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49 年
B、 1950 年
C、 1951 年
D、 1952 年
答案:C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学制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 195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为了使教育适应新的需要,政务院于 1951 年 10 月 1 日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
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A、 1949 年
B、 1950 年
C、 1951 年
D、 1952 年
答案:C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学制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 195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为了使教育适应新的需要,政务院于 1951 年 10 月 1 日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
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A.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B. 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
C. 社会的物质财富
D.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社会存在的含义。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
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个生产方式主要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A. 直观性、间接性
B. 概括性、逻辑性
C. 间接性,概括性
D. 逻辑性、间接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
的两大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A.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B.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D.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研究的是在自然、社会和思想领域中共同起作用的
普遍规律,适用于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具有普遍性意义;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具体领
域的特殊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仅适用于特定领域,只具有特殊的含义。二者之间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
关系。
A. 长期繁荣
B. 高度自治
C. 两制并存
D. 一个中国
解析:解析:核心是一国,即“一国两制”政策以“一个中国”为原则,并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
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育“四有”公民。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1985 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A. 国共关系问题
B. 中日关系问题
C. 中国的内政问题
D. 中美关系问题
解析:解析:台湾问题最初是由于中国内战而形成的暂时分离状态。1949 年,国民党政权在反共反人民内战
中失败,从大陆退踞台湾,在美国等的扶持下,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丰个多世纪。因此,台湾
问题不同于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这就是台
湾问题的实质。
A. 直接性和形象性
B. 生动性和具体性
C. 丰富性和多样性
D. 抽象性和间接性
解析:解析: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它只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还没有深入到事物内部
的本质和规律,因而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
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A.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B. 民族合作
C. 民族团结
D. 民族平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
共同繁荣。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共同繁荣。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null
个人的心理活动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 分)(3)随
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