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中医三基考试练习题
搜索
中医三基考试练习题
题目内容
(
填空题
)
21.心、肝、脾三脏,气血失调。 22.耳及二阴;唾 23.寒性;假寒症状 24.逆其证候性质 25.唇;肉 26.心气充沛;血液充溢;脉道通利 27.饮食水谷 28.根本原因:根本原因 29.阳;阴;热;寒 30.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

答案:空

中医三基考试练习题
36.心与肾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5d6-a1e0-c017-654bab5e050f.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9 . 下列哪项不是清洁的目的:(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8ab-ce68-c017-654bab5e05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19.气的__________是气的基本运动形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5d6-82a0-c017-654bab5e05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抗邪无力的情况下,邪气方能乘虚而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才能发生疾病。 12.是滋养肺肾的方法。根据“金能生水,水能润金”的道理,用此法治疗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阳不足,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阳虚者。 13.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液,并将精液物质传输到全身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4.就是在疾病发生后,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转变。 15.是指阳邪致病,阳偏胜必然要导致阴伤,故说阳胜则阴病。 16.就是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17.人体水液代谢不仅和脾的运化,肾的气化有关,与肺气的肃降也有密切的关系。肺的肃降作用,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小便通利。所以说“肺主行水”。 18.因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滞,则聚而生痰、成饮,多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出现喘咳痰多等临床表现。所以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19.即胃。因饮食入口,经食管,容纳于胃,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20.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和涕、泪等。津液同气血一样,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5d6-dc78-c017-654bab5e05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1.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意思是指母子关系的虚证,可用补其母的方法治疗。如肝肾阴虚,用滋肾水以养肝木等。 112.就是在疾病末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发生。包括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和防止病邪侵害两方面。 113.是指阴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阴邪致病的性质是寒实证。 114.是指五行相生关系。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作用。 115.是以邪气盛为主要矛盾的一种病理反映;也就是说,致病邪气的毒力和机体的抗病力都比较强,正邪相搏剧烈,临床出现亢盛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 116.气结、点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称气结或“气郁”。 117.人在出生以后为后天。因为人在出生后,主要依赖脾胃从饮食物消化吸收水谷精微输送到脏腑和人体各部分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 118.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如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等。 119.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120.神有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狭义的神,即心所主的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5d6-f000-c017-654bab5e05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肾藏精以滋养肝血。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5d4-ec60-c017-654bab5e05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5 . 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病人胸痛的主要区别在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8ac-cc50-c017-654bab5e05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全过程。辩证,就是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况、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辩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32.“夺洫者无汗”是指对于大失血患者(如衄家、亡血家等),不宜采用发汗法以治疗之:“夺汗者无血”是指对于多汗夺津或津液大亏患者,不可再用’破血、逐血之峻剂以涪之。这是由于津血同源,失血过多时,可形成津液不足的病理现象,故不宜再用汗法:反之,津液大量损耗时,可致血脉空虚,故不宜再采用破血、逐血之剂以更损其血,而犯“虚虚”之戒。 33.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六淫恶邪致病的病理现象。由于病起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和“内火”等,统称为内生“五邪”。因此,所谓内生“五邪”并不是致病因素,而是由于气血津液、脏腑等生理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综合性病机变化。 34.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和主纳气。其它功能有: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在体合骨,主骨生髓,在液为唾,在志为恐。 35.五脏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是受纳和传化水谷。 36.心属火为阳,肾属水为阴,中医理论认为心火须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才能协调,称为“心肾相交”,即“水火相济”。 37.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精神致病因素。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称“内伤七情”。 38.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别络、浮络、孙络及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组成。 39.五行的特性“木日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引伸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火日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特性。引伸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土爰“稼秸”,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伸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金日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伸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水曰润下。“润下”是指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作用。 40.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膀胱有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的气化,肾气充足,固摄有权,则膀胱开合有度,从而维持水液的正常代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5d7-1328-c017-654bab5e05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5.辨证求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5d6-9628-c017-654bab5e051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4.脾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5d6-7ad0-c017-654bab5e05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中医三基考试练习题
题目内容
(
填空题
)
手机预览
中医三基考试练习题

21.心、肝、脾三脏,气血失调。 22.耳及二阴;唾 23.寒性;假寒症状 24.逆其证候性质 25.唇;肉 26.心气充沛;血液充溢;脉道通利 27.饮食水谷 28.根本原因:根本原因 29.阳;阴;热;寒 30.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

答案:空

分享
中医三基考试练习题
相关题目
36.心与肾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5d6-a1e0-c017-654bab5e050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9 . 下列哪项不是清洁的目的:( )

A.   去除潜在病原微生物

B.   减少接触感染的机会

C.   保持物品美观

D.   预防医院感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8ab-ce68-c017-654bab5e05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19.气的__________是气的基本运动形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5d6-82a0-c017-654bab5e05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抗邪无力的情况下,邪气方能乘虚而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才能发生疾病。 12.是滋养肺肾的方法。根据“金能生水,水能润金”的道理,用此法治疗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阳不足,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阳虚者。 13.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液,并将精液物质传输到全身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4.就是在疾病发生后,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转变。 15.是指阳邪致病,阳偏胜必然要导致阴伤,故说阳胜则阴病。 16.就是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17.人体水液代谢不仅和脾的运化,肾的气化有关,与肺气的肃降也有密切的关系。肺的肃降作用,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小便通利。所以说“肺主行水”。 18.因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滞,则聚而生痰、成饮,多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出现喘咳痰多等临床表现。所以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19.即胃。因饮食入口,经食管,容纳于胃,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20.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和涕、泪等。津液同气血一样,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5d6-dc78-c017-654bab5e0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1.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意思是指母子关系的虚证,可用补其母的方法治疗。如肝肾阴虚,用滋肾水以养肝木等。 112.就是在疾病末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发生。包括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和防止病邪侵害两方面。 113.是指阴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阴邪致病的性质是寒实证。 114.是指五行相生关系。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作用。 115.是以邪气盛为主要矛盾的一种病理反映;也就是说,致病邪气的毒力和机体的抗病力都比较强,正邪相搏剧烈,临床出现亢盛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 116.气结、点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称气结或“气郁”。 117.人在出生以后为后天。因为人在出生后,主要依赖脾胃从饮食物消化吸收水谷精微输送到脏腑和人体各部分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 118.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如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等。 119.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120.神有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狭义的神,即心所主的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5d6-f000-c017-654bab5e0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肾藏精以滋养肝血。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 )

A.  木生火

B.  火生土

C.  土生金

D.  水生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5d4-ec60-c017-654bab5e05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5 . 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病人胸痛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胸痛的程度

B.   胸痛的放射性

C.   胸痛的时间

D.   胸痛的诱因

E.   胸痛的部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8ac-cc50-c017-654bab5e05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全过程。辩证,就是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况、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辩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32.“夺洫者无汗”是指对于大失血患者(如衄家、亡血家等),不宜采用发汗法以治疗之:“夺汗者无血”是指对于多汗夺津或津液大亏患者,不可再用’破血、逐血之峻剂以涪之。这是由于津血同源,失血过多时,可形成津液不足的病理现象,故不宜再用汗法:反之,津液大量损耗时,可致血脉空虚,故不宜再采用破血、逐血之剂以更损其血,而犯“虚虚”之戒。 33.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六淫恶邪致病的病理现象。由于病起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和“内火”等,统称为内生“五邪”。因此,所谓内生“五邪”并不是致病因素,而是由于气血津液、脏腑等生理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综合性病机变化。 34.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和主纳气。其它功能有: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在体合骨,主骨生髓,在液为唾,在志为恐。 35.五脏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是受纳和传化水谷。 36.心属火为阳,肾属水为阴,中医理论认为心火须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才能协调,称为“心肾相交”,即“水火相济”。 37.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精神致病因素。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称“内伤七情”。 38.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别络、浮络、孙络及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组成。 39.五行的特性“木日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引伸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火日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特性。引伸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土爰“稼秸”,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伸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金日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伸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水曰润下。“润下”是指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作用。 40.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膀胱有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的气化,肾气充足,固摄有权,则膀胱开合有度,从而维持水液的正常代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5d7-1328-c017-654bab5e0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5.辨证求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5d6-9628-c017-654bab5e051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4.脾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08-85d6-7ad0-c017-654bab5e05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