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所描述的ABR的Router ID
B、 生成这条LSA的路由器的Router ID
C、 所描述的目的网段
D、 所在网段上DR的端口IP地址
答案:C
解析:解析:Link State ID:路由的目的网络地址。所以第三类LSA的Link ID指的是“所描述的目的网段”。
A、 所描述的ABR的Router ID
B、 生成这条LSA的路由器的Router ID
C、 所描述的目的网段
D、 所在网段上DR的端口IP地址
答案:C
解析:解析:Link State ID:路由的目的网络地址。所以第三类LSA的Link ID指的是“所描述的目的网段”。
A. 10
B. 6
C. 3
D. 1
解析:解析:为了支持区域的平滑合并、分割及转换,在设备的实现中,一个IS-IS进程下最多可配置“3”个区域地址。
A. LSP有两种类型,分别是Level-1和Level-2
B. 将OL置位后,该LSP不会在网络中扩散
C. LSP ID由三部分组成,System ID、伪节点ID和LSP分片后的编号
D. LSP的作用是用于交换链路状态信息
解析:解析:设置了过载标志位的LSP虽然还会在网络中扩散,但是在计算通过过载路由器的路由时不会被采用。即对路由器设置过载位后,其它路由器在进行SPF计算时不会使用这台路由器做转发,只计算该节点上的直连路由。所以选项“将OL置位后,该LSP不会在网络中扩散”的描述是错误的。
A. Full
B. Down
C. Loading
D. 2-way
解析:解析:当R1能收到R2发来的报文,且收到R2的Hello报文中,包含着R1的Router ID,意味着R1发的Hello报文,R2收到了,R2认可了这个R1这个邻居。所以R1的邻居状态(R2的状态)是2-way,双向通信状态。
A. 10秒
B. 3.3秒
C. 30秒
D. 40秒
解析:解析:广播型网络中运行IS-IS的路由器,DIS发送CSNP报文周期默认时间为10s。所以正确答案为“10秒”。
A. R1和R2可以建立邻接关系,并且能完成路由计算
B. R1和R2不能建立邻接关系,因为 OSPF 进程号不一致
C. R1和R2不能建立邻接关系,因为接口的网络类型不一致
D. R1和R2可以建立邻接关系,但是不能完成路由计算
解析:解析:接口网络类型的不同,会影响路由计算,但不会影响邻居的建立。所以本题选“R1和R2可以建立邻接关系,但是不能完成路由计算”。
A. R1可以通过R2或者R3访问R4
B. R2和R1形成Level-1邻接关系,R2和R4形成Level-2邻接关系
C. R1设备Level-1的LSDB只包含本区域的路由信息
D. R6设备Level-2的LSDB只包含本区域的路由信息
解析:解析:R6是L2区域中的L2的设备,不仅仅包含自己本区域的路由信息,还包含了从L1区域学习过来的路由信息。
A. 骨干区域
B. Totally Stub区域
C. NSSA区域
D. 非骨干区域
E. 虚连接区域
F. 重发布区域
解析:解析:Totally Stub区域不要3、4、5类LSA,通过ABR下发的表示缺省路由的3类LSA,到达其他区域;NSSA区域不要4、5类LSA,但是要3类LSA,NSSA区域设备可以通过7类LSA所表示的明细路由达到其他区域。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如果一台设备的接口优先级为0,则它不会被选举为DR或BDR。
A. 过路由聚合,可以减少路由信息,从而减少路由表的规模,提高路由器的性能
B. OSPF中任意一台路由器都可以进行路由聚合的操作
C. 区域间路由聚合是指将相同前缀的路由信息聚合一起,只发布一条路由到其他区域
D. OSPF有两种路由聚合方式,ABR聚合和ASBR聚合
解析:解析:OSPF不支持自动聚合,只支持手动聚合。区域间路由聚合必须在ABR路由器上而外部路由聚合必须配置在ASBR路由器上。所以正确答案为“OSPF中任意一台路由器都可以进行路由聚合的操作”。
A. 10s
B. 5s
C. 3.3s
D. 40s
解析:解析:10/3 秒,所以正确答案为“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