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药中医题库有答案
搜索
中医药中医题库有答案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40.如何理解脾主运化?

答案:空

中医药中医题库有答案
31.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全过程。辩证,就是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况、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辩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32.“夺洫者无汗”是指对于大失血患者(如衄家、亡血家等),不宜采用发汗法以治疗之:“夺汗者无血”是指对于多汗夺津或津液大亏患者,不可再用’破血、逐血之峻剂以涪之。这是由于津血同源,失血过多时,可形成津液不足的病理现象,故不宜再用汗法:反之,津液大量损耗时,可致血脉空虚,故不宜再采用破血、逐血之剂以更损其血,而犯“虚虚”之戒。 33.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六淫恶邪致病的病理现象。由于病起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和“内火”等,统称为内生“五邪”。因此,所谓内生“五邪”并不是致病因素,而是由于气血津液、脏腑等生理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综合性病机变化。 34.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和主纳气。其它功能有: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在体合骨,主骨生髓,在液为唾,在志为恐。 35.五脏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是受纳和传化水谷。 36.心属火为阳,肾属水为阴,中医理论认为心火须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才能协调,称为“心肾相交”,即“水火相济”。 37.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精神致病因素。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称“内伤七情”。 38.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别络、浮络、孙络及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组成。 39.五行的特性“木日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引伸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火日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特性。引伸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土爰“稼秸”,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伸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金日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伸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水曰润下。“润下”是指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作用。 40.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膀胱有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的气化,肾气充足,固摄有权,则膀胱开合有度,从而维持水液的正常代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0-c988-c017-654bab5e05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3.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脾之“子”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1f-1bd8-c017-654bab5e05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8.肺为娇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0-48a0-c017-654bab5e051e.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31.行于头面及头后部的经脉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1f-3b18-c017-654bab5e05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0.用补气治疗大出血,其主要理论根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1f-98d8-c017-654bab5e05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9.阳虚则寒与阴胜则寒,不仅在病机上有区别,而且在临床表现方面也有不同:前者是__________而有__________;后者是以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象不明显。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0-0e08-c017-654bab5e0509.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7.本特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1f-a490-c017-654bab5e05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肺主宣发,是指肺气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这一作用体现于排出体内浊虫气,布散津液和水谷精微于全身,外达皮毛,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排出汁液三个方面。肺有病变,即可出现呼吸不利、胸闷、咳喘,以及鼻塞、喷嚏和无汗等“肺气失宣”的病理表现。肺主肃降,是指肺气还有向下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这一作用,体现于吸入自然界清气,将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洁净三个方面。肺有病变,即可出现呼吸短促或表浅,咳痰、略血等“肺失肃降"的病理表现。故此 32.标本治法的临床应用,一般是“治病必求于本”。但在标病甚急,如不及时解决,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疾病的治疗,则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法则,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如水膨病人,当腹水大量增加,大小使不利、呼吸喘促,应先利水、逐水急治其标,待腹水减轻,再调理肝脾,以治其本,对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者是缓则治其本。对标本并重,则应标本兼顾同治。如热病热病伤阴证,用清热生津或清热养阴,标本同治。扶正与祛邪的应用原则,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祛邪,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 33.月手藏血,肾藏精,精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所以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之说。在病理上,肾精亏损,可导致肝血不足,反之,肝血不足,也可引起肾精亏损。肝主疏泄与肾主封藏之间亦存在着相互制约、相反相成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来潮和男子泄精的生理功能上,如两者失调,可出现月经异常,或闭经,男子则遗精或阳强不能泄等。 34.由于正常的水液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和传输,肺的宣散肃降、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输送到全身,,经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尿和气排出体外。肾中精气的气化,主宰着整个水液代谢,肺、脾等脏对津液的气化,均赖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特别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肾中精气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5.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阳主躁动而向上,火热之性,燔灼焚焰,亦升腾上炎,故属于阳邪。、.因此,火热伤人,多见高热、恶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因其炎上,故火热阳都常可上炎扰乱神明,出现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等证。临床所见火热病薤i亦多表现在人体的上部,如头面部位。(2)火易耗气伤津。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使人体阴津耗伤,故火邪致病,除有热象外,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之症。(3)、火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侵袭人体,往往燔 36.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两方的相互平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一是确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的性能。(1)确定治疗原则:对阳偏胜的治疗,由于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治疗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治热以寒,即“热者寒之”。若阳热盛损伤了阴液,则当兼顾其不足,适当配合以益阴之法。对阴偏胜的治疗,由于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治疗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治寒以热,即“寒者热之”。若阴寒盛损伤了阳气,则当兼顾其不足,适当配合以挟阳之法。因阴或阳的过盛 37.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征,故属于阳邪。其性开泄,是指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正因其能升发,并善于向上向外,所以,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开泄,常出现头痛叠汗出、恶风等症状。(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痹证”,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便属于风气偏盛的表现,故又称为“行痹”或“风痹”。“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 38.肺、脾、肾三脏,在水液代谢过程中,是起着主要的调节平衡作用的。脾对津液的输布作用,即是(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的“为胃行其津液”。脾胃是通过经脉,一方面将津液“以灌四旁”和全身,另一方面则将津液“上输于肺”。这两个方面统属于脾的“散精”功能。肺对津液的输布和排泄作用,又称作“通调水道”,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津液输布于全身体表,以发挥津液的营养和滋润作用,津液通过代谢化为汗液而排出体外。此外,肺在呼气中也排出了大量的水分。可见,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对于津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重要的作用。肾对津液的输布和 39.经络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有四种联系:(1)脏腑与外周肢节的关系,(2)脏腑与五官九窍的联系,(3)脏腑之间的联系,(4)经脉与经脉之间的联系,通过经络的沟通、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协调共济的统一体。(二)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气血之所以能通达全身濡养脏腑组织,必须依赖经络的传注。(三)感应传导作用。经络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有传递和通导作用。(四)调节机能平衡。经络能运行气血和协调阴阳,使人体机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平衡。 40.脾主运化,是指月卑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它包括运化水谷和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是指对食物消化、吸收和传输,经过胃和小肠的消化吸收后,必须依赖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并把精微转输布散至全身。只有脾运化水谷精微勢功能旺盛,才能不断化生精、气血、津液,才能使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而功能健旺。若运化水谷功能减退,则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痩和气血生化不足等脾失健运的病理表现。运化水液,是对水液的吸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1-2748-c017-654bab5e05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1.使津液变成汗、尿是气的:(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1f-0850-c017-654bab5e05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6.如何理解“津血同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0-5840-c017-654bab5e051b.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药中医题库有答案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手机预览
中医药中医题库有答案

40.如何理解脾主运化?

答案:空

中医药中医题库有答案
相关题目
31.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全过程。辩证,就是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况、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辩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32.“夺洫者无汗”是指对于大失血患者(如衄家、亡血家等),不宜采用发汗法以治疗之:“夺汗者无血”是指对于多汗夺津或津液大亏患者,不可再用’破血、逐血之峻剂以涪之。这是由于津血同源,失血过多时,可形成津液不足的病理现象,故不宜再用汗法:反之,津液大量损耗时,可致血脉空虚,故不宜再采用破血、逐血之剂以更损其血,而犯“虚虚”之戒。 33.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六淫恶邪致病的病理现象。由于病起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和“内火”等,统称为内生“五邪”。因此,所谓内生“五邪”并不是致病因素,而是由于气血津液、脏腑等生理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综合性病机变化。 34.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和主纳气。其它功能有: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在体合骨,主骨生髓,在液为唾,在志为恐。 35.五脏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是受纳和传化水谷。 36.心属火为阳,肾属水为阴,中医理论认为心火须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才能协调,称为“心肾相交”,即“水火相济”。 37.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精神致病因素。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称“内伤七情”。 38.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别络、浮络、孙络及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组成。 39.五行的特性“木日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引伸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火日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特性。引伸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土爰“稼秸”,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伸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金日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伸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水曰润下。“润下”是指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作用。 40.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膀胱有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的气化,肾气充足,固摄有权,则膀胱开合有度,从而维持水液的正常代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0-c988-c017-654bab5e0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3.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脾之“子”是:( )

A.  心

B.  肺

C.  肝

D.  肾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1f-1bd8-c017-654bab5e05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8.肺为娇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0-48a0-c017-654bab5e051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31.行于头面及头后部的经脉是:( )

A.  手少阳三焦经

B.  手少阳三焦经

C.  督脉

D.  足少阳胆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1f-3b18-c017-654bab5e05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0.用补气治疗大出血,其主要理论根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

A.  气随血脱

B.  气能生血

C.  血为气母

D.  气能摄血

E.  气能行血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1f-98d8-c017-654bab5e05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9.阳虚则寒与阴胜则寒,不仅在病机上有区别,而且在临床表现方面也有不同:前者是__________而有__________;后者是以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象不明显。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0-0e08-c017-654bab5e0509.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7.本特点是:( )

A.  预防为主

B.  整体观念

C.  辩证论治

D.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E.  治病求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1f-a490-c017-654bab5e05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肺主宣发,是指肺气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这一作用体现于排出体内浊虫气,布散津液和水谷精微于全身,外达皮毛,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排出汁液三个方面。肺有病变,即可出现呼吸不利、胸闷、咳喘,以及鼻塞、喷嚏和无汗等“肺气失宣”的病理表现。肺主肃降,是指肺气还有向下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这一作用,体现于吸入自然界清气,将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洁净三个方面。肺有病变,即可出现呼吸短促或表浅,咳痰、略血等“肺失肃降"的病理表现。故此 32.标本治法的临床应用,一般是“治病必求于本”。但在标病甚急,如不及时解决,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疾病的治疗,则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法则,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如水膨病人,当腹水大量增加,大小使不利、呼吸喘促,应先利水、逐水急治其标,待腹水减轻,再调理肝脾,以治其本,对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者是缓则治其本。对标本并重,则应标本兼顾同治。如热病热病伤阴证,用清热生津或清热养阴,标本同治。扶正与祛邪的应用原则,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祛邪,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 33.月手藏血,肾藏精,精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所以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之说。在病理上,肾精亏损,可导致肝血不足,反之,肝血不足,也可引起肾精亏损。肝主疏泄与肾主封藏之间亦存在着相互制约、相反相成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来潮和男子泄精的生理功能上,如两者失调,可出现月经异常,或闭经,男子则遗精或阳强不能泄等。 34.由于正常的水液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和传输,肺的宣散肃降、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输送到全身,,经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尿和气排出体外。肾中精气的气化,主宰着整个水液代谢,肺、脾等脏对津液的气化,均赖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特别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肾中精气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5.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阳主躁动而向上,火热之性,燔灼焚焰,亦升腾上炎,故属于阳邪。、.因此,火热伤人,多见高热、恶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因其炎上,故火热阳都常可上炎扰乱神明,出现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等证。临床所见火热病薤i亦多表现在人体的上部,如头面部位。(2)火易耗气伤津。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使人体阴津耗伤,故火邪致病,除有热象外,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之症。(3)、火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侵袭人体,往往燔 36.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两方的相互平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一是确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的性能。(1)确定治疗原则:对阳偏胜的治疗,由于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治疗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治热以寒,即“热者寒之”。若阳热盛损伤了阴液,则当兼顾其不足,适当配合以益阴之法。对阴偏胜的治疗,由于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治疗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治寒以热,即“寒者热之”。若阴寒盛损伤了阳气,则当兼顾其不足,适当配合以挟阳之法。因阴或阳的过盛 37.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征,故属于阳邪。其性开泄,是指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正因其能升发,并善于向上向外,所以,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开泄,常出现头痛叠汗出、恶风等症状。(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痹证”,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便属于风气偏盛的表现,故又称为“行痹”或“风痹”。“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 38.肺、脾、肾三脏,在水液代谢过程中,是起着主要的调节平衡作用的。脾对津液的输布作用,即是(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的“为胃行其津液”。脾胃是通过经脉,一方面将津液“以灌四旁”和全身,另一方面则将津液“上输于肺”。这两个方面统属于脾的“散精”功能。肺对津液的输布和排泄作用,又称作“通调水道”,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津液输布于全身体表,以发挥津液的营养和滋润作用,津液通过代谢化为汗液而排出体外。此外,肺在呼气中也排出了大量的水分。可见,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对于津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重要的作用。肾对津液的输布和 39.经络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有四种联系:(1)脏腑与外周肢节的关系,(2)脏腑与五官九窍的联系,(3)脏腑之间的联系,(4)经脉与经脉之间的联系,通过经络的沟通、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协调共济的统一体。(二)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气血之所以能通达全身濡养脏腑组织,必须依赖经络的传注。(三)感应传导作用。经络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有传递和通导作用。(四)调节机能平衡。经络能运行气血和协调阴阳,使人体机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平衡。 40.脾主运化,是指月卑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它包括运化水谷和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是指对食物消化、吸收和传输,经过胃和小肠的消化吸收后,必须依赖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并把精微转输布散至全身。只有脾运化水谷精微勢功能旺盛,才能不断化生精、气血、津液,才能使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而功能健旺。若运化水谷功能减退,则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痩和气血生化不足等脾失健运的病理表现。运化水液,是对水液的吸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1-2748-c017-654bab5e0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1.使津液变成汗、尿是气的:( )

A.  推动作用

B.  固摄作用

C.  气化作用

D.  温煦作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1f-0850-c017-654bab5e05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6.如何理解“津血同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46-2420-5840-c017-654bab5e051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