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资格职称
>
语言学概论和唐诗研究练习题库
搜索
语言学概论和唐诗研究练习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8下列关于文字和语言的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B、 语言的特点制约了文字的特点

C、 语言是文字产生的基础

D、 文字不等于语言

答案:B

解析:解析: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同语言的特点对其文字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不是绝对的。例如,阿拉伯语言的文字一般只写出辅音字母,元音不用写出;而希腊语的词根是由元辅音构成,借用腓尼基字母创制了既表示辅音又表示元音的全音素字母;越南文字历史上使用汉字形态的“字喃”,近代以后则完全使用表音的拉丁字母。

语言学概论和唐诗研究练习题库
1.12下列修辞格不是侧重于语句意义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f4-c0d0-c07f-52a228da600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6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f4-a190-c07f-52a228da60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3按照余恕诚《唐诗风貌》,唐诗之美在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68-8e3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4下列诗句中,摘自高适诗作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68-8a48-c07f-52a228da601e.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苏美尔人发明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f4-9da8-c07f-52a228da601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4“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是刘禹锡( )的诗句。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68-8278-c07f-52a228da602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8下面各项中属于句子和词组的本质区别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f4-a578-c07f-52a228da601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杜臆》作者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68-8a4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6下面各项中,属于语言迁移现象的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f4-b900-c07f-52a228da600d.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6下面各项中属于中国传统小学的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f4-ad48-c07f-52a228da601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资格职称
>
语言学概论和唐诗研究练习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语言学概论和唐诗研究练习题库

1.8下列关于文字和语言的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B、 语言的特点制约了文字的特点

C、 语言是文字产生的基础

D、 文字不等于语言

答案:B

解析:解析: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同语言的特点对其文字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不是绝对的。例如,阿拉伯语言的文字一般只写出辅音字母,元音不用写出;而希腊语的词根是由元辅音构成,借用腓尼基字母创制了既表示辅音又表示元音的全音素字母;越南文字历史上使用汉字形态的“字喃”,近代以后则完全使用表音的拉丁字母。

语言学概论和唐诗研究练习题库
相关题目
1.12下列修辞格不是侧重于语句意义的是()

A.  对偶

B.  比喻

C.  借代

D.  比拟

解析:解析:文学写作中的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等是侧重于语句意义的修辞格,对偶、排比、反复、回环等是侧重于语句形式的修辞格。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f4-c0d0-c07f-52a228da60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6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A.  同化

B.  变调

C.  弱化

D.  脱落

解析:解析:在声调语言中,语流会出现变调现象,这是一种特殊的变音,主要表现为声调的异化。汉语普通话中的变调主要是上声(第三声)的变调,两个上声连读时,第一个上声会变读为阳平(第二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f4-a190-c07f-52a228da60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3按照余恕诚《唐诗风貌》,唐诗之美在于( )。

A.  生活美

B.  理性美

C.  精神美

D.  思考美

解析:解析:此题考察第一章章名,较为简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68-8e3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4下列诗句中,摘自高适诗作的是( )。

A.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C.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解析:高适《燕歌行》诗句。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68-8a48-c07f-52a228da601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苏美尔人发明了

A.  楔形文字

B.  甲骨文

C.  腓尼基字母

D.  阿拉伯字母

解析:解析: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使用的是楔形文字。他们用芦管儿在泥板上压印文字,因为压印出来的字象楔子,所以后人把苏美尔人使用的文字叫做楔形文字。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f4-9da8-c07f-52a228da601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4“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是刘禹锡( )的诗句。

A.  《竹枝词》

B.  《秋词》

C.  《西塞山怀古》

D.  《乌衣巷》

解析:解析:刘禹锡诗歌名句及出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68-8278-c07f-52a228da602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8下面各项中属于句子和词组的本质区别的是()

A.  句子更有意义

B.  句子更长

C.  句子能独立使用

D.  句子有一定的语气和语调

解析:解析:句子与词组都是有意义和可以独立使用的,其本质区别也不在于形式长短,而在于是否独立说出来并用于交际,而单独说出来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语气和语调”的形式特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f4-a578-c07f-52a228da601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杜臆》作者是( )。

A.  钱谦益

B.  杨伦

C.  仇兆鳌

D.  王嗣奭

解析:解析:杜诗重要注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68-8a48-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6下面各项中,属于语言迁移现象的有()

A.  移民在迁徙过程中把自己的方言带到迁移地

B.  移民在迁徙过程中把自己的民族语言带到迁移地

C.  第二语言学习者建立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D.  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产生积极影响

E.  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产生消极影响

解析:解析:“语言迁移现象”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外语时,常常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的现象,是学习外语的人的母语会对外语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即语言迁移现象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情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f4-b900-c07f-52a228da600d.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6下面各项中属于中国传统小学的有

A.  文字学

B.  音韵学

C.  训诂学

D.  音系学

E.  语用学

解析:解析:小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28-d0f4-ad48-c07f-52a228da601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