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338、下列人物,属于奥地利作曲家的是( )。

A、  舒曼

B、  海顿

C、  贝多芬

D、  李斯特

答案:B

解析:解析:舒曼是德国人,海顿是奥地利人,贝多芬是德国人,李斯特是匈牙利人。故本题选B。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15、某老师常用周末向农民请教农业知识,并把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而且制作成册发给同事,说明该老师具有(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9-c571-9cb0-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因经营管理不善,某学校办的校办产业负债二十多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这一债务应当承担偿还责任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9-c571-8d1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0、创作出了名句“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历史人物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5-d9c0-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4、还有半年就要退休的郑老师仍在学校仅凭经验带头上示范课,对徒弟要求严格,以致个别徒弟对其心生抱怨。下列关于郑老师行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1cbc-75a8-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2、“种痘术”对消灭天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它最早出现在(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4-e3a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数学家希尔伯特、华罗庚都是教育家。”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dd6-d8d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一位少年,酷爱小提琴,却因没有成名而苦恼,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己的花园 里说,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不能结果的花,更加美丽,它们在阳光下 开放,没有目的,只为快乐,快乐本身就是成功了。少年深受触动,他仍然常拉小
提琴,但不再求成名。这位少年叫爱因斯坦。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 800 字。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e5-381c-2728-c07f-52a228da60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7、【材料】将垃圾以最恰当的方式清除出去,是城市的一个长久梦想。城市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同垃圾作斗争的历史。为此,城市的建造和空间部署,逐渐将垃圾的清除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垃圾的隐秘清除和运输不仅决定了城市的纵深方向,其配置规律也恰好说明了城市的结构。

大体上,人们可以根据垃圾的在场,确定城市的中心和边缘: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垃圾最少;反过来,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垃圾最多。如果我们认为地面上的垃圾主要是商品消耗后的剩余物,那么,还可以说——这多少有些吊诡——商品的饱满地带,垃圾最少;商品的匮乏地带,垃圾最多。尽管商品是垃圾的前史,但在空间上,商品和垃圾相互排斥,水火不容。城市总是要将商品往其中心处聚集,而要把垃圾向其边缘处驱赶。就此,人们可以根据城市中的垃圾配置,来确定城市空间

的等级和价格,甚至可以确定城市的界线。一个城市的延伸在什么地方终止?如果说,从前有一个高墙或护城河将城市包围起来的话,如今包围城市的则是一个隐约的垃圾带。垃圾在城内和城外之间拉起了一条分割线:在垃圾的一侧,是城市;在

垃圾的另一侧,是乡村。垃圾在安排城市的结构

为什么将垃圾不断地往城市的边缘驱赶?——事实上,直到 19 世纪,垃圾还总是在城市的中心聚集:越是人口密集的地带,垃圾越是兴旺。今天人们为什么要清

除垃圾?答案是人们发现了垃圾的致命威胁。垃圾不仅让人们不快,最重要的,它是疾病的催化剂。这也是人们根据垃圾来安排城市结构的原因之一。城市除了设置

一整套清除垃圾的机制之外,还要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让人们自觉和主动地清除垃圾。人们需要获得一种有关卫生和垃圾的知识:垃圾之所以要清除,是因为它乃细菌和病毒的藏身之所,会对健康和身体产生危害。清除垃圾,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律令,也是文明和教养的象征;而排斥垃圾,既是纪律的约束,也是教化的结果。人们已然发现,卫生是现代性的一个核心要素。卫生的程度,是衡量现代性的程度。 就此,也可以说,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个观念上和实践中双重清除垃圾的进程。

然而不同城市的垃圾状况千差万别,人们可以拥有完全迥异的垃圾经验,甚至在一个城市的不同空间内部,也会有不同的垃圾经验。这足以说明,城市对垃圾的容忍程度具有较大的弹性。如果要就不同城市或者城市内部不同空间的现代程度作一番对照的话,人们立即可以从垃圾着手:越是不能容忍垃圾的城市,越是现代; 而对一个城市内的不同空间,越是排斥垃圾,越是具有一种空间上的等级优势。

尽管我们看到城市越来越卫生了,越来越现代了,但令人绝望的是,垃圾是一个无法完全消除的东西,它就像是城市最密切而又最讨厌的伴侣,抑或城市身体上的一个无 法治愈的伤口。不仅如此,垃圾还将会越来越多:现代社会正一方面不断提高商品转 化为垃圾的速度和频率,另一方面围绕商品组织着一个永不落幕的竞赛;商品层 出不穷,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商品的盛大堆积使得现代都市中的商场越来越肿 胀,与此遥相呼应的,是城外的垃圾场也堆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触目惊心。

(摘编自汪民安《论垃圾》)

问题:(1)城市居民的垃圾经验与城市的现代程度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 分)

(2)文章认为现代城市与垃圾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10 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e5-ba16-e71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6、平原是绝对高度低于200米,相对高度小于50米的平缓陆地,是陆地地貌最基本的类型之一,世界大部分人口均居住在平原地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6-8988-c07f-52a228da60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8、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最后灭亡的诸侯国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5-e57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338、下列人物,属于奥地利作曲家的是( )。

A、  舒曼

B、  海顿

C、  贝多芬

D、  李斯特

答案:B

解析:解析:舒曼是德国人,海顿是奥地利人,贝多芬是德国人,李斯特是匈牙利人。故本题选B。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相关题目
15、某老师常用周末向农民请教农业知识,并把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而且制作成册发给同事,说明该老师具有( )

A.  课程开发意识

B.  校本教研的意识

C.  课程评价的意识

D.  团体培训的意识

E.

F.

G.

H.

I.

J.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常老师向农民请教农业知识,看科普书籍,并把内容融入到教学中,他的做法体现了极强的课程开发意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9-c571-9cb0-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因经营管理不善,某学校办的校办产业负债二十多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这一债务应当承担偿还责任的是( )。

A.  政府

B.  校办产业

C.  学校

D.  校长

解析:解析:《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兴办的校办产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本题中应承担偿还责任的是校办产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9-c571-8d1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0、创作出了名句“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历史人物是( )

A.   孔子

B.   屈原

C.   宋玉

D.   曹操

解析:解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5-d9c0-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4、还有半年就要退休的郑老师仍在学校仅凭经验带头上示范课,对徒弟要求严格,以致个别徒弟对其心生抱怨。下列关于郑老师行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爱岗敬业

B.  与时俱进

C.  甘为人梯

D.  勤恳乐教

E.

F.

G.

H.

I.

J.

解析: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题干中郑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爱岗敬业的教师职业道德,但郑老师在上示范课时仅凭经验,没有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1cbc-75a8-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2、“种痘术”对消灭天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它最早出现在( )。

A.  英国

B.  法国

C.  中国

D.  印度

解析:解析:“种痘术”中国在十六世纪就有了,英国在十八世纪才发现牛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4-e3a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数学家希尔伯特、华罗庚都是教育家。”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A.   数学家都是教育家

B.   有的数学家是教育家

C.   教育家都是数学家

D.   教育家都不是数学家

解析:解析:题干指出希尔伯特、华罗庚是教育家,据此可以推出有的数学家是教育家。但是不能推出“所有数学家”的情况。也不能推出“所有教育家”的情况。而A说明的是“所有数学家”,C、D说的是“所有教育家”。均不能判断真假。故本题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dd6-d8d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一位少年,酷爱小提琴,却因没有成名而苦恼,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己的花园 里说,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不能结果的花,更加美丽,它们在阳光下 开放,没有目的,只为快乐,快乐本身就是成功了。少年深受触动,他仍然常拉小
提琴,但不再求成名。这位少年叫爱因斯坦。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 800 字。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e5-381c-2728-c07f-52a228da60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7、【材料】将垃圾以最恰当的方式清除出去,是城市的一个长久梦想。城市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同垃圾作斗争的历史。为此,城市的建造和空间部署,逐渐将垃圾的清除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垃圾的隐秘清除和运输不仅决定了城市的纵深方向,其配置规律也恰好说明了城市的结构。

大体上,人们可以根据垃圾的在场,确定城市的中心和边缘: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垃圾最少;反过来,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垃圾最多。如果我们认为地面上的垃圾主要是商品消耗后的剩余物,那么,还可以说——这多少有些吊诡——商品的饱满地带,垃圾最少;商品的匮乏地带,垃圾最多。尽管商品是垃圾的前史,但在空间上,商品和垃圾相互排斥,水火不容。城市总是要将商品往其中心处聚集,而要把垃圾向其边缘处驱赶。就此,人们可以根据城市中的垃圾配置,来确定城市空间

的等级和价格,甚至可以确定城市的界线。一个城市的延伸在什么地方终止?如果说,从前有一个高墙或护城河将城市包围起来的话,如今包围城市的则是一个隐约的垃圾带。垃圾在城内和城外之间拉起了一条分割线:在垃圾的一侧,是城市;在

垃圾的另一侧,是乡村。垃圾在安排城市的结构

为什么将垃圾不断地往城市的边缘驱赶?——事实上,直到 19 世纪,垃圾还总是在城市的中心聚集:越是人口密集的地带,垃圾越是兴旺。今天人们为什么要清

除垃圾?答案是人们发现了垃圾的致命威胁。垃圾不仅让人们不快,最重要的,它是疾病的催化剂。这也是人们根据垃圾来安排城市结构的原因之一。城市除了设置

一整套清除垃圾的机制之外,还要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让人们自觉和主动地清除垃圾。人们需要获得一种有关卫生和垃圾的知识:垃圾之所以要清除,是因为它乃细菌和病毒的藏身之所,会对健康和身体产生危害。清除垃圾,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律令,也是文明和教养的象征;而排斥垃圾,既是纪律的约束,也是教化的结果。人们已然发现,卫生是现代性的一个核心要素。卫生的程度,是衡量现代性的程度。 就此,也可以说,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个观念上和实践中双重清除垃圾的进程。

然而不同城市的垃圾状况千差万别,人们可以拥有完全迥异的垃圾经验,甚至在一个城市的不同空间内部,也会有不同的垃圾经验。这足以说明,城市对垃圾的容忍程度具有较大的弹性。如果要就不同城市或者城市内部不同空间的现代程度作一番对照的话,人们立即可以从垃圾着手:越是不能容忍垃圾的城市,越是现代; 而对一个城市内的不同空间,越是排斥垃圾,越是具有一种空间上的等级优势。

尽管我们看到城市越来越卫生了,越来越现代了,但令人绝望的是,垃圾是一个无法完全消除的东西,它就像是城市最密切而又最讨厌的伴侣,抑或城市身体上的一个无 法治愈的伤口。不仅如此,垃圾还将会越来越多:现代社会正一方面不断提高商品转 化为垃圾的速度和频率,另一方面围绕商品组织着一个永不落幕的竞赛;商品层 出不穷,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商品的盛大堆积使得现代都市中的商场越来越肿 胀,与此遥相呼应的,是城外的垃圾场也堆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触目惊心。

(摘编自汪民安《论垃圾》)

问题:(1)城市居民的垃圾经验与城市的现代程度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 分)

(2)文章认为现代城市与垃圾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10 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e5-ba16-e71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6、平原是绝对高度低于200米,相对高度小于50米的平缓陆地,是陆地地貌最基本的类型之一,世界大部分人口均居住在平原地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 )

A.   东欧平原

B.   亚马孙平原

C.   西西伯利亚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常识。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的亚马孙平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故本题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6-8988-c07f-52a228da60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8、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最后灭亡的诸侯国是( )。

A.   赵

B.   燕

C.   韩

D.   齐

解析:解析:秦国从公元前230年到221年10年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齐六国,统一了全国,建立秦朝。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7da-2645-e57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