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语文期末考试题库
搜索
语文期末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55、对《琵琶行》第二段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说明琵琶女不愿见官员,她虽曾为歌伎,却仍不失女子的羞怯。

B、  “拢”、“捻”、“抹”、“挑”是弹奏的手法,而这些繁复的手法在一个句子中写出,又是“信手”弹来,足见技巧的娴熟。

C、  “间关”形容鸟叫声,与《诗经》中“关关雎鸠”的“关关”相同;“滑”形容乐曲的婉转流畅,与“冷涩”的“涩”相对。

D、  由“冷涩”到“凝绝”描绘了声音由迟缓轻细、越来越细,到逐渐消失的过程,“此时无声胜有声”胜在情思缅邈,意味无穷。

答案:A

语文期末考试题库
4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8760-c006-c51a1abc7c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1-1400-c006-c51a1abc7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5、下面的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aa88-c006-c51a1abc7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4、选出注音、下面加点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9318-c006-c51a1abc7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8、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1-17e8-c006-c51a1abc7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9700-c006-c51a1abc7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9、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指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ecf0-c006-c51a1abc7c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7、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7f90-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3、下列词语中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8f30-c006-c51a1abc7c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6、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9700-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语文期末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语文期末考试题库

55、对《琵琶行》第二段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说明琵琶女不愿见官员,她虽曾为歌伎,却仍不失女子的羞怯。

B、  “拢”、“捻”、“抹”、“挑”是弹奏的手法,而这些繁复的手法在一个句子中写出,又是“信手”弹来,足见技巧的娴熟。

C、  “间关”形容鸟叫声,与《诗经》中“关关雎鸠”的“关关”相同;“滑”形容乐曲的婉转流畅,与“冷涩”的“涩”相对。

D、  由“冷涩”到“凝绝”描绘了声音由迟缓轻细、越来越细,到逐渐消失的过程,“此时无声胜有声”胜在情思缅邈,意味无穷。

答案:A

分享
语文期末考试题库
相关题目
4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8760-c006-c51a1abc7c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萧瑟 桅杆 淘气 永葆生机

B.   已而 凭吊 纶巾 繁冗拖沓

C.   赤壁 风姿 樯橹 绘声绘色

D.   故垒 酒樽 罗网 安份守己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1-1400-c006-c51a1abc7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5、下面的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是( )

A.   《荷塘月色》的作者是朱自清,代表作《春》、《背影》等。

B.   世界三大短片小说巨匠是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

C.   《窦娥冤》是清代关汉卿的作品。

D.   《诗经》又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aa88-c006-c51a1abc7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4、选出注音、下面加点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敕(chì)造 放诞(dàn) 忖(cǔn)度 盘螭(chī)

B.   惫(bèi)懒 便(biàn)宜 錾(zàn)银 两靥(yè)

C.   丝绦(tāo) 罥(juàn)烟 幺(yāo)儿 轩(xuān)昂

D.   宸(chēn)翰 黼黻(fú) 内纬(wěi) 膏梁(liang)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9318-c006-c51a1abc7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8、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   “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   “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   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1-17e8-c006-c51a1abc7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差强人意 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B.   事半功倍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半功倍)。

C.   万家灯火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D.   明日黄花 老师深情地说:同学们,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呀!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9700-c006-c51a1abc7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9、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指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 )

A.   周瑜

B.   诸葛亮

C.   曹操

D.   关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ecf0-c006-c51a1abc7c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7、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

B.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相若

C.   吾(从而)师之 从而

D.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必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7f90-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3、下列词语中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敕)(chì)造 (阜()fǔ)盛 内(帏)(wěi) 宫(绦)(tāo)

B.   (盥)(guàn洗 两(腋)(yè) (忖)(cǔn)度 (瞋)(chēn)视

C.   (懵)(měng)懂 贾(赦)(shè) (绾()wǎn)着 (便)(biàn)宜

D.   (錾)(zàn)银 戏(谑)(xuè) (驯)(xùn)骡 (罥)(juàn)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8f30-c006-c51a1abc7c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6、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 锲而不舍

B.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质量。 洗心革面

C.   每个老师都是打心底里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青出于蓝)。 青出于蓝

D.   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青出于蓝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9700-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