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64、小明学习习惯不好,汪老师安排小明独自坐到教室最后面,还不让其他同学跟小明做朋友。汪老师的做法有违( )

A、 教育公正的可互换性

B、 教师关怀的连续性

C、 教师关怀的传递性

D、 教育公正的对等性

答案: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公正。公正的特性有对等性、可互换性和最终价值判定的依赖性。对等就是指主体对人对事要一视同仁,适用同一个规则或标准。可互换性是对等性的要求和保证。要真正做到对人对己用一个标准,就必须能够让自己处在对方的位置时,仍然接受自己原先承认的法则。题干中汪老师对待小明和其他同学是明显有区别的,违反了教育公正的对等性,是错误的。故本题选D。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113、某教科所开发的在线课程因针对性强、收费合理而广受好评。孙校长得知后,推荐学生购买该在线课程。他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说:“自愿购买,如果因为经济条件无法购买的,可由家长向班主任解释说明。”孙校长的做法(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3f19-a3c8-c07f-52a228da60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95、下列诗歌中,不属于白居易作品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6-fad0-c07f-52a228da60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优秀老师总是能够耐心地给予反复辅导,支持他们这样的关键因素是其(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1cbc-372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下列剧中中,对“不夸己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的正确理解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dd6-dcc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跨”是一个动作。《说文解字》解释:跨,渡也。本义为迈腿越过。后又引申为超越时间、地区等界限,例如跨时代、跨区域、跨界......“跨”是一个有动感的汉字,能反映一个人的心境和精神状态,也常常能反映出时代社会的变化。
根据上面文字所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e5-381c-1788-c07f-52a228da60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7、【材料】将垃圾以最恰当的方式清除出去,是城市的一个长久梦想。城市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同垃圾作斗争的历史。为此,城市的建造和空间部署,逐渐将垃圾的清除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垃圾的隐秘清除和运输不仅决定了城市的纵深方向,其配置规律也恰好说明了城市的结构。

大体上,人们可以根据垃圾的在场,确定城市的中心和边缘: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垃圾最少;反过来,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垃圾最多。如果我们认为地面上的垃圾主要是商品消耗后的剩余物,那么,还可以说——这多少有些吊诡——商品的饱满地带,垃圾最少;商品的匮乏地带,垃圾最多。尽管商品是垃圾的前史,但在空间上,商品和垃圾相互排斥,水火不容。城市总是要将商品往其中心处聚集,而要把垃圾向其边缘处驱赶。就此,人们可以根据城市中的垃圾配置,来确定城市空间

的等级和价格,甚至可以确定城市的界线。一个城市的延伸在什么地方终止?如果说,从前有一个高墙或护城河将城市包围起来的话,如今包围城市的则是一个隐约的垃圾带。垃圾在城内和城外之间拉起了一条分割线:在垃圾的一侧,是城市;在

垃圾的另一侧,是乡村。垃圾在安排城市的结构

为什么将垃圾不断地往城市的边缘驱赶?——事实上,直到 19 世纪,垃圾还总是在城市的中心聚集:越是人口密集的地带,垃圾越是兴旺。今天人们为什么要清

除垃圾?答案是人们发现了垃圾的致命威胁。垃圾不仅让人们不快,最重要的,它是疾病的催化剂。这也是人们根据垃圾来安排城市结构的原因之一。城市除了设置

一整套清除垃圾的机制之外,还要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让人们自觉和主动地清除垃圾。人们需要获得一种有关卫生和垃圾的知识:垃圾之所以要清除,是因为它乃细菌和病毒的藏身之所,会对健康和身体产生危害。清除垃圾,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律令,也是文明和教养的象征;而排斥垃圾,既是纪律的约束,也是教化的结果。人们已然发现,卫生是现代性的一个核心要素。卫生的程度,是衡量现代性的程度。 就此,也可以说,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个观念上和实践中双重清除垃圾的进程。

然而不同城市的垃圾状况千差万别,人们可以拥有完全迥异的垃圾经验,甚至在一个城市的不同空间内部,也会有不同的垃圾经验。这足以说明,城市对垃圾的容忍程度具有较大的弹性。如果要就不同城市或者城市内部不同空间的现代程度作一番对照的话,人们立即可以从垃圾着手:越是不能容忍垃圾的城市,越是现代; 而对一个城市内的不同空间,越是排斥垃圾,越是具有一种空间上的等级优势。

尽管我们看到城市越来越卫生了,越来越现代了,但令人绝望的是,垃圾是一个无法完全消除的东西,它就像是城市最密切而又最讨厌的伴侣,抑或城市身体上的一个无 法治愈的伤口。不仅如此,垃圾还将会越来越多:现代社会正一方面不断提高商品转 化为垃圾的速度和频率,另一方面围绕商品组织着一个永不落幕的竞赛;商品层 出不穷,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商品的盛大堆积使得现代都市中的商场越来越肿 胀,与此遥相呼应的,是城外的垃圾场也堆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触目惊心。

(摘编自汪民安《论垃圾》)

问题:(1)城市居民的垃圾经验与城市的现代程度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 分)

(2)文章认为现代城市与垃圾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10 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e5-ba16-e71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35、量子概念的提出,第一次把能量的不连续性引入对自然过程的深入认识,对其后量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7-3568-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规定,教师有下列哪种情形,可以由其所在学校予以行政处分或解聘(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3f19-6160-c07f-52a228da60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材料: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数量众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非汉字莫属,这不仅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更是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她产生的那一刻起,汉字就担负起承载中华文化的重任。几千年来与中华文化相伴而行,尽管饱经沧桑,却能同舟共济,共同谱写中华文明的不朽篇章。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所记录的汉语的高度适切性。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曾评价说:“中国不废除自己特殊的文字而采用我们的拼音文字。并非出于任何愚蠢和顽固的保守性。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情形非常适合,所以它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特别先秦两汉更是如此,汉字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正与汉语词汇的这种特点相适应,从而形成了字词之间清晰的对应关系,虽然汉语词汇后来逐渐走上了复音化道路,但这种字词对应关系仍是整个汉语词汇系统的根基。

其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方言分歧就极为复杂。早在《论语》中就已出现“雅言”一词。指的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如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 必将导致不同方言区文字的分裂,并最终导致文化分裂,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并不具备精确的表音功能,这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维护文化的统一,进而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它的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

一种文字能否长期充当全民的交际工具,关键在于这种文字能否有效满足社会和语言发展的需求。语言中词汇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文字一定要具有能产机制,文字的字符数量能随之增加。社会发展中需要记录的事物日渐繁多。这就要求文字越来越方便书写,以有效提高记事速度,汉字发展的总体方向,恰恰满足了这两方面的重要需求。

较早产生的汉字多为象形字,个性化很强,数量也相当有限。尽管人们后来摸索出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组合造字的会意方法,也仍然无法满足将日渐丰富的需求。如果解决不了能产性的问题,汉字很可能像其他几大古文字一样,转而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但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们,在早期朴素辩证哲学的启发下,运用“一阴一阳之道理”的思想理念,将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为二元化的形声机制,产生了有形符和声符组合而成的形声字,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因其很大的优越性、区别性、能产性和系统性较广泛使用,也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

在书写方面,汉字由早期的整体象形性,到小篆的完全线条化,再到隶书的彻底简笔化,一直朝着方便书写的方向进行系统性调整,有效满足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计算机问世以来,汉字又通过形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 很好解决了电脑输入和呈现的问题,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预言。

(编自王立军《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

问题:

(1)文中引用高本汉的话说“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情形非常适合”,其“适合”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4分)

(2)文章在论述“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他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这一观点时,其结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e5-ba16-d39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7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迄今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法典,其中包括了诉论、财产、家庭以及买卖奴隶等内容。这部法典的呈现形式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7-700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64、小明学习习惯不好,汪老师安排小明独自坐到教室最后面,还不让其他同学跟小明做朋友。汪老师的做法有违( )

A、 教育公正的可互换性

B、 教师关怀的连续性

C、 教师关怀的传递性

D、 教育公正的对等性

答案: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公正。公正的特性有对等性、可互换性和最终价值判定的依赖性。对等就是指主体对人对事要一视同仁,适用同一个规则或标准。可互换性是对等性的要求和保证。要真正做到对人对己用一个标准,就必须能够让自己处在对方的位置时,仍然接受自己原先承认的法则。题干中汪老师对待小明和其他同学是明显有区别的,违反了教育公正的对等性,是错误的。故本题选D。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相关题目
113、某教科所开发的在线课程因针对性强、收费合理而广受好评。孙校长得知后,推荐学生购买该在线课程。他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说:“自愿购买,如果因为经济条件无法购买的,可由家长向班主任解释说明。”孙校长的做法( )。

A.   正确,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意愿

B.   正确,考虑了困难家庭的承受能力

C.   不正确,学校不应该向学生推荐收费课程

D.   不正确,学校应提供多种课程供家长选择

解析: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六条 规定,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题中,孙老师推荐大家购买收费的在线课程,实则是变相推销商品,这是不合法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3f19-a3c8-c07f-52a228da60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95、下列诗歌中,不属于白居易作品的是( )

A.   琵琶行

B.   长恨歌

C.   卖炭翁

D.   石壕吏

解析:解析:《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6-fad0-c07f-52a228da60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优秀老师总是能够耐心地给予反复辅导,支持他们这样的关键因素是其( )。

A.  知识水平

B.  敬业精神

C.  教学水平

D.  教学风格

解析: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求教师应该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题干中的优秀教师耐心、反复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正是体现了他们的敬业精神。故选B。A项:为干扰选项。不合题意,故不选。C项:教学水平是教与学的行为,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应用和教学评价;教与学的水平,包括记忆水平、解释性水平和探究性水平三个等级。不合题意,故不选。D项:教学风格是指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不合题意,故不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1cbc-372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下列剧中中,对“不夸己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的正确理解是( )

A.  想要化敌为友,就要不夸己能,不扬人恶

B.  不想化敌为友,就可以既夸己能又扬人恶

C.  没能化敌为友,则没能不夸己能或不扬人恶

D.  能够化敌为友,则能够不夸己能或不扬人恶

解析:解析:“不夸己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的意思是:既不夸己能,又不扬人恶,就会化敌为友。换种说法就是;没能化敌为友,则没能不夸己能或不扬人恶。需要注意的是,题干中所说为“能化敌为友”而非“想化敌为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dd6-dcc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跨”是一个动作。《说文解字》解释:跨,渡也。本义为迈腿越过。后又引申为超越时间、地区等界限,例如跨时代、跨区域、跨界......“跨”是一个有动感的汉字,能反映一个人的心境和精神状态,也常常能反映出时代社会的变化。
根据上面文字所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e5-381c-1788-c07f-52a228da60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7、【材料】将垃圾以最恰当的方式清除出去,是城市的一个长久梦想。城市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同垃圾作斗争的历史。为此,城市的建造和空间部署,逐渐将垃圾的清除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垃圾的隐秘清除和运输不仅决定了城市的纵深方向,其配置规律也恰好说明了城市的结构。

大体上,人们可以根据垃圾的在场,确定城市的中心和边缘: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垃圾最少;反过来,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垃圾最多。如果我们认为地面上的垃圾主要是商品消耗后的剩余物,那么,还可以说——这多少有些吊诡——商品的饱满地带,垃圾最少;商品的匮乏地带,垃圾最多。尽管商品是垃圾的前史,但在空间上,商品和垃圾相互排斥,水火不容。城市总是要将商品往其中心处聚集,而要把垃圾向其边缘处驱赶。就此,人们可以根据城市中的垃圾配置,来确定城市空间

的等级和价格,甚至可以确定城市的界线。一个城市的延伸在什么地方终止?如果说,从前有一个高墙或护城河将城市包围起来的话,如今包围城市的则是一个隐约的垃圾带。垃圾在城内和城外之间拉起了一条分割线:在垃圾的一侧,是城市;在

垃圾的另一侧,是乡村。垃圾在安排城市的结构

为什么将垃圾不断地往城市的边缘驱赶?——事实上,直到 19 世纪,垃圾还总是在城市的中心聚集:越是人口密集的地带,垃圾越是兴旺。今天人们为什么要清

除垃圾?答案是人们发现了垃圾的致命威胁。垃圾不仅让人们不快,最重要的,它是疾病的催化剂。这也是人们根据垃圾来安排城市结构的原因之一。城市除了设置

一整套清除垃圾的机制之外,还要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让人们自觉和主动地清除垃圾。人们需要获得一种有关卫生和垃圾的知识:垃圾之所以要清除,是因为它乃细菌和病毒的藏身之所,会对健康和身体产生危害。清除垃圾,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律令,也是文明和教养的象征;而排斥垃圾,既是纪律的约束,也是教化的结果。人们已然发现,卫生是现代性的一个核心要素。卫生的程度,是衡量现代性的程度。 就此,也可以说,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个观念上和实践中双重清除垃圾的进程。

然而不同城市的垃圾状况千差万别,人们可以拥有完全迥异的垃圾经验,甚至在一个城市的不同空间内部,也会有不同的垃圾经验。这足以说明,城市对垃圾的容忍程度具有较大的弹性。如果要就不同城市或者城市内部不同空间的现代程度作一番对照的话,人们立即可以从垃圾着手:越是不能容忍垃圾的城市,越是现代; 而对一个城市内的不同空间,越是排斥垃圾,越是具有一种空间上的等级优势。

尽管我们看到城市越来越卫生了,越来越现代了,但令人绝望的是,垃圾是一个无法完全消除的东西,它就像是城市最密切而又最讨厌的伴侣,抑或城市身体上的一个无 法治愈的伤口。不仅如此,垃圾还将会越来越多:现代社会正一方面不断提高商品转 化为垃圾的速度和频率,另一方面围绕商品组织着一个永不落幕的竞赛;商品层 出不穷,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商品的盛大堆积使得现代都市中的商场越来越肿 胀,与此遥相呼应的,是城外的垃圾场也堆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触目惊心。

(摘编自汪民安《论垃圾》)

问题:(1)城市居民的垃圾经验与城市的现代程度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 分)

(2)文章认为现代城市与垃圾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10 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e5-ba16-e71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35、量子概念的提出,第一次把能量的不连续性引入对自然过程的深入认识,对其后量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A.   普朗克

B.   洛伦兹

C.   爱因斯坦

D.   麦克斯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科学常识。量子是现代物理的重要概念。最早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故选 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7-3568-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规定,教师有下列哪种情形,可以由其所在学校予以行政处分或解聘( )

A.   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造成损失的

B.   课余时间无偿为学生补课的

C.   教学过程中延长授课时间的

D.   学生管理中严厉对待学生的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应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因此,如果教师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或造成损失,学校可以进行行政处分或解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3f19-6160-c07f-52a228da60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材料: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数量众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非汉字莫属,这不仅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更是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她产生的那一刻起,汉字就担负起承载中华文化的重任。几千年来与中华文化相伴而行,尽管饱经沧桑,却能同舟共济,共同谱写中华文明的不朽篇章。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所记录的汉语的高度适切性。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曾评价说:“中国不废除自己特殊的文字而采用我们的拼音文字。并非出于任何愚蠢和顽固的保守性。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情形非常适合,所以它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特别先秦两汉更是如此,汉字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正与汉语词汇的这种特点相适应,从而形成了字词之间清晰的对应关系,虽然汉语词汇后来逐渐走上了复音化道路,但这种字词对应关系仍是整个汉语词汇系统的根基。

其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方言分歧就极为复杂。早在《论语》中就已出现“雅言”一词。指的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如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 必将导致不同方言区文字的分裂,并最终导致文化分裂,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并不具备精确的表音功能,这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维护文化的统一,进而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它的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

一种文字能否长期充当全民的交际工具,关键在于这种文字能否有效满足社会和语言发展的需求。语言中词汇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文字一定要具有能产机制,文字的字符数量能随之增加。社会发展中需要记录的事物日渐繁多。这就要求文字越来越方便书写,以有效提高记事速度,汉字发展的总体方向,恰恰满足了这两方面的重要需求。

较早产生的汉字多为象形字,个性化很强,数量也相当有限。尽管人们后来摸索出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组合造字的会意方法,也仍然无法满足将日渐丰富的需求。如果解决不了能产性的问题,汉字很可能像其他几大古文字一样,转而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但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们,在早期朴素辩证哲学的启发下,运用“一阴一阳之道理”的思想理念,将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为二元化的形声机制,产生了有形符和声符组合而成的形声字,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因其很大的优越性、区别性、能产性和系统性较广泛使用,也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

在书写方面,汉字由早期的整体象形性,到小篆的完全线条化,再到隶书的彻底简笔化,一直朝着方便书写的方向进行系统性调整,有效满足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计算机问世以来,汉字又通过形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 很好解决了电脑输入和呈现的问题,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预言。

(编自王立军《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

问题:

(1)文中引用高本汉的话说“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情形非常适合”,其“适合”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4分)

(2)文章在论述“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他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这一观点时,其结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e5-ba16-d39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7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迄今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法典,其中包括了诉论、财产、家庭以及买卖奴隶等内容。这部法典的呈现形式是( )。

A.   刻在岩石上

B.   刻在甲骨上

C.   写在羊皮上

D.   写在绢绸上

解析:解析:《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7-700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