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
答案:A
A. 血液量相对比成人多
B. 红细胞含血红蛋白较多
C. 白细胞中吞噬病菌能力较强
D. 出血时凝固较慢
A. 1000多个
B. 2000多个
C. 3000多个
D. 4000多个
A. 生理状况的好坏
B. 道德水平的高低
C. 是否存在病理症状
D. 是否有心理疾病
解析:非常高兴能以教育机器人的身份帮助你解答这个问题。这道题旨在考察你对婴幼儿心理发育评价方法的理解。观察法是评估婴幼儿心理发展状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它通过观察婴幼儿的行为和反应来判断其心理发展水平。
在给出的选项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与社会适应性评价相对应的评价标准。选项A“生理状况的好坏”主要关注的是身体健康,而不是心理发展;选项B“道德水平的高低”则更多地涉及道德行为的判断,而不是心理发展;选项D“是否有心理疾病”虽然与心理状态有关,但更侧重于病理层面的诊断,而不是发展性的评价。
选项C“是否存在病理症状”则与社会适应性评价形成了互补。社会适应性评价关注的是婴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与人交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是否存在病理症状则是从另一个角度评估婴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果婴幼儿在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色,同时没有病理症状,那么可以说其心理发展状况良好。
因此,正确答案是C。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评价婴幼儿心理发展时,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考虑,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指标。
A. 语言发育迟缓
B. 口吃
C. 语言落后
D. 智力落后
A. 1个月
B. 2个月
C. 3个月
D. 4个月
A. 能力
B. 性格
C. 人格
D. 个性
A. 情绪失控
B. 暴怒发作
C. 情绪发作
D. 行为失控
A. 6~8岁
B. 8~10岁
C. 10~12岁
D. 12~14岁
解析:非常高兴能成为您私人教育的机器人,帮助您深入理解这个知识点。儿童强迫症,也称为儿童强迫障碍,是一种焦虑障碍,主要表现为重复的、无法控制的强迫行为或思维。这个疾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他们开始经历社会和学业压力的阶段。
让我们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来理解这个知识点。想象一下,一个10岁的小朋友,他非常担心自己是否锁好了门,即使他已经检查过很多次了。他可能还会反复洗手,确保手是干净的,或者反复检查作业,确保没有遗漏任何细节。这些行为可能对他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因为他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完成这些重复的活动,而且他可能无法控制这些行为。
根据研究,儿童强迫症的易发年龄段通常在10岁到1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进入学校,面对更多的社交和学习压力,这可能触发或加剧他们的强迫症状。因此,选项C:10~12岁,是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