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题库
搜索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231.我国的学校形成于()。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清朝末年

答案:B

解析:解析: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庠、序、校,出现于夏商时期,即奴隶社会。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题库
28.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写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方仲永的实例说明了什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c0-c720-c021-5dd340f2241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6.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8d5-ffe0-c021-5dd340f22409.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5.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以学习教科书中的知识为主,这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这反映出教学过程的()特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4568-c021-5dd340f224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81.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既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把两个积极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6890-c021-5dd340f2241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0.()最早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4950-c021-5dd340f2241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2.“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主要说明了教学中()。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60c0-c021-5dd340f224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5.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具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c0-cef0-c021-5dd340f2241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35.“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属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7060-c021-5dd340f2240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课堂上,教师书写板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c0-c720-c021-5dd340f2240f.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6.“教学相长”本意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8d6-03c8-c021-5dd340f224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题库

231.我国的学校形成于()。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清朝末年

答案:B

解析:解析: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庠、序、校,出现于夏商时期,即奴隶社会。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题库
相关题目
28.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写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方仲永的实例说明了什么?()

A.  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B.  遗传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C.  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就得不到充分发展

D.  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解析: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c0-c720-c021-5dd340f2241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6.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8d5-ffe0-c021-5dd340f22409.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5.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以学习教科书中的知识为主,这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这反映出教学过程的()特点。

A.  认识的间接性

B.  认识的教育性

C.  认识的交往性

D.  有领导的认识

解析:解析: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4568-c021-5dd340f224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81.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既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把两个积极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B.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解析: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6890-c021-5dd340f2241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0.()最早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A.  蔡元培

B.  鲁迅

C.  胡适

D.  徐志摩

解析:解析:蔡元培曾提出过著名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其中美感教育是蔡元培先生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教育思想,尤其以“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闻名于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4950-c021-5dd340f2241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2.“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主要说明了教学中()。

A.  传授科学知识的意义

B.  反复练习巩固的意义

C.  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意义

D.  提升思想品德的意义

解析:解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意味着仅教给学生知识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60c0-c021-5dd340f224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5.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具有()。

A.  主动建构性

B.  社会互动性

C.  情境性

D.  确定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观点。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个方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c0-cef0-c021-5dd340f2241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35.“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属于()。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热情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情绪的几种类型的区分。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7060-c021-5dd340f224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课堂上,教师书写板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  明确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B.  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C.  展现知识结构,启迪学生思维

D.  体现教学过程,明晰教学思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c0-c720-c021-5dd340f2240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6.“教学相长”本意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思是学习与教学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的。通过求学可以不断地增长教学的知识;反过来,教学也可以促使学习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学和教这两个方面的相互配合,以促进教与学的同时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8d6-03c8-c021-5dd340f224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