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2022警务政治理论题库
搜索
2022警务政治理论题库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674.违法犯罪行为人推搡公安民警,拉扯民警衣服阻碍民警执法的,公安民警应当当场使用徒手制止将其摁倒在地,制服违法犯罪行为人。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解析:经口头制止无效,可以依照程序使用徒手控制,可以先控制上肢,若需武力升级则可以控制其身体,使其停止违法犯罪行为。依据出处:福建省公安机关现场执法指引实施细则25页

2022警务政治理论题库
306.对非法携带武器弹药、管制器具或者爆炸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医疗机构的,立即疏散现场人群,向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增援。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6e5-7548-c053-2053bf64dd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5.犯罪嫌疑人王某在抢劫银行的过程中杀害了1名银行工作人员。民警甲赶到犯罪现场,在警告无效后,向王某开枪并击中了王某的腿部,王某扔掉凶器并失去继续犯罪的能力。此时,民警甲应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6e5-5dd8-c053-2053bf64dd0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46.在建筑物搜索中,如果犯罪嫌疑人所处的位置区域已经查明,应从犯罪嫌疑人视线的死角或盲区进入搜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741-25f0-c053-2053bf64dd1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54.下列情形中,人民警察不可以使用武器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741-4148-c053-2053bf64d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81.违反规定发给公务用枪持枪证件或者超范围配发枪支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6e5-7d18-c053-2053bf64dd0d.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5.公安民警可以根据以下()情况选择盘查对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6e5-65a8-c053-2053bf64dd1e.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59.对聚众械斗、暴乱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人民警察经警告无效后可以使用武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6e5-84e8-c053-2053bf64dd1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08.在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时,当违法犯罪行为人停
止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后,民警应视其人身危险程度,选择是否停止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741-2dc0-c053-2053bf64dd1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83.人民警察对于群众聚集场所的犯罪分子使用武器的前提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741-4148-c053-2053bf64dd1d.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52.根据我国《刑法》第120条的规定,积极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法定刑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741-58b8-c053-2053bf64dd0b.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2022警务政治理论题库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手机预览
2022警务政治理论题库

674.违法犯罪行为人推搡公安民警,拉扯民警衣服阻碍民警执法的,公安民警应当当场使用徒手制止将其摁倒在地,制服违法犯罪行为人。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解析:经口头制止无效,可以依照程序使用徒手控制,可以先控制上肢,若需武力升级则可以控制其身体,使其停止违法犯罪行为。依据出处:福建省公安机关现场执法指引实施细则25页

分享
2022警务政治理论题库
相关题目
306.对非法携带武器弹药、管制器具或者爆炸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医疗机构的,立即疏散现场人群,向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增援。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群体性事件现场先期处置基本操作标准指引:危险物品滋事的注意事项。对非法携带武器弹药、管制器具或者爆炸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部门机构及公共场所的,立即疏散现场人群,向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增援。指令医疗机构立即启动相应预案。对违法犯罪嫌疑人依法传唤或者强制带离。依据出处:《福建省公安机关现场执法指引实施细则》群体性事件现场先期处置基本操作标准指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6e5-7548-c053-2053bf64dd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5.犯罪嫌疑人王某在抢劫银行的过程中杀害了1名银行工作人员。民警甲赶到犯罪现场,在警告无效后,向王某开枪并击中了王某的腿部,王某扔掉凶器并失去继续犯罪的能力。此时,民警甲应当()。

A.  立即停止射击

B.  收回枪支

C.  关闭枪支保险

D.  持枪戒备

解析:解析:略依据出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第三十一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6e5-5dd8-c053-2053bf64dd0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46.在建筑物搜索中,如果犯罪嫌疑人所处的位置区域已经查明,应从犯罪嫌疑人视线的死角或盲区进入搜索。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略依据出处:《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教程》第三章第四节、二、(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741-25f0-c053-2053bf64dd1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54.下列情形中,人民警察不可以使用武器的是()。

A.  袭击人民警察,尚未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

B.  劫夺在押人犯

C.  在押人犯聚众暴乱

D.  犯罪分子携带剧毒物品逃跑

解析:解析:略依据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741-4148-c053-2053bf64d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81.违反规定发给公务用枪持枪证件或者超范围配发枪支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略依据出处:《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第三十
九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6e5-7d18-c053-2053bf64dd0d.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5.公安民警可以根据以下()情况选择盘查对象。

A.  行为可疑

B.  体貌特征及面部表情可疑

C.  携带物品可疑

D.  与同行者相互之间关系可疑

解析:解析:略依据出处:《《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教程》》对嫌疑人的盘查二、盘查的程序和方法(一)观察和辨别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6e5-65a8-c053-2053bf64dd1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59.对聚众械斗、暴乱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人民警察经警告无效后可以使用武器。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依据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第九款之规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6e5-84e8-c053-2053bf64dd1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08.在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时,当违法犯罪行为人停
止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后,民警应视其人身危险程度,选择是否停止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应立即停止依据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七条之规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741-2dc0-c053-2053bf64dd1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83.人民警察对于群众聚集场所的犯罪分子使用武器的前提是()。

A.  能够确保不伤及他人

B.  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会使犯罪分子逃离

C.  具备有利地形等条件

D.  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的危害后果

解析:解析:略依据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十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741-4148-c053-2053bf64dd1d.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52.根据我国《刑法》第120条的规定,积极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法定刑是()。

A.  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B.  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C.  7年以上有期徒刑

D.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解析:解析:略依据出处:《刑法》第120条之规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0fe-8741-58b8-c053-2053bf64dd0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