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直接滴定法
B、 B、返滴定法
C、 C、置换滴定法
D、 D、间接滴定法
答案:C
解析:用EDTA滴定法测定Ag+,采用的滴定方法是置换滴定法。此题与EDTA滴定测定Ag+有关,置换滴定法是用EDTA溶液滴定过量的Ag+,使Ag+与EDTA形成螯合络合物,其余未反应的Ag+用标准溶液滴定回收。
A、 A、直接滴定法
B、 B、返滴定法
C、 C、置换滴定法
D、 D、间接滴定法
答案:C
解析:用EDTA滴定法测定Ag+,采用的滴定方法是置换滴定法。此题与EDTA滴定测定Ag+有关,置换滴定法是用EDTA溶液滴定过量的Ag+,使Ag+与EDTA形成螯合络合物,其余未反应的Ag+用标准溶液滴定回收。
A. A、酸度越大,NH3的浓度越小,pCu突跃范围越大
B. B、NH3的浓度越大,pCu突跃范围越大
C. C、适当地增大酸度,则pCu突跃范围变大
D. D、Cu2+的浓度越大,pCu突跃范围越大
解析:用EDTA滴定含NH3的Cu2+溶液,pCu突跃范围大小与Cu2+的浓度有关,即Cu2+的浓度越大,pCu突跃范围越大。其他选项与pCu突跃范围的关系陈述不正确。
A. A、lgcK≥6
B. B、 lgcK≥5
C. C、lgcK≤6
D. D、lgcK≤6
解析: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时,欲控制误差在0.1%,则滴定条件应满足() 答案:A 解析:lgcK是EDTA滴定过程中化学平衡常数的对数值。在EDTA滴定中,如果lgcK的值越大,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大,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平衡向右偏移,滴定的结果更准确。因此,为了控制误差在0.1%,需要满足lgcK≥6,所以答案为A。
A. A、pH=2滴定Al3+,pH=4滴定Fe3+;
B. B、pH=1滴定Fe3+,pH=4滴定Al3+;
C. C、pH=2滴定Fe3+,pH=4返滴定Al3+;
D. D、pH=2滴定Fe3+,pH=4间接法测Al3+
解析:用EDTA连续滴定Fe3+、Al3+时,可以在下述哪个条件下进行( ) 答案:C 解析:在连续滴定Fe3+和Al3+的过程中,pH值需要在合适的范围内调节,以确保反应的进行和指示剂的有效工作。在滴定过程中,Fe3+应在pH=2的条件下滴定,而Al3+应在pH=4的条件下反滴定(返滴定)。选项C中描述的pH=2滴定Fe3+,pH=4返滴定Al3+符合滴定条件,所以答案为C。
A. A、偏高
B. B、偏低
C. C、没影响
D. D、不能确定
解析:用含有少量Ca2+、Mg2+的纯水配制EDTA溶液,然后于pH=5.5时,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标准锌溶液标定EDTA的浓度,最后在pH=10.0时,用上述EDTA溶液滴定试样中Ni2+的含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 答案:A 解析:在EDTA滴定中,pH值对于滴定过程和化学反应的进行有很大影响。在pH=5.5时,EDTA溶液中的Ca2+和Mg2+可能会干扰Ni2+的滴定过程,导致Ni2+的测定结果偏高。因此,答案为A。
A. A、基本上无影响
B. B、偏高
C. C、偏低
D. D、不能确定
解析:在该题中,首先用含有少量Ca2+离子的蒸馏水配制EDTA溶液,然后在pH=5.0的条件下,用锌标准溶液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接着,使用上述EDTA溶液在pH=10.0的条件下,滴定试样中的Ca2+含量。答案为B选项(偏高)。这是因为在pH=10.0的碱性条件下,EDTA会与Ca2+形成更稳定的螯合物,导致滴定时消耗的EDTA量较少,因此测得的Ca2+含量会偏高。
A. A、二甲酚橙
B. B、铬黑T
C. C、 钙指示剂
D. D、六亚甲基四胺
解析:在该题中,要用碳酸钙基准物质标定EDTA。选择适当的指示剂是关键。答案为C选项(钙指示剂)。钙指示剂可以指示钙离子和EDTA之间的滴定终点,因为它在EDTA滴定到钙离子完全螯合时会发生颜色变化。
A. A、金属离子颜色
B. B、酸效应
C. C、羟基化效应
D. D、指示剂的变色
解析:这道题问的是与配位滴定所需控制的酸度无关的因素。答案为A选项(金属离子颜色)。金属离子的颜色可以帮助判断滴定终点,而它与酸度无关。在配位滴定中,使用指示剂的变色与酸度相关,但金属离子本身的颜色在滴定中是一个固有的性质,不会受到酸度的影响。
A. A、pH愈大,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B. B、pH愈小,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C. C、酸度愈低,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D. D、酸度愈高,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解析:在EDTA配位滴定中,酸度是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酸度愈低,表示pH值较低,即含有更多的H+离子。正确答案为C,即“酸度愈低,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这是因为在低酸度条件下,配位物EDTA(乙二胺四乙酸)容易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使得配位平衡向着生成络合物的方向偏移,提高了络合物的稳定性。
A. A、配位掩蔽剂必须可溶且无色
B. B、氧化还原掩蔽剂必须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
C. C、掩蔽剂的用量越多越好
D. D、掩蔽剂最好是无毒的
解析:关于掩蔽剂的叙述中,错误的选项是C。选项C中说“掩蔽剂的用量越多越好”是错误的。掩蔽剂的使用应该控制在适量范围内,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其他问题,例如可能对滴定结果产生干扰。因此,正确答案是C。
A. A、酸效应系数愈大,配合物的稳定性愈高;
B. B、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愈稳定;
C. C、反应的pH愈大,EDTA的酸效应系数愈大;
D. D、EDTA的酸效应系数愈大,滴定曲线的pM突跃范围愈宽;
解析:关于EDTA酸效应的叙述,正确答案是B,即“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愈稳定”。酸效应系数是衡量酸的强弱的一个指标,EDTA作为一种螯合剂,其酸效应系数愈小,意味着它在配位反应中更容易释放出H+离子,增加了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络合物的能力,因此配合物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