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62、在课堂教学中,文老师不仅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科知识,而且能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文老师做到的是( )

A、 教育价值的融合

B、 教法与学法的融合

C、 师生互动的生成

D、 传授与习得的互补

答案:A

解析:解析: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题干中文老师既注重对学生学科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引导,说明老师有素质教育的观念,知道教育的价值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故本题选A。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24、甲、乙、丙分别是北京、上海、重庆人,分别学习金融、法律、外语。已知:①乙是重庆人;②学外语的是北京人;③学金融的不是上海人;④甲不学金融,丙不学外语。下列推断完全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dd6-f818-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21、“鸿雁传书”这一典故源自(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5-f900-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36、《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这部小说是以一场内战为历史背景的这次战争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6-a8c8-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关注(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3f19-3280-c07f-52a228da60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种叫做“诡异谷”的现象:当机器人跟人类的样貌非常接近时,或是电脑生成的人物变得越来越逼真时,反而会给人带来一种不真实、不舒服的感觉。2010年的电影《最终幻想:灵魂深处》是有史以来第一部CGI(纯电脑生成影像)的影片,其中的人物角色全部都是用人造影像合成,几乎无一例外的完美。但是这部影片遭到了评论界的批判和失败。
于是 3D动画师们将不完美因素融入设计中,把人物设计的都不是很完美,反而获得了人们的喜爱。
用规范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e5-381c-234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某酒店相邻的1、3、5、7号房间内分别住着国籍为英、法、德、俄的4位专家。俄国专家说:“我的房间号比德国人的大,我只会说俄语,我的邻居不会俄语”。英国专家说:“除了英语,我还会俄语,但我只能跟一位邻居交流。”德国专家说:“我会英、法、德、俄4种语言。”下列关于专家房间号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dd6-e87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中小学校实行(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3f19-616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4、古人用一些特殊的名称指代不同的年龄或年龄段,正确理解这些名称,有助于阅读行为古代文化**、下列选项中,不用于指代老年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5-a6f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6、材料:
当今世界已然进入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移动设备技术的高度发达及其与人的高度融合,产生了爆炸式增长和高度复杂化的数据集合。这些规模超乎想象的,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当下I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大规模,具有体量浩大、模式繁多、生成快速、价值巨大但密度很低的特点。这种全面、多元的大数据隐含隐含着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价值。已引起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大数据正在成为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发展战略,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海量的数据状态及其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一个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运行的基础性社会制度。在社会政治创新实践领域,大数据的全数据分析功能正在为政治创新、政策创新、实践创新提供更为充分的技术支持。
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思维视角,通过把大数据及其背后的相关性联系,人们完全能够据此要求作出正确的决定,《纽约时报》据2012年2月的一篇专栏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础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尤其是“物联网”的兴起,人们与感应器、显示屏等数据收集设备的日常交流不可避免。以至于有人预言,感应器和互联网链接也在将“沉默的”设备转变为强大的预测和猜测设备,他们收集的数据可以与来自其他设备和数据库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的信息成果,这些成果的价值可能远远高于那些生成基础数据的设备的价值,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创造大数据的历史过程中,每一人即是历史的“剧中人”,有是“剧作者”。“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在创造网络数据的同时,人们也被网络大数据改造。
大数据正在因其独特的社会价值而触发了社会道德治理的技术化创新潮流,尽管大数据存在着隐私安全、数据获取、数据准确性、数据利用与监管的问题,在目前社会治理实践领域,大数据不仅是人们治理社会的技术路径,还是人们治理改造的可能对象,尚存在理论纷争和现实困境,但是大数据正在毋庸置疑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视野,并将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网络社会的大数据化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并在科学化、程序化等方面提供了更具技术性的支持,社会道德治理制度是一个观念变革,政策选择、政策实施与检测的完整体系。其中大数据承担了数据传播,政策支撑、技术实施等功能,大数据管理及其应用的现状表明,通过掌握和利用大数据资源,可以有效的实现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过程的透明化,治理行为的数据化;重视大数据支援发展和技术应用,以大数据实现社会道德治理的现代化,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时代要求。
——摘编自《大数据时代社会道德治理创新的理论形态》
问题:
(1)请简要概括文章画线句“在创造大数据的历史过程中,每一个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表达的意思。(4分)
(2)在促进社会治理上,文章认为大数据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e5-ba16-c00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6、美术课上,曾老师指导学生把天然的竹根须做成卷曲的头发,还演示如何借助竹节的弧度制成黄包车的顶棚。这表明曾老师具有(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9-c571-c7a8-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62、在课堂教学中,文老师不仅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科知识,而且能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文老师做到的是( )

A、 教育价值的融合

B、 教法与学法的融合

C、 师生互动的生成

D、 传授与习得的互补

答案:A

解析:解析: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题干中文老师既注重对学生学科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引导,说明老师有素质教育的观念,知道教育的价值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故本题选A。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相关题目
24、甲、乙、丙分别是北京、上海、重庆人,分别学习金融、法律、外语。已知:①乙是重庆人;②学外语的是北京人;③学金融的不是上海人;④甲不学金融,丙不学外语。下列推断完全正确的是( )。

A.  甲是上海人,学法律

B.  甲是北京人,学外语

C.  丙是北京人,学外语

D.  丙是上海人,学金融

解析:解析:从已知条件②和③可以确定学金融的是重庆人;由条件①可知,乙是重庆人,所以他学的是金融;由条件④结合“乙是重庆人,学的是金融”,可知丙学的是法律,甲学的是外语;再根据条件②可知,甲是北京人。故本题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dd6-f818-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21、“鸿雁传书”这一典故源自( )。

A.  文姬归汉

B.  霸王别姬

C.  苏武牧羊

D.  楚汉相争

解析:解析:“鸿雁传书”源自苏武牧羊的故事。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今贝尔加湖)去放羊。十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传书”代指通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5-f900-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36、《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这部小说是以一场内战为历史背景的这次战争是( )。

A.   西班牙内战

B.   墨西哥内战

C.   美国南北战争

D.   美国玫瑰战争

解析:解析:海明威的代表作《丧钟为谁而鸣》讲述的是西班牙内战期间,美国青年罗伯特·乔顿志愿加入了西班牙政府军作为一名爆破手的故事。故本题选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6-a8c8-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关注( )。

A.   学生的独特性

B.   学生的自主性

C.   学生的发展性

D.   学生的主体性

解析:解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人的内心世界就好像他们的外貌各不相同一样,这句话提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3f19-3280-c07f-52a228da60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种叫做“诡异谷”的现象:当机器人跟人类的样貌非常接近时,或是电脑生成的人物变得越来越逼真时,反而会给人带来一种不真实、不舒服的感觉。2010年的电影《最终幻想:灵魂深处》是有史以来第一部CGI(纯电脑生成影像)的影片,其中的人物角色全部都是用人造影像合成,几乎无一例外的完美。但是这部影片遭到了评论界的批判和失败。
于是 3D动画师们将不完美因素融入设计中,把人物设计的都不是很完美,反而获得了人们的喜爱。
用规范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e5-381c-234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某酒店相邻的1、3、5、7号房间内分别住着国籍为英、法、德、俄的4位专家。俄国专家说:“我的房间号比德国人的大,我只会说俄语,我的邻居不会俄语”。英国专家说:“除了英语,我还会俄语,但我只能跟一位邻居交流。”德国专家说:“我会英、法、德、俄4种语言。”下列关于专家房间号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英德俄法

B.  法英德俄

C.  德英法俄

D.  德英俄法

解析:解析:已知英国专家和德国专家都懂俄语,那么从俄国专家的话中我们可以推出,英国专家和德国专家都不可能是俄国专家的邻居,因为其邻居不会说俄语。利用排除法发现只有C项满足要求,故选C。ABD项:利用上述的推理都可以排除。不合题意,故不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dd6-e87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中小学校实行( )

A.   校长负责制

B.   校长责任制

C.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故选A。BCD项:均为干扰选项,不合题意,故不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3f19-616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4、古人用一些特殊的名称指代不同的年龄或年龄段,正确理解这些名称,有助于阅读行为古代文化**、下列选项中,不用于指代老年的是( )。

A.   垂髫

B.   耳顺

C.   耄耋

D.   期颐

解析:解析:古代对老年人的雅称有:老苍、花甲、古稀、耄耋、期颐、耳顺之年,而垂髫是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5-a6f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6、材料:
当今世界已然进入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移动设备技术的高度发达及其与人的高度融合,产生了爆炸式增长和高度复杂化的数据集合。这些规模超乎想象的,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当下I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大规模,具有体量浩大、模式繁多、生成快速、价值巨大但密度很低的特点。这种全面、多元的大数据隐含隐含着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价值。已引起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大数据正在成为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发展战略,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海量的数据状态及其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一个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运行的基础性社会制度。在社会政治创新实践领域,大数据的全数据分析功能正在为政治创新、政策创新、实践创新提供更为充分的技术支持。
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思维视角,通过把大数据及其背后的相关性联系,人们完全能够据此要求作出正确的决定,《纽约时报》据2012年2月的一篇专栏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础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尤其是“物联网”的兴起,人们与感应器、显示屏等数据收集设备的日常交流不可避免。以至于有人预言,感应器和互联网链接也在将“沉默的”设备转变为强大的预测和猜测设备,他们收集的数据可以与来自其他设备和数据库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的信息成果,这些成果的价值可能远远高于那些生成基础数据的设备的价值,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创造大数据的历史过程中,每一人即是历史的“剧中人”,有是“剧作者”。“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在创造网络数据的同时,人们也被网络大数据改造。
大数据正在因其独特的社会价值而触发了社会道德治理的技术化创新潮流,尽管大数据存在着隐私安全、数据获取、数据准确性、数据利用与监管的问题,在目前社会治理实践领域,大数据不仅是人们治理社会的技术路径,还是人们治理改造的可能对象,尚存在理论纷争和现实困境,但是大数据正在毋庸置疑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视野,并将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网络社会的大数据化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并在科学化、程序化等方面提供了更具技术性的支持,社会道德治理制度是一个观念变革,政策选择、政策实施与检测的完整体系。其中大数据承担了数据传播,政策支撑、技术实施等功能,大数据管理及其应用的现状表明,通过掌握和利用大数据资源,可以有效的实现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过程的透明化,治理行为的数据化;重视大数据支援发展和技术应用,以大数据实现社会道德治理的现代化,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时代要求。
——摘编自《大数据时代社会道德治理创新的理论形态》
问题:
(1)请简要概括文章画线句“在创造大数据的历史过程中,每一个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表达的意思。(4分)
(2)在促进社会治理上,文章认为大数据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e5-ba16-c00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6、美术课上,曾老师指导学生把天然的竹根须做成卷曲的头发,还演示如何借助竹节的弧度制成黄包车的顶棚。这表明曾老师具有( )。

A.  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B.  自我反思的意识与能力

C.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D.  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解析:解析:教师能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成教学工具,体现的是教师对于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与能力。曾老师善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9-c571-c7a8-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