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语言学概论试题库
搜索
语言学概论试题库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之一。其含义是: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空

语言学概论试题库
7.语言符号:特定语言系统中作为音义结合体的语言单位称为语言符号。与一般符号相比,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是:音义结合的任意性、能指的线性特征、所指组合的层次性等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4-9598-c045-e675ef3ad6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从表意到( ) 是文字造字方法发展的总趋向。( )文字是语言中最简明、最方便的文字。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6-00e0-c045-e675ef3ad60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4-dbe8-c045-e675ef3ad6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分析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
①[k]:舌面后、不送气、浊塞音。
②[v]:唇齿、浊擦音。
③[x]:舌面后、清擦音。
④[ph]: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⑤[Φ]:双唇、清擦音。
⑥[tsh]:舌尖前、清、塞擦音。
⑦[m]:双唇、浊、鼻音。
⑧[b]:双唇、浊、塞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4-e3b8-c045-e675ef3ad6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语言规范化:规范指的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某种标准,规范化指的则是合于某种标准的行为。从语言的角度说,“语言规范”指的便是语言系统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所提供的,能正确表达意思,而又为绝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某种语言形式的标准。“语言规范化”指的则是人们为谋求信息传递的规范,并保证信息传递效果的一种主动的行为;是人们对语言的使用情况和发展情况进行干预,以使语言这个重要交际工具能按照人们的愿望来发挥其最大作用的一种积极的行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83e0-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地域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 )。分化出几种亲属语言的原始语言叫(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8f98-c045-e675ef3ad6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语篇衔接语:保障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之一,专指那些在语篇构成起衔接作用的词语,比如“总而言之”、“换句话说”、“因此”、“不过”、“然而”、“其实”,等等。语篇衔接语又称篇章关联成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ed58-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举例说明汉语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
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词序在汉语语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从先秦的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词序方面有几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由上古汉语“宾+动”语序到后来“动+宾”语序的变化。如: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印》)
“是刈是护”(《诗·周南·葛覃》)
“他人是保”(《诗·唐风·山有枢》)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偻句不余欺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2)由上古汉语“大名+小名”到后来“小名+大名”的变化。如:“丘获”(昭公四年)、“城颖”(隐公元年)、“城濮”(僖公二十八年)、“城隶”(襄公五年)。清人俞樾在概括这类现象时说:“古人之文,则有举大名而合之于小名,使二字成文者,如《礼记》言‘鱼鲔’,鱼其大名,鲔其小名也。《左传》言‘鸟乌’,鸟其大名,乌其小名也。《孟子》言‘草芥’,草其大名,芥其小名也。《荀子》言‘禽犊,,禽其大名,犊其小名也。”
(3)“五四”以后,汉语由于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在句法结构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汉语中的主从复合句一般都是从句在前,主句在后,而在英语等西方语言里,从句前置、后置都可以。“五四”以后,汉语中的从句也出现了后置的情况。例如,“可是我得省些钱,万一妈妈叫我去……我可以跑,假如我手中有钱。”(老舍:《月牙儿》)在对话中,甚至在复合句的中间还可以用“××说”之类的语句隔开。例如,“‘根据我过去的经验,’他抢口回答道,‘也只有往多处报呵!’”(茅盾:《腐蚀》)。这些所谓的“欧化”格式都是在汉语句法结构许可的范围内作了一些调整,不涉及结构规则本身的改变。
总的看来,汉语的词序从古以来变动不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d5e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语音:自然界的声音是无限多的,语音不过是无限多的声音中的一种。人类能发出的声音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那些用来区别意义的声音才是真正的语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4-c86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例如“学习外语”,其中“学习”可以用“研究”替换,“外语”可以使用“知识”替换,“学习”与“研究”、“外语”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4-9980-c045-e675ef3ad6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语言学概论试题库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手机预览
语言学概论试题库

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之一。其含义是: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空

分享
语言学概论试题库
相关题目
7.语言符号:特定语言系统中作为音义结合体的语言单位称为语言符号。与一般符号相比,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是:音义结合的任意性、能指的线性特征、所指组合的层次性等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4-9598-c045-e675ef3ad6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从表意到( ) 是文字造字方法发展的总趋向。( )文字是语言中最简明、最方便的文字。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6-00e0-c045-e675ef3ad6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A.  元音

B.  辅音

C.  音素

D.  音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4-dbe8-c045-e675ef3ad6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分析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
①[k]:舌面后、不送气、浊塞音。
②[v]:唇齿、浊擦音。
③[x]:舌面后、清擦音。
④[ph]: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⑤[Φ]:双唇、清擦音。
⑥[tsh]:舌尖前、清、塞擦音。
⑦[m]:双唇、浊、鼻音。
⑧[b]:双唇、浊、塞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4-e3b8-c045-e675ef3ad6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语言规范化:规范指的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某种标准,规范化指的则是合于某种标准的行为。从语言的角度说,“语言规范”指的便是语言系统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所提供的,能正确表达意思,而又为绝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某种语言形式的标准。“语言规范化”指的则是人们为谋求信息传递的规范,并保证信息传递效果的一种主动的行为;是人们对语言的使用情况和发展情况进行干预,以使语言这个重要交际工具能按照人们的愿望来发挥其最大作用的一种积极的行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83e0-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地域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 )。分化出几种亲属语言的原始语言叫(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8f98-c045-e675ef3ad6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语篇衔接语:保障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之一,专指那些在语篇构成起衔接作用的词语,比如“总而言之”、“换句话说”、“因此”、“不过”、“然而”、“其实”,等等。语篇衔接语又称篇章关联成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ed58-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举例说明汉语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
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词序在汉语语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从先秦的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词序方面有几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由上古汉语“宾+动”语序到后来“动+宾”语序的变化。如: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印》)
“是刈是护”(《诗·周南·葛覃》)
“他人是保”(《诗·唐风·山有枢》)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偻句不余欺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2)由上古汉语“大名+小名”到后来“小名+大名”的变化。如:“丘获”(昭公四年)、“城颖”(隐公元年)、“城濮”(僖公二十八年)、“城隶”(襄公五年)。清人俞樾在概括这类现象时说:“古人之文,则有举大名而合之于小名,使二字成文者,如《礼记》言‘鱼鲔’,鱼其大名,鲔其小名也。《左传》言‘鸟乌’,鸟其大名,乌其小名也。《孟子》言‘草芥’,草其大名,芥其小名也。《荀子》言‘禽犊,,禽其大名,犊其小名也。”
(3)“五四”以后,汉语由于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在句法结构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汉语中的主从复合句一般都是从句在前,主句在后,而在英语等西方语言里,从句前置、后置都可以。“五四”以后,汉语中的从句也出现了后置的情况。例如,“可是我得省些钱,万一妈妈叫我去……我可以跑,假如我手中有钱。”(老舍:《月牙儿》)在对话中,甚至在复合句的中间还可以用“××说”之类的语句隔开。例如,“‘根据我过去的经验,’他抢口回答道,‘也只有往多处报呵!’”(茅盾:《腐蚀》)。这些所谓的“欧化”格式都是在汉语句法结构许可的范围内作了一些调整,不涉及结构规则本身的改变。
总的看来,汉语的词序从古以来变动不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d5e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语音:自然界的声音是无限多的,语音不过是无限多的声音中的一种。人类能发出的声音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那些用来区别意义的声音才是真正的语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4-c86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例如“学习外语”,其中“学习”可以用“研究”替换,“外语”可以使用“知识”替换,“学习”与“研究”、“外语”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4-9980-c045-e675ef3ad6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