,俯仰配平自动回到 0
答案:A
解析:参见
A. 工作方式、定中方式
B. 工作方式、阻尼方式
C. 工作方式、阻尼方式、定中方式
解析:参见
A. 上仰 22 度,下俯 13 度
B. 上仰 25 度,下俯 13 度
C. 上仰 22 度,下俯 10 度
D. 上仰 25 度,下俯 15 度
解析:参见
A. 侧杆无信号输出,飞机由于气动稳定性的原因,将会保持稳定飞行
B. 侧杆将输出 1g/0 °/s 滚转率的信号,使飞机稳定飞行
C. 侧杆将输出所有操纵面保持在中立位的信号,使飞机保持稳定飞行
D. 侧杆无信号输出,飞机如受扰动,需要人工操纵加以修正,以恢复稳定飞行
解析:参见
A. 缝/襟翼不对称;
B. 机构超速;
C. 相关的两套液压失效;
D. 翼面非指令移动
解析:参见
A. 0.5 °/S
B. 1 °/S
C. 1.5 °/S
D. 2 °/S
解析:参见
A. 使用 IRS 数据计算
B. 进近中会可能存在正负2 度的误差
C. 五边进近时保持小鸟与着陆航迹一致,飞机就在五边延长线上
D. 使用小鸟时,应首先改变姿态,再参考小鸟来检查结果
解析:参见
A. 缝翼
B. 襟翼
C. 襟/缝翼
解析:参见
A. 1+2
B. 3+4
C. 5
解析:参见
A. afloor 功能
B. 无保护工作,
C. 有超速和失速警告
D. 载荷因素限制
解析:参见
A. 一个
B. 二个
C. 机身的两侧
D. 三个
解析:参见<运行手册-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