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
B、6
C、3
D、1
答案:C
解析:解析:为了支持区域的平滑合并、分割及转换,在设备的实现中,一个IS-IS进程下最多可配置“3”个区域地址。
A、10
B、6
C、3
D、1
答案:C
解析:解析:为了支持区域的平滑合并、分割及转换,在设备的实现中,一个IS-IS进程下最多可配置“3”个区域地址。
A. 确保数据合法性
B. 确保数据可用性
C. 确保数据保密性
D. 确保数据完整性
解析:解析:所谓的安全就是要确保数据的合法性、保密性、完整性。
A. 单臂回声功能是指通过BFD报文的环回操作检测转发链路的连通性
B. BFD与OSPF联动就是将BFD与OSPF关联起来,通过BFD对链路故障的快速感应进而通知OSPF,从而加快OSPF对于网络拓扑变化的响应
C. BFD单跳检测是指对两个直连系统进行IP连通性检测
D. BFD多跳检测是指BFD可以检测两个系统间的任意路径,这些路径可能跨越了很多跳,也可能在某些部分重叠
解析:解析:单臂回声需要加one-arm-echo关键字;BFD与OSPF联动,就是为了加快故障感知的;BFD可以进行单跳或多跳检测。所以此题全选。
解析:解析:正确顺序为:接入-绑定-分配-划分。
A. Hello
B. LSP
C. PSNP
D. CSNP
解析:解析:区域认证是针对ISIS协议的Level-1的 LSP和CSNP以及PSNP报文的加密认证。
A. SW2上游链路端口在收到5W1发来的Proposal位置位的RSTBPDU后,会立即进入Forwarding状态
B. 网络初始化时,图中所有交换机的端口都为指定端口,并处于Discarding状态
C. SW3的边缘端口在一轮P/A机制之后,会立即进入Forwarding状态
D. 下游链路的设备互联端口通过P/A机制,快速进入Forwarding状态
解析:解析:在拓扑中,SW1是根交换机,所以SW2连接SW1所使用的接口,应该是根端口。在RSTP协议中,根端口的角色一旦确定后,就一直是Forwarding,是不需要借助于P/A机制的所以SW2的下游链路所连接的设备的接口,即SW3的接口是一个替代接口,该端口不会进入到转发状态的同时,SW3连接PC的端口设置为了边缘端口。但是边缘端口是不参与RSTP协议计算的,所以边缘端口不存在P/A机制。P/A机制的提出,仅仅是让已经被确定了“指定端口”角色那些接口,能够快速进入到Forwarding状态不会让其他类型的端口快速进入到转发状态。默认情况下,每个交换机刚启动的时候,都认为自己是根交换机,所以每个端口都是指定端口,刚开始都是以处于 Discarding 状态,如此一来就不会出现临时性的环路。
A. [mask-length,greater-equal-value ]
B. [0,greater-equal-value]
C. 无限制
D. [greater-equal-value,32]
解析:解析:如果仅指定了greater-equal-value则代表掩码范围是大于等于指定的到32位,所以前缀范围选择“[greater-equal-value,32]”。
A. 在该过程中,两个堆叠系统的主交换机会竞选出一个更优的主交换机
B. 竞选失败的堆叠系统中的所有成员无需重启,只需同步新主交换机的配置文件和系统文件即可
C. 该过程为堆叠合并
D. 该过程为堆叠加入
解析:解析:已经配置了堆叠的交换机,会将与原来的堆叠系统进行比较,选择一个更加优秀的。竞选失败以后,就会重启然后使用新的堆叠系统的配置信息。这个过程,称之为“堆叠合并”。
A. 1个组播MAC地址对应32个IP组播地址
B. 组播MAC地址的作用是在链路层上标识属于同一组播组的接收者
C. 组播MAC地址的高24位为0x01005f,第25位固定为1,MAC地址的低23bit为组播IP地址的低23bit
D. 1个组播MAC地址唯一对应1个IP组播地址
解析:解析:组播MAC地址的前面25bit是固定的:01-00-5e,第25bit是1;后面的23bit来自于组播IP地址的后面的23bit;一个组播MAC地址,对应着 32 个 组播IP地址。
A. Version 3
B. Version 2
C. Version 1
D. Version 4
解析:解析:VRP版本支持的BFD版本号是version1,目前BFD只有version1版本,所以正确答案为“Version1”。
A. NoExportSubconfed
B. NoAdvertise
C. NoExport
D. Internet
解析:解析:选择“no-advertise”就表示不宣告,配置后就不会通告给其他任何BGP对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