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药中医题库有答案
搜索
中医药中医题库有答案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63.思伤:( )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答案:C

中医药中医题库有答案
160.与全身气虚,最密切的脏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1f-1020-c017-654bab5e05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肺与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0-6010-c017-654bab5e05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肺主宣发,是指肺气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这一作用体现于排出体内浊虫气,布散津液和水谷精微于全身,外达皮毛,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排出汁液三个方面。肺有病变,即可出现呼吸不利、胸闷、咳喘,以及鼻塞、喷嚏和无汗等“肺气失宣”的病理表现。肺主肃降,是指肺气还有向下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这一作用,体现于吸入自然界清气,将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洁净三个方面。肺有病变,即可出现呼吸短促或表浅,咳痰、略血等“肺失肃降"的病理表现。故此 32.标本治法的临床应用,一般是“治病必求于本”。但在标病甚急,如不及时解决,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疾病的治疗,则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法则,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如水膨病人,当腹水大量增加,大小使不利、呼吸喘促,应先利水、逐水急治其标,待腹水减轻,再调理肝脾,以治其本,对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者是缓则治其本。对标本并重,则应标本兼顾同治。如热病热病伤阴证,用清热生津或清热养阴,标本同治。扶正与祛邪的应用原则,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祛邪,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 33.月手藏血,肾藏精,精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所以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之说。在病理上,肾精亏损,可导致肝血不足,反之,肝血不足,也可引起肾精亏损。肝主疏泄与肾主封藏之间亦存在着相互制约、相反相成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来潮和男子泄精的生理功能上,如两者失调,可出现月经异常,或闭经,男子则遗精或阳强不能泄等。 34.由于正常的水液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和传输,肺的宣散肃降、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输送到全身,,经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尿和气排出体外。肾中精气的气化,主宰着整个水液代谢,肺、脾等脏对津液的气化,均赖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特别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肾中精气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5.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阳主躁动而向上,火热之性,燔灼焚焰,亦升腾上炎,故属于阳邪。、.因此,火热伤人,多见高热、恶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因其炎上,故火热阳都常可上炎扰乱神明,出现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等证。临床所见火热病薤i亦多表现在人体的上部,如头面部位。(2)火易耗气伤津。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使人体阴津耗伤,故火邪致病,除有热象外,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之症。(3)、火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侵袭人体,往往燔 36.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两方的相互平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一是确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的性能。(1)确定治疗原则:对阳偏胜的治疗,由于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治疗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治热以寒,即“热者寒之”。若阳热盛损伤了阴液,则当兼顾其不足,适当配合以益阴之法。对阴偏胜的治疗,由于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治疗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治寒以热,即“寒者热之”。若阴寒盛损伤了阳气,则当兼顾其不足,适当配合以挟阳之法。因阴或阳的过盛 37.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征,故属于阳邪。其性开泄,是指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正因其能升发,并善于向上向外,所以,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开泄,常出现头痛叠汗出、恶风等症状。(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痹证”,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便属于风气偏盛的表现,故又称为“行痹”或“风痹”。“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 38.肺、脾、肾三脏,在水液代谢过程中,是起着主要的调节平衡作用的。脾对津液的输布作用,即是(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的“为胃行其津液”。脾胃是通过经脉,一方面将津液“以灌四旁”和全身,另一方面则将津液“上输于肺”。这两个方面统属于脾的“散精”功能。肺对津液的输布和排泄作用,又称作“通调水道”,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津液输布于全身体表,以发挥津液的营养和滋润作用,津液通过代谢化为汗液而排出体外。此外,肺在呼气中也排出了大量的水分。可见,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对于津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重要的作用。肾对津液的输布和 39.经络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有四种联系:(1)脏腑与外周肢节的关系,(2)脏腑与五官九窍的联系,(3)脏腑之间的联系,(4)经脉与经脉之间的联系,通过经络的沟通、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协调共济的统一体。(二)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气血之所以能通达全身濡养脏腑组织,必须依赖经络的传注。(三)感应传导作用。经络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有传递和通导作用。(四)调节机能平衡。经络能运行气血和协调阴阳,使人体机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平衡。 40.脾主运化,是指月卑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它包括运化水谷和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是指对食物消化、吸收和传输,经过胃和小肠的消化吸收后,必须依赖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并把精微转输布散至全身。只有脾运化水谷精微勢功能旺盛,才能不断化生精、气血、津液,才能使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而功能健旺。若运化水谷功能减退,则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痩和气血生化不足等脾失健运的病理表现。运化水液,是对水液的吸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1-2748-c017-654bab5e05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0.疫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0-48a0-c017-654bab5e052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7.心与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1f-db40-c017-654bab5e05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1.热因热用,即用__________药物治疗具有__________的病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0-2578-c017-654bab5e05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0.十二经脉,是__________的主要通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0-15d8-c017-654bab5e050c.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1.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有主司呼吸的作用,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脏的呼吸运动,吸入白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保证了体内气的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肺主一身之气,是指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由肺所主。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由肺所主持调节。例如,宗气是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成,并通过肺而敷布全身,以实现其生理功能。此外,卫气、营气、元气的敷布与运行均与月市的作用有关。当肺发生病变时,不仅会引起呼吸功能减弱,而且必然影响诸气的生成与敷布, 22.之所以说肾为先天之本,这是由于肾具有藏精的功能所决定的。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由脾胃化生。先天与后天之精皆藏于肾,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人在出生之前,先天之精的存在已为后天之精摄取准备了物质基础,人出生之后,后天之精又不断供养先天之精,使之得到不断补充。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它是构成新一代形体的原始物质,包括精子、卵子、受精卵、胚胎及其中的遗传基因。先天之精决定着后一代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成长,若先天精气亏虚, 23.肝的疏泄功能与脾胃的升降和运化密切相关,肝的疏泄,是脾胃升降和运化的重要条件。只有肝的疏泄正常,脾运化功能才能健旺。若肝的疏泄异常,不仅影响脾的升清,而且影响及胃的降浊功能。脾气不升,在上则为眩晕,在下则为食泄,胃浊不降而上逆,则呕逆嗳气,在中则为脘腹胀疼痛。前者称肝气犯脾,后者称肝气犯胃。肝的疏泄助脾胃运化,还体现在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上,肝的疏泄正常,则胆汁能正常的分泌和排泄,有助脾胃的运化功能。若肝气郁结,可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而出现胁下胀满疼痛,纳食不化等。综上所述,肝与脾的运化的关系十分密切。 24.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风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如: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等,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交手三阴经,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循环径路。 25.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与胃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滋养全身。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脾气升,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两脏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才能完成对饮食物的传化过程。“太阴(脾)湿土得阳治运,阳明(胃)燥土得阴自安”。在病理上,脾与胃常相互影口向,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出现食少、恶心、呕吐、脘腹胀满等症。反之,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和运化功能,出现腹胀泄 26.爆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为干涩之病邪,故外感煤邪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造成阴津亏虚的病变,可见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破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主气而司呼吸,与外界大气相通,肺又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损伤肺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症。 27.血的循行与心、肺、脾、肝等脏器有密切的关系,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休,运行不息,以供给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需要。血液的正常运行,决定于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之间的协调平衡.也是多个脏器共同作用的结果。心主血脉,心气推动是血液循行的基本动力,只有心脏的搏动正常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肺朝百脉,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朝向汇聚于肺,而肺主气,“气为血帅”,通过肺气的作用,血液才能得以布散全身。除心肺的作用外,血液的循行,还有赖于脾气的统摄和肝的藏血功能的正常,只有脾气健旺,统血有权和肝有所藏,才能 28.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是指心脏有推运全身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心脏正常搏动依赖心气的推动,心气充沛,血液才能循行周身而起到营养全身的作用。当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往往表现为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而有光泽。当心发生了病变,亦常可客观地反映于面色和脉象的变化上。例如心气不足、血液亏虚,可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如心气血瘀滞,则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疼痛。脉象结、代、促、涩。所以说“心主血脉”。 29.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属阳邪。暑邪伤人,多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如壮热,心烦,面赤,脉象洪大等。(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为阳邪,阳性升发,故暑邪侵犯人体,多直入气分,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则耗伤津液,津液亏损,即可出现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症。暑热之邪,扰动心神,则心烦闷乱而不宁。在大量汗出的同时,往往气随津泄,导致气虚。所以伤于暑者,往往可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到,不省人事。(3)暑多挟涩,暑季除气候炎热外.且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 30.一般来说,体质和精神状态决定着正气的强弱,体质壮实,则脏腑功能活动旺盛,精、气、血、津液充足,体质虚弱,则脏腑功能减退,精、气、血、津不足,其正气也减弱,精神状态受情志因素的直接影响。情志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正气旺盛,若情志不畅,精神抑郁,则可使气机逆乱,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正气减弱,正气是发病的内在根据。体质和精神状态影响着正气的强弱。体质壮实,情志舒畅,则正气充足,抗病力强,邪气难于入侵,既使受邪,邪气易被祛除,也难于发展。若体质虚弱,情志不畅,则正气减弱,抗病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1-17a8-c017-654bab5e05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0.哪些脏腑功能失常,可聚湿而生痰饮?(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1f-eec8-c017-654bab5e05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心与肝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0-5458-c017-654bab5e05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药中医题库有答案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中医药中医题库有答案

63.思伤:( )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答案:C

中医药中医题库有答案
相关题目
160.与全身气虚,最密切的脏是:( )

A.  脾气虚

B.  脾肺气虚

C.  肺肾气虚

D.  心气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1f-1020-c017-654bab5e05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肺与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0-6010-c017-654bab5e05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肺主宣发,是指肺气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这一作用体现于排出体内浊虫气,布散津液和水谷精微于全身,外达皮毛,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排出汁液三个方面。肺有病变,即可出现呼吸不利、胸闷、咳喘,以及鼻塞、喷嚏和无汗等“肺气失宣”的病理表现。肺主肃降,是指肺气还有向下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这一作用,体现于吸入自然界清气,将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洁净三个方面。肺有病变,即可出现呼吸短促或表浅,咳痰、略血等“肺失肃降"的病理表现。故此 32.标本治法的临床应用,一般是“治病必求于本”。但在标病甚急,如不及时解决,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疾病的治疗,则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法则,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如水膨病人,当腹水大量增加,大小使不利、呼吸喘促,应先利水、逐水急治其标,待腹水减轻,再调理肝脾,以治其本,对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者是缓则治其本。对标本并重,则应标本兼顾同治。如热病热病伤阴证,用清热生津或清热养阴,标本同治。扶正与祛邪的应用原则,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祛邪,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 33.月手藏血,肾藏精,精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所以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之说。在病理上,肾精亏损,可导致肝血不足,反之,肝血不足,也可引起肾精亏损。肝主疏泄与肾主封藏之间亦存在着相互制约、相反相成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来潮和男子泄精的生理功能上,如两者失调,可出现月经异常,或闭经,男子则遗精或阳强不能泄等。 34.由于正常的水液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和传输,肺的宣散肃降、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输送到全身,,经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尿和气排出体外。肾中精气的气化,主宰着整个水液代谢,肺、脾等脏对津液的气化,均赖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特别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肾中精气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5.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阳主躁动而向上,火热之性,燔灼焚焰,亦升腾上炎,故属于阳邪。、.因此,火热伤人,多见高热、恶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因其炎上,故火热阳都常可上炎扰乱神明,出现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等证。临床所见火热病薤i亦多表现在人体的上部,如头面部位。(2)火易耗气伤津。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使人体阴津耗伤,故火邪致病,除有热象外,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之症。(3)、火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侵袭人体,往往燔 36.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两方的相互平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一是确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的性能。(1)确定治疗原则:对阳偏胜的治疗,由于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治疗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治热以寒,即“热者寒之”。若阳热盛损伤了阴液,则当兼顾其不足,适当配合以益阴之法。对阴偏胜的治疗,由于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治疗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治寒以热,即“寒者热之”。若阴寒盛损伤了阳气,则当兼顾其不足,适当配合以挟阳之法。因阴或阳的过盛 37.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征,故属于阳邪。其性开泄,是指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正因其能升发,并善于向上向外,所以,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开泄,常出现头痛叠汗出、恶风等症状。(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痹证”,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便属于风气偏盛的表现,故又称为“行痹”或“风痹”。“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 38.肺、脾、肾三脏,在水液代谢过程中,是起着主要的调节平衡作用的。脾对津液的输布作用,即是(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的“为胃行其津液”。脾胃是通过经脉,一方面将津液“以灌四旁”和全身,另一方面则将津液“上输于肺”。这两个方面统属于脾的“散精”功能。肺对津液的输布和排泄作用,又称作“通调水道”,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津液输布于全身体表,以发挥津液的营养和滋润作用,津液通过代谢化为汗液而排出体外。此外,肺在呼气中也排出了大量的水分。可见,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对于津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重要的作用。肾对津液的输布和 39.经络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有四种联系:(1)脏腑与外周肢节的关系,(2)脏腑与五官九窍的联系,(3)脏腑之间的联系,(4)经脉与经脉之间的联系,通过经络的沟通、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协调共济的统一体。(二)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气血之所以能通达全身濡养脏腑组织,必须依赖经络的传注。(三)感应传导作用。经络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有传递和通导作用。(四)调节机能平衡。经络能运行气血和协调阴阳,使人体机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平衡。 40.脾主运化,是指月卑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它包括运化水谷和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是指对食物消化、吸收和传输,经过胃和小肠的消化吸收后,必须依赖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并把精微转输布散至全身。只有脾运化水谷精微勢功能旺盛,才能不断化生精、气血、津液,才能使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而功能健旺。若运化水谷功能减退,则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痩和气血生化不足等脾失健运的病理表现。运化水液,是对水液的吸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1-2748-c017-654bab5e0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0.疫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0-48a0-c017-654bab5e052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7.心与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

A.  心主血和肺主气

B.  心藏神与肺主气

C.  心行血与肺主呼吸

D.  肺主肃降与心主血

E.  心藏神与肺藏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1f-db40-c017-654bab5e05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1.热因热用,即用__________药物治疗具有__________的病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0-2578-c017-654bab5e05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0.十二经脉,是__________的主要通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0-15d8-c017-654bab5e050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1.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有主司呼吸的作用,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脏的呼吸运动,吸入白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保证了体内气的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肺主一身之气,是指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由肺所主。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由肺所主持调节。例如,宗气是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成,并通过肺而敷布全身,以实现其生理功能。此外,卫气、营气、元气的敷布与运行均与月市的作用有关。当肺发生病变时,不仅会引起呼吸功能减弱,而且必然影响诸气的生成与敷布, 22.之所以说肾为先天之本,这是由于肾具有藏精的功能所决定的。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由脾胃化生。先天与后天之精皆藏于肾,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人在出生之前,先天之精的存在已为后天之精摄取准备了物质基础,人出生之后,后天之精又不断供养先天之精,使之得到不断补充。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它是构成新一代形体的原始物质,包括精子、卵子、受精卵、胚胎及其中的遗传基因。先天之精决定着后一代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成长,若先天精气亏虚, 23.肝的疏泄功能与脾胃的升降和运化密切相关,肝的疏泄,是脾胃升降和运化的重要条件。只有肝的疏泄正常,脾运化功能才能健旺。若肝的疏泄异常,不仅影响脾的升清,而且影响及胃的降浊功能。脾气不升,在上则为眩晕,在下则为食泄,胃浊不降而上逆,则呕逆嗳气,在中则为脘腹胀疼痛。前者称肝气犯脾,后者称肝气犯胃。肝的疏泄助脾胃运化,还体现在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上,肝的疏泄正常,则胆汁能正常的分泌和排泄,有助脾胃的运化功能。若肝气郁结,可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而出现胁下胀满疼痛,纳食不化等。综上所述,肝与脾的运化的关系十分密切。 24.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风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如: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等,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交手三阴经,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循环径路。 25.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与胃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滋养全身。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脾气升,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两脏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才能完成对饮食物的传化过程。“太阴(脾)湿土得阳治运,阳明(胃)燥土得阴自安”。在病理上,脾与胃常相互影口向,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出现食少、恶心、呕吐、脘腹胀满等症。反之,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和运化功能,出现腹胀泄 26.爆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为干涩之病邪,故外感煤邪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造成阴津亏虚的病变,可见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破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主气而司呼吸,与外界大气相通,肺又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损伤肺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症。 27.血的循行与心、肺、脾、肝等脏器有密切的关系,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休,运行不息,以供给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需要。血液的正常运行,决定于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之间的协调平衡.也是多个脏器共同作用的结果。心主血脉,心气推动是血液循行的基本动力,只有心脏的搏动正常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肺朝百脉,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朝向汇聚于肺,而肺主气,“气为血帅”,通过肺气的作用,血液才能得以布散全身。除心肺的作用外,血液的循行,还有赖于脾气的统摄和肝的藏血功能的正常,只有脾气健旺,统血有权和肝有所藏,才能 28.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是指心脏有推运全身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心脏正常搏动依赖心气的推动,心气充沛,血液才能循行周身而起到营养全身的作用。当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往往表现为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而有光泽。当心发生了病变,亦常可客观地反映于面色和脉象的变化上。例如心气不足、血液亏虚,可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如心气血瘀滞,则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疼痛。脉象结、代、促、涩。所以说“心主血脉”。 29.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属阳邪。暑邪伤人,多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如壮热,心烦,面赤,脉象洪大等。(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为阳邪,阳性升发,故暑邪侵犯人体,多直入气分,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则耗伤津液,津液亏损,即可出现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症。暑热之邪,扰动心神,则心烦闷乱而不宁。在大量汗出的同时,往往气随津泄,导致气虚。所以伤于暑者,往往可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到,不省人事。(3)暑多挟涩,暑季除气候炎热外.且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 30.一般来说,体质和精神状态决定着正气的强弱,体质壮实,则脏腑功能活动旺盛,精、气、血、津液充足,体质虚弱,则脏腑功能减退,精、气、血、津不足,其正气也减弱,精神状态受情志因素的直接影响。情志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正气旺盛,若情志不畅,精神抑郁,则可使气机逆乱,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正气减弱,正气是发病的内在根据。体质和精神状态影响着正气的强弱。体质壮实,情志舒畅,则正气充足,抗病力强,邪气难于入侵,既使受邪,邪气易被祛除,也难于发展。若体质虚弱,情志不畅,则正气减弱,抗病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1-17a8-c017-654bab5e0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0.哪些脏腑功能失常,可聚湿而生痰饮?( )

A.  肝

B.  肾

C.  肺

D.  心

E.  脾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1f-eec8-c017-654bab5e05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心与肝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0-5458-c017-654bab5e05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