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语文期末考试题库
搜索
语文期末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20、下列对《荷塘月色》作者感情变化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篇的文眼,微露主题思想的内涵。原来作者深夜去荷塘欣赏月色,是要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来平息心里的不宁静。

B、  中间部分以漫步为线索先写月下的荷塘,再写荷塘上的月色,曲折而细腻地用景色的优美宁静来表现自己心情的宁静,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C、  课文第三部分着重写作者对江南采莲的乐事的惦念。眼前死一般的寂寞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句话是写感慨的,又回到篇首“心里颇不宁静”的文眼上来了。

D、  全文反映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答案:B

语文期末考试题库
97、下列诗句衔接正确的是( )。
古来圣贤皆寂寞,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c1f8-c006-c51a1abc7c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4、下面是对词句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1-1fb8-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50b0-c006-c51a1abc7c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2、下列诗句衔接正确的是( )。
多情自古伤离别,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e908-c006-c51a1abc7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c9c8-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6、下列各句中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e138-c006-c51a1abc7c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9、《世间最美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一句中连用了四个“没有”,分析其用意正确的一项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c5e0-c006-c51a1abc7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3、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8760-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9、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1-17e8-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7、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6ff0-c006-c51a1abc7c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语文期末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语文期末考试题库

20、下列对《荷塘月色》作者感情变化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篇的文眼,微露主题思想的内涵。原来作者深夜去荷塘欣赏月色,是要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来平息心里的不宁静。

B、  中间部分以漫步为线索先写月下的荷塘,再写荷塘上的月色,曲折而细腻地用景色的优美宁静来表现自己心情的宁静,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C、  课文第三部分着重写作者对江南采莲的乐事的惦念。眼前死一般的寂寞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句话是写感慨的,又回到篇首“心里颇不宁静”的文眼上来了。

D、  全文反映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答案:B

分享
语文期末考试题库
相关题目
97、下列诗句衔接正确的是( )。
古来圣贤皆寂寞, 。

A.   千金散尽还复来

B.   烹羊宰牛且为乐

C.   惟有饮者留其名

D.   会须一饮三百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c1f8-c006-c51a1abc7c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4、下面是对词句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都门帐饮无绪 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

B.   竟无语凝噎 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了,哭不出声,说不出话。

C.   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

D.   多情自古伤离别 多情:多情的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1-1fb8-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对琵琶女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天涯沦落”写出了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感情体验,隐含了社会变化、政治的衰落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B.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两句叙述江边送客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哀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渲染了送别时凄凉愁惨的气氛。

C.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呼应上文的 “邀相见”,可见琵琶女出场是不得已。“半遮面”的肖像描写表现她由于身世低微,怕人瞧不起,不好意思,不愿见人的心理。

D.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沉吟”的神态与询问有关,反映了琵琶女欲说还羞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起”“敛容”,一系列动作和表情表现了她的内心障碍和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50b0-c006-c51a1abc7c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2、下列诗句衔接正确的是( )。
多情自古伤离别, 。

A.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B.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D.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e908-c006-c51a1abc7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决定背着妈妈去医院检查身体。

B.   难道你能否认勤奋不会造就天才吗?

C.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   从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中,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c9c8-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6、下列各句中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的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B.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入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C.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属环境描写,以景色的静寂寥廓,衬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写的是词人的心理活动。词人想象到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江面,更不舍得离开情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e138-c006-c51a1abc7c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9、《世间最美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一句中连用了四个“没有”,分析其用意正确的一项是

A.   具体地描写了托尔斯泰墓地的朴素之美。

B.   说明了托尔斯泰墓的简陋和寒伧。

C.   表明托尔斯泰墓与其他名人墓的不同。

D.   真实而具体地写出了托尔斯泰淡泊功名利欲的思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c5e0-c006-c51a1abc7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3、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   吾从而/师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8760-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9、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A.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怀古词,怀古词最常用的手法是怀古伤今。

B.   “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C.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人生如梦”的感伤色彩却透露出一丝消极颓废思想、损害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D.   词人讲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1-17e8-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7、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   “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   “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   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6ff0-c006-c51a1abc7c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