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66、下图为国家博物馆馆品青铜冰鉴,是由一个方鉴和一件方尊缶组成的青铜套器,方尊缶置于方鉴内,是古人用来冰酒的,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下列选项中,青铜冰鉴产生的时代是( )。

A、  夏朝

B、  战国

C、  三国

D、  唐朝

答案:B

解析:解析:青铜冰鉴是战国时期的一件冰酒器,原器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143、梓轩的画多次在市儿童画展上获奖,前段期间,某出版社因修订地方教材的需要,在未联系他的情况下,就用了他的一幅作品作为插图,该出版社的做法(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3f19-c308-c07f-52a228da60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01、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不乏经典的人物形象。下列人物中,由英国作家哈代塑造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7-9af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0、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之后,统一了度量衡和币制,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规统一规范的字体是什么?(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5-83d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49、“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是一幅贺寿对联,所贺寿主的年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6-23f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下列选项中,属于专用的图形图像加工处理软件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dd6-d108-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7、下列选项中,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1cbc-5280-c07f-52a228da60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7、某公立小学符合办学条件,具备法人条件。该校取得法人资格应该始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3f19-7100-c07f-52a228da60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3f19-328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说文。
我们的人生,就像大海里的航船,只要不停止航行,就会遭遇风险。没有风平浪静的海,没有不受伤的船。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e5-381c-13a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6、【材料】

我国自步入现代民族国家时起便开始了时制改革。民国创立之初改行“公历”,以公历的 1 月 1 日作为新年,1914 年又颁布法令规定旧历新年为“春节”。公历新年以“元旦”之名在法律上确定下来本意是要取代传统的新年及其礼仪,结果却造成了两个新年庆典并行于一个日历年的局面。

此后,在 1930 年前后等一些时期,有关方面都推动过用元旦替代春节的运动, 结果都同样回归到元旦和春节并行于世的格局,在学术文献的表述里,元旦和春节作为两个不同的节庆,甚至被认为是相互对立的社会力量的价值表达形式,在谈到时间框架、年历、节庆、公共假日等主题时,学者们习惯于把元旦与春节看作中国近代以来多种对立关系(如现代与传统,官方与民间,西方与本土,科学与迷信, 理性与习惯)的两个代表、并在一种零和游戏的思维定势中,处理有关的公共文化政策问题,然而实际并非如此。一些调查发现,中国人的年意识和过年的仪式活动分布在“元旦—小年—大年—元宵节”的时间过程中。总体上看,我们的社会,尤其是城市社会,从元旦前后开始进入“过年”的状态,在春节假期到达“过年”的高峰,而到元宵节之后“年”才算过完,进入平常状态。

在这样的事实面前,我们已不宜再把新年活动认知为两个分立的庆典。从理论上说,在国家共同体的层面只可能有一个新年过渡礼仪。从个人心理上看,一个人通常不会在一年里产生两个过年的体验。如果抛开“元旦”和“春节”是两个不同的“年”给我们造成的刻板观念,应当看到两者之间的替换预期已经逐渐地演变为互相依存,我们可以尝试把两者当作能够互补、合并的因素,并将它们认知为同一个新年礼仪的两个阶段。

事实上,中国传统的过年时间体验一直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正式的仪式活通常是从“小年”的送灶神开始的,从小年到除夕的辞旧,再从初一到元宵的迎新贺岁,构成了过年的主要阶段。今天,人们沿袭了过年是一个多阶段过程的意识,但其起止时间却变得富有弹性,表现在活动上也更有选择性:多数城市居民和一些农村居民不再遵行小年送灶神,十五送祖先的习俗,元旦作为过年仪式活动时间的观念却得到了很大的强化,元旦已成为新年礼仪的一个内在阶段,而不再是过年之外的一个官方纪念日。把元旦和春节合并起起来,还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对于过年仪式活动的需求,在传统的春节,人们的时间安排是在不同的日子与不同亲疏的关系交往。如初一拜本家,初二拜丈人,可是,当代频繁而快速的人口流动,家庭近亲的异地居住,个人和家庭的社会网络的广泛分布,都使春节的礼仪活动不足, 以覆盖所有的重要社会关系,调动其他的仪式活动时间就成为必然。今天看来,多亏了从元旦到春节的多阶段过程,十多亿中国人才有了足够的机会交叉地发生对应关系,相互祝福迎新。否则该履行仪式的关系没有履行,个人在心理上,社会在结构上就难以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周期,人在时空和心理上的过渡到位,社会与文化才能在这样一个高度分化和多样化的时代得以稳定地再生产。元旦和春节所代表的一系列新年庆典的仪式空间,已经构成同一个过年礼仪,成为整个共同体的公共文化;而把元旦和春节合并看待的思想方式,对于我们尝试以新的眼光反思近代以来的生活历程,前瞻今后的公共文化建设,可能更加富有意义。

(摘自高丙中《元旦与春节:作为过渡礼仪的两个庆典》)

问题:

(1)文章为什么认为可以把元旦和春节合并看待,请简要概括。

(2)把元旦和春节合并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看待和处理公共文化建设问题有哪些启示?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e5-ba16-f6b8-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166、下图为国家博物馆馆品青铜冰鉴,是由一个方鉴和一件方尊缶组成的青铜套器,方尊缶置于方鉴内,是古人用来冰酒的,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下列选项中,青铜冰鉴产生的时代是( )。

A、  夏朝

B、  战国

C、  三国

D、  唐朝

答案:B

解析:解析:青铜冰鉴是战国时期的一件冰酒器,原器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相关题目
143、梓轩的画多次在市儿童画展上获奖,前段期间,某出版社因修订地方教材的需要,在未联系他的情况下,就用了他的一幅作品作为插图,该出版社的做法( )。

A.   合法,教材的编辑和出版属于社会公益事业

B.   合法,出版社使用的是已公开发表的作品

C.   不合法,出版社应该事先取得梓轩的授权

D.   不合法,不应该选择未成年作品作为插图

解析:解析:知识产权是法律确认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项权利,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之中的财产权利。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题干中出版社未经轩轩允许就使用了他的作品作为插图,侵犯了轩轩的著作权。故本题选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3f19-c308-c07f-52a228da60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01、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不乏经典的人物形象。下列人物中,由英国作家哈代塑造的是( )

A.   卡门

B.   简·爱

C.   娜拉

D.   苔丝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英国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故本题选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7-9af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0、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之后,统一了度量衡和币制,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规统一规范的字体是什么?( )

A.   大篆

B.   小篆

C.   隶书

D.   楷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常识。秦始皇统一的文字是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有感于全国文字的繁杂和书体的不一,于是提出“书同文”,文字统一,书体统一。小篆的制定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的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的过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5-83d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49、“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是一幅贺寿对联,所贺寿主的年龄是( )

A.   30

B.   40

C.   50

D.   60

解析:解析: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五十岁是“知天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6-23f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下列选项中,属于专用的图形图像加工处理软件的是( )。

A.  CoolEdit

B.  Photoshop

C.  PowerPoint

D.  Mindmanager

解析:解析: Photoshop是一个由Adobe Systems开发和发行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主要处理以像素所构成的数字图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dd6-d108-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7、下列选项中,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

A.  王老师收了学生家长赠送的购物卡

B.  赵老师收到了不少学生制作的贺卡

C.  李老师经常让学生家长开车送其回家

D.  宋老师每天都给学生布置过量练习题

解析: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选项中A、C、D、违背了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等规范,因此本题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1cbc-5280-c07f-52a228da60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7、某公立小学符合办学条件,具备法人条件。该校取得法人资格应该始于( )。

A.   批准之日

B.   批准次日

C.   登记注册之日

D.   登记注册次日

解析:解析:教师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获得法人资格。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3f19-7100-c07f-52a228da60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A.   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B.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   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D.   儿童权利优先

解析:解析:《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D项儿童权利优先的原则不属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因此本题选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3f19-328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说文。
我们的人生,就像大海里的航船,只要不停止航行,就会遭遇风险。没有风平浪静的海,没有不受伤的船。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e5-381c-13a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6、【材料】

我国自步入现代民族国家时起便开始了时制改革。民国创立之初改行“公历”,以公历的 1 月 1 日作为新年,1914 年又颁布法令规定旧历新年为“春节”。公历新年以“元旦”之名在法律上确定下来本意是要取代传统的新年及其礼仪,结果却造成了两个新年庆典并行于一个日历年的局面。

此后,在 1930 年前后等一些时期,有关方面都推动过用元旦替代春节的运动, 结果都同样回归到元旦和春节并行于世的格局,在学术文献的表述里,元旦和春节作为两个不同的节庆,甚至被认为是相互对立的社会力量的价值表达形式,在谈到时间框架、年历、节庆、公共假日等主题时,学者们习惯于把元旦与春节看作中国近代以来多种对立关系(如现代与传统,官方与民间,西方与本土,科学与迷信, 理性与习惯)的两个代表、并在一种零和游戏的思维定势中,处理有关的公共文化政策问题,然而实际并非如此。一些调查发现,中国人的年意识和过年的仪式活动分布在“元旦—小年—大年—元宵节”的时间过程中。总体上看,我们的社会,尤其是城市社会,从元旦前后开始进入“过年”的状态,在春节假期到达“过年”的高峰,而到元宵节之后“年”才算过完,进入平常状态。

在这样的事实面前,我们已不宜再把新年活动认知为两个分立的庆典。从理论上说,在国家共同体的层面只可能有一个新年过渡礼仪。从个人心理上看,一个人通常不会在一年里产生两个过年的体验。如果抛开“元旦”和“春节”是两个不同的“年”给我们造成的刻板观念,应当看到两者之间的替换预期已经逐渐地演变为互相依存,我们可以尝试把两者当作能够互补、合并的因素,并将它们认知为同一个新年礼仪的两个阶段。

事实上,中国传统的过年时间体验一直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正式的仪式活通常是从“小年”的送灶神开始的,从小年到除夕的辞旧,再从初一到元宵的迎新贺岁,构成了过年的主要阶段。今天,人们沿袭了过年是一个多阶段过程的意识,但其起止时间却变得富有弹性,表现在活动上也更有选择性:多数城市居民和一些农村居民不再遵行小年送灶神,十五送祖先的习俗,元旦作为过年仪式活动时间的观念却得到了很大的强化,元旦已成为新年礼仪的一个内在阶段,而不再是过年之外的一个官方纪念日。把元旦和春节合并起起来,还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对于过年仪式活动的需求,在传统的春节,人们的时间安排是在不同的日子与不同亲疏的关系交往。如初一拜本家,初二拜丈人,可是,当代频繁而快速的人口流动,家庭近亲的异地居住,个人和家庭的社会网络的广泛分布,都使春节的礼仪活动不足, 以覆盖所有的重要社会关系,调动其他的仪式活动时间就成为必然。今天看来,多亏了从元旦到春节的多阶段过程,十多亿中国人才有了足够的机会交叉地发生对应关系,相互祝福迎新。否则该履行仪式的关系没有履行,个人在心理上,社会在结构上就难以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周期,人在时空和心理上的过渡到位,社会与文化才能在这样一个高度分化和多样化的时代得以稳定地再生产。元旦和春节所代表的一系列新年庆典的仪式空间,已经构成同一个过年礼仪,成为整个共同体的公共文化;而把元旦和春节合并看待的思想方式,对于我们尝试以新的眼光反思近代以来的生活历程,前瞻今后的公共文化建设,可能更加富有意义。

(摘自高丙中《元旦与春节:作为过渡礼仪的两个庆典》)

问题:

(1)文章为什么认为可以把元旦和春节合并看待,请简要概括。

(2)把元旦和春节合并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看待和处理公共文化建设问题有哪些启示?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e5-ba16-f6b8-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