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复地址检测
B、 邻居状态跟踪
C、 地址解析
D、 路由器发现
答案:C
解析:解析:NDP协议中的135/136报文类型分别对应的是NS和NA报文。类似于ARP协议中的ARP请求和ARP回应。所以这两个报文实现的作用是ARP地址解析。
A、 重复地址检测
B、 邻居状态跟踪
C、 地址解析
D、 路由器发现
答案:C
解析:解析:NDP协议中的135/136报文类型分别对应的是NS和NA报文。类似于ARP协议中的ARP请求和ARP回应。所以这两个报文实现的作用是ARP地址解析。
A. 01-00-5E-00-01-64
B. 00-00-5E-00-01-03
C. 00-00-5E-00-01-64
D. 01-00-5E-00-01-03
解析:解析:VRRP的虚拟MAC地址格式为:00-00-5E-00-01-{VRID},最后一段是VRID值,所以选择“00-00-5E-00-01-03”。
A. SW2上游链路端口在收到5W1发来的Proposal位置位的RSTBPDU后,会立即进入Forwarding状态
B. 网络初始化时,图中所有交换机的端口都为指定端口,并处于Discarding状态
C. SW3的边缘端口在一轮P/A机制之后,会立即进入Forwarding状态
D. 下游链路的设备互联端口通过P/A机制,快速进入Forwarding状态
解析:解析:在拓扑中,SW1是根交换机,所以SW2连接SW1所使用的接口,应该是根端口。在RSTP协议中,根端口的角色一旦确定后,就一直是Forwarding,是不需要借助于P/A机制的所以SW2的下游链路所连接的设备的接口,即SW3的接口是一个替代接口,该端口不会进入到转发状态的同时,SW3连接PC的端口设置为了边缘端口。但是边缘端口是不参与RSTP协议计算的,所以边缘端口不存在P/A机制。P/A机制的提出,仅仅是让已经被确定了“指定端口”角色那些接口,能够快速进入到Forwarding状态不会让其他类型的端口快速进入到转发状态。默认情况下,每个交换机刚启动的时候,都认为自己是根交换机,所以每个端口都是指定端口,刚开始都是以处于 Discarding 状态,如此一来就不会出现临时性的环路。
A. 同时启动的情况下,R1比R2更快切换至Master状态
B. 最终R1会发送免费ARP报文
C. 两台设备完成初始化后都会先切换至Backup状态
D. 两台设备在各自NASTER DoV定时器超时时间后,都会切换至Master状态
解析:解析:不会都变成Master,而是进行VRRP优先级的比较,以及网关接口IP地址大小的比较。都是越大越好!
A. R2配置命令vrrp version-3 send-packet-mode v2-only后,可与R1交互VRRP报文
B. 缺省情况下,R1和R2可交互VRRP报文
C. R2配置命令vrrp version-3 send-packet-mode v2v3-both后,可与R1交互VRRP报文
D. R2配置命令vrrp version-3 send-packet-mode v3-only后,不可与R1交互VRRP报文
解析:解析:VRRPv2默认情况下只能发送和接受 v2 的版本,收到 v3 报文后会丢弃;VRRPv3默认情况下可以接受 v2 和 v3 的报文,但是只能发送 v3 的报文;所以,默认情况下,两个版本的 VRRP 不可以相互交互。
A. BFD会话无法建立
B. BFD会话可以建立,协商后取40ms
C. BFD会话可以建立,各自按照自己的时间可间隔发送
D. BFD会话可以建立,协商后取30m
解析:解析:BFD协商取较大的值,40>30,所以选择“BFD会话可以建立,协商后取40ms”。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STP优先级步长需为4096的倍数,不能配置为2000。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00=unknow,01=alternate/backup,10=root port, 11=designated port 。所以题目中的描述是正确的。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比如BGP可以跨网段建立邻居,下一跳就不是自身直连接口的地址。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由于在一个VRRP组中,多个路由器需要作为一台虚拟路由器对外提供服务。因此,虚拟路由器回应ARP请求时,使用虚拟路由器的虚拟MAC地址,所以题目中的描述是错误的。
解析:解析:只要将virtual-ip设置成PC的网关地址,R1就成为了IP地址拥有者。所以填192.168.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