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二零二二语文模拟试题
搜索
二零二二语文模拟试题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2.18阅读下面的古诗

{明}徐渭
枝枝叶叶逐景生,高高下下自人情。
两梢直拔晴天上,留取根从作雨声。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竹子怎样的形态特征?“叶叶枝枝”“高高下下”等叠词的使用,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答:描绘了竹子挺拔向上,茂密,顺应人心,应景而生的形态特征。叠词的使用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二零二二语文模拟试题
3.14 David has decided ()football at the end of this season.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22-496a-0f60-c089-2897e03465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 阅读下面文字
面对一棵大树,人们经常会赞美阳光下勤勤恳恳的绿叶,它们是充满工作热情的榜样;也会大力讴歌居于地下默默无闻的树根,那可是无私奉献的楷模。可是很少有人会去深究:根吸收的水分和氮、磷、钾等矿物质是如何被送上枝头的?绿叶做成的“面包”又是如何完成对根的能量补给的?其实,在它们之间有一道有序有效的“桥梁”,这就是维管束。
说到维管束,先要说绿色植物的发展和进化。如果绿色植物一直生活在水中的话,那么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可以与环境亲密接触,就谈不上谁给谁提供什么,自然也就不需要什么运输通道。然而,植物要走上陆地,要争取更多的空间,就不能总趴在地上。为了地上部分不至于离开水而死亡,一些细胞开始扮演专职交通员的角色。最原始的细胞,连成了管道,管道聚合成了管道束,一条运输养分的高速公路就此修建了起来,这就是维管束。最先在陆地上站稳脚跟的,正是率先装备了维管束系统的蕨类植物。它们在陆地环境中超越了苔藓,取得领先地位,并不断被继承、发展和优化。
维管束表现植物智慧的地方在于,它们不光是架设了运输桥梁,还对桥梁用途进行了划分,包含着植物进化中对提高运输效率的考量。根据维管束自身构造及其运输功能的差别,维管束又可以分为木质部和韧皮部。一般来说,木质部居于树干中心,由管胞或者导管连接而成,负责运输水分和矿物质。俗话说,“树活一层皮”,韧皮部就处在这树皮中,负责从上到下运输蔗糖等碳水化合物。除了运输物品有别之外,木质部和韧皮部还有一个关键的区别,就是成熟的木质部细胞都是死的,而成熟韧皮部的筛管细胞都是活的。并且由于筛管运输的是大分子有机物,所以在精简了细胞结构、增强了透性的筛管细胞中还有一种被称为“伴胞”的小细胞,负责提供支援。
要维持正常的运输工作,维管束自身也需要营养供应,所以在维管束之间还间杂分布着“一片片”薄壁组织,从木材的横切面上可以看到从树心到树皮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纹路,就是它们了。根据它们的形状,人们称其为木射线,不要小看这些木射线,正是它们的存在,树干木质部的水分才能供应给韧皮部,而后者的碳水化合物也是通过这些“桥间之桥”传递给前者的;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小桥”存在,才使得树木的腰围可以持续不断变粗。
和现实生活中的桥梁一样,维管束也有使用年限,并且寿命通常都很短。对于草本植物来说,维管束跟植物体共生共灭。就算是像苹果树这样的木本植物,木质部导管的使用年限也不长,通常是1~2年,韧皮部筛管的年限也超不过2年。这样看来,生长数十年甚至上千年的大树,废弃的维管束不在少数,但它们还能茁壮成长。这主要是因为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中间还存在专门制造维管束的细胞,一般来说,它们可以同时向内形成木质部导管,向外形成韧皮部筛管。只要这个形成层存在,就会不断制造出韧皮部和木质部,从而使树木生命延续下去。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与其说是树活一层皮,还不如说树活一套维管束。
下列有关“维管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11-2dfd-1c38-c089-2897e03465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3 We got to the cinema late ()the heavy traffi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22-2db8-1c08-c089-2897e03465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7阅读下列文字
陆龟蒙《治家子言》中说:“吾祖始铸田器,岁东作必大售。”意思是他的祖辈是做农具的,每年春耕开始的时候,农具销量很大。有意思的是,文中的“东作”释为“春耕生产”。其实,不仅仅“东作”是“春耕”,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这个方位词总是与“春”这个季节词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春风”就总是被说成是“东风”,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还有“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更有“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等,简直就是东风的解释了。
为什么在中国“东”这个方位词总是可以替换“春”这个季节词?这是中国的季风气候使然。简单地说,春夏来临,太阳很快地把热容量小的大陆晒热,陆地上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气压变低;海洋由于热容量大,升温较慢,与同一时段的大陆比,海洋上气压相对较高,因此海洋上的空气向大陆流动。秋冬以后,这个过程正好相反,所谓季风就是指这样一年中方向有规律转变的海洋与大陆之间的大范围的空气流动。中国的东面是浩瀚的太平洋,西面是亚洲内陆。春天,有季风从东面或东南而来,因此,东风也就可以包含春风的意思。
但是仅仅这样说,还忽略了一个问题。因为东南西北这些地理方位词,都关涉到叙述者的位置。对有的人而言是东,但对另外的人来说却是西,南北亦然。对中国东部,尤其是中原地区而言,春天的风是从东面或东南面的大海吹来的,但是对于中国其他地区而言,季风或从西南的印度洋吹来,或从西北的北冰洋和大西洋吹来,因此春风就不应该是东风。另外,东南季风势力也有限,只能吹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此线以西,春风也都与东无关。东南季风吹到的内陆最深处,正是中国的农牧分界线。由此可见,中国人把春风叫东风是中原人的视角占有了话语主导权。就文化而言,中原地区农耕民族的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因此中原地区的视角就成了全中国的视角,并影响到中国人称春风为东风。在语言中,凡是涉及地理方位的词,都有一个话语权的问题,以谁的角度叙述,谁的视角方位词流行,就看谁的影响力大。
阅读第一段文字,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11-a0d4-8e08-c089-2897e03465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16My bedroom was very small, with the window ()the street.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22-2db8-3378-c089-2897e03465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23.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23-1cd5-d2f8-c089-2897e03465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20She is very dear to us. We have been prepared to do ()it takes to save her life.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22-2db8-4ed0-c089-2897e03465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7 Everything changed ()quickly that I almost had no time to think.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22-4969-ec38-c089-2897e03465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6 ()arriving home she found her old friend already there.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22-496a-1348-c089-2897e03465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17A few days ago I visited a friend of ()and that day I learned a valuable lesson.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22-496a-2ab8-c089-2897e03465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二零二二语文模拟试题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手机预览
二零二二语文模拟试题

2.18阅读下面的古诗

{明}徐渭
枝枝叶叶逐景生,高高下下自人情。
两梢直拔晴天上,留取根从作雨声。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竹子怎样的形态特征?“叶叶枝枝”“高高下下”等叠词的使用,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答:描绘了竹子挺拔向上,茂密,顺应人心,应景而生的形态特征。叠词的使用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二零二二语文模拟试题
相关题目
3.14 David has decided ()football at the end of this season.

A.   give up

B.   giving up

C.   to give up

D.   having given up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22-496a-0f60-c089-2897e03465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 阅读下面文字
面对一棵大树,人们经常会赞美阳光下勤勤恳恳的绿叶,它们是充满工作热情的榜样;也会大力讴歌居于地下默默无闻的树根,那可是无私奉献的楷模。可是很少有人会去深究:根吸收的水分和氮、磷、钾等矿物质是如何被送上枝头的?绿叶做成的“面包”又是如何完成对根的能量补给的?其实,在它们之间有一道有序有效的“桥梁”,这就是维管束。
说到维管束,先要说绿色植物的发展和进化。如果绿色植物一直生活在水中的话,那么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可以与环境亲密接触,就谈不上谁给谁提供什么,自然也就不需要什么运输通道。然而,植物要走上陆地,要争取更多的空间,就不能总趴在地上。为了地上部分不至于离开水而死亡,一些细胞开始扮演专职交通员的角色。最原始的细胞,连成了管道,管道聚合成了管道束,一条运输养分的高速公路就此修建了起来,这就是维管束。最先在陆地上站稳脚跟的,正是率先装备了维管束系统的蕨类植物。它们在陆地环境中超越了苔藓,取得领先地位,并不断被继承、发展和优化。
维管束表现植物智慧的地方在于,它们不光是架设了运输桥梁,还对桥梁用途进行了划分,包含着植物进化中对提高运输效率的考量。根据维管束自身构造及其运输功能的差别,维管束又可以分为木质部和韧皮部。一般来说,木质部居于树干中心,由管胞或者导管连接而成,负责运输水分和矿物质。俗话说,“树活一层皮”,韧皮部就处在这树皮中,负责从上到下运输蔗糖等碳水化合物。除了运输物品有别之外,木质部和韧皮部还有一个关键的区别,就是成熟的木质部细胞都是死的,而成熟韧皮部的筛管细胞都是活的。并且由于筛管运输的是大分子有机物,所以在精简了细胞结构、增强了透性的筛管细胞中还有一种被称为“伴胞”的小细胞,负责提供支援。
要维持正常的运输工作,维管束自身也需要营养供应,所以在维管束之间还间杂分布着“一片片”薄壁组织,从木材的横切面上可以看到从树心到树皮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纹路,就是它们了。根据它们的形状,人们称其为木射线,不要小看这些木射线,正是它们的存在,树干木质部的水分才能供应给韧皮部,而后者的碳水化合物也是通过这些“桥间之桥”传递给前者的;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小桥”存在,才使得树木的腰围可以持续不断变粗。
和现实生活中的桥梁一样,维管束也有使用年限,并且寿命通常都很短。对于草本植物来说,维管束跟植物体共生共灭。就算是像苹果树这样的木本植物,木质部导管的使用年限也不长,通常是1~2年,韧皮部筛管的年限也超不过2年。这样看来,生长数十年甚至上千年的大树,废弃的维管束不在少数,但它们还能茁壮成长。这主要是因为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中间还存在专门制造维管束的细胞,一般来说,它们可以同时向内形成木质部导管,向外形成韧皮部筛管。只要这个形成层存在,就会不断制造出韧皮部和木质部,从而使树木生命延续下去。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与其说是树活一层皮,还不如说树活一套维管束。
下列有关“维管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不像树叶和树根那样为人所见,维管束虽然在植物生长中发挥着大作用,却很少有人关注和赞美。

B.  在高等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维管束输送着水分和氮、磷、钾等矿物质,还要完成对根的能量输送。

C.  在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发展中,由于所有的细胞都可以与环境亲密接触,维管束的作用就被环境抑制了。

D.  绿色植物自身的发展和进化表明,在植物从水中到陆地的进化过程中,维管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11-2dfd-1c38-c089-2897e0346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3 We got to the cinema late ()the heavy traffic.

A.   because of

B.   instead of

C.   according to

D.   except for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22-2db8-1c08-c089-2897e0346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7阅读下列文字
陆龟蒙《治家子言》中说:“吾祖始铸田器,岁东作必大售。”意思是他的祖辈是做农具的,每年春耕开始的时候,农具销量很大。有意思的是,文中的“东作”释为“春耕生产”。其实,不仅仅“东作”是“春耕”,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这个方位词总是与“春”这个季节词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春风”就总是被说成是“东风”,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还有“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更有“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等,简直就是东风的解释了。
为什么在中国“东”这个方位词总是可以替换“春”这个季节词?这是中国的季风气候使然。简单地说,春夏来临,太阳很快地把热容量小的大陆晒热,陆地上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气压变低;海洋由于热容量大,升温较慢,与同一时段的大陆比,海洋上气压相对较高,因此海洋上的空气向大陆流动。秋冬以后,这个过程正好相反,所谓季风就是指这样一年中方向有规律转变的海洋与大陆之间的大范围的空气流动。中国的东面是浩瀚的太平洋,西面是亚洲内陆。春天,有季风从东面或东南而来,因此,东风也就可以包含春风的意思。
但是仅仅这样说,还忽略了一个问题。因为东南西北这些地理方位词,都关涉到叙述者的位置。对有的人而言是东,但对另外的人来说却是西,南北亦然。对中国东部,尤其是中原地区而言,春天的风是从东面或东南面的大海吹来的,但是对于中国其他地区而言,季风或从西南的印度洋吹来,或从西北的北冰洋和大西洋吹来,因此春风就不应该是东风。另外,东南季风势力也有限,只能吹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此线以西,春风也都与东无关。东南季风吹到的内陆最深处,正是中国的农牧分界线。由此可见,中国人把春风叫东风是中原人的视角占有了话语主导权。就文化而言,中原地区农耕民族的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因此中原地区的视角就成了全中国的视角,并影响到中国人称春风为东风。在语言中,凡是涉及地理方位的词,都有一个话语权的问题,以谁的角度叙述,谁的视角方位词流行,就看谁的影响力大。
阅读第一段文字,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陆龟蒙将“东作”注释为“春耕生产”,这表明中国古代很重视农业生产。

B.  在当代文化背景下,“东”与“春”的密切联系表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C.  作者列举中国古代诗词的例子意在表明,“东风”常常可以指代“春风”。

D.  “东风随春归”意思是东风随春天而至,所以作者说可以用东风解释春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11-a0d4-8e08-c089-2897e03465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16My bedroom was very small, with the window ()the street.

A.   faces

B.   facing

C.   faced

D.   to face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22-2db8-3378-c089-2897e03465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23.

A.  job

B.   dream

C.   future

D.   childhoo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23-1cd5-d2f8-c089-2897e03465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20She is very dear to us. We have been prepared to do ()it takes to save her life.

A.   whichever

B.   however

C.   whatever

D.   whoever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22-2db8-4ed0-c089-2897e0346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7 Everything changed ()quickly that I almost had no time to think.

A.   such

B.   how

C.   as

D.   so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22-4969-ec38-c089-2897e03465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6 ()arriving home she found her old friend already there.

A.   On

B.   For

C.   By

D.   With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22-496a-1348-c089-2897e03465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17A few days ago I visited a friend of ()and that day I learned a valuable lesson.

A.   me

B.   mine

C.   my

D.   myself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c22-496a-2ab8-c089-2897e0346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