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ICMPv6 Type133 -> RS(Router Solicitation,路由器请求) ICMPv6 Type134 -> RA(Router Advertisement,路由器通告) ICMPv6 Type135 -> NS(Neighbor Solicitation,邻居请求) ICMPv6 Type136 -> NA(Neighbor Advertisement,邻居通告) ICMPv6 Type137 -> Redirect(重定向)
解析:解析:
答案:ICMPv6 Type133 -> RS(Router Solicitation,路由器请求) ICMPv6 Type134 -> RA(Router Advertisement,路由器通告) ICMPv6 Type135 -> NS(Neighbor Solicitation,邻居请求) ICMPv6 Type136 -> NA(Neighbor Advertisement,邻居通告) ICMPv6 Type137 -> Redirect(重定向)
解析:解析:
A. 只能是链路本地地址
B. 可以只是链路本地地址
C. 只能是全球单播地址
D. 可以同时携带连路本地地址、全球单播地址
解析:解析:BGP4+的下一跳IP地址可以是链路本地地址,也可以是全球单播地址。但是不能同时是!。
解析:解析:AP上线过程如下:1. AP通过DHCP服务获取AC的IP地址,通过在DHCP服务器上配置DHCP响应报文中携带Option 43,且Option 43携带AC的IP地址列表;2. AP和AC建立CAPWAP隧道阶段;3. AP接入控制阶段;4. AP的版本升级阶段;5.CAPWAP隧道维持阶段;6.AC业务配置下发阶段
A. 5秒
B. 20秒
C. 15秒
D. 10秒
解析:解析:MAD竞争原则会先比较启动时间,启动完成时间早的堆叠系统成为Detect状态。启动完成时间差在“20秒”内则认为堆叠的启动完成时间相同。
A. 一个地址在通过重复地址检测之前称为“tentative地址”,此时该接口不能使用这个试验地址进行单播通讯
B. 若两个节点配置相同地址,同时作重复地址检测时,当一方收到对方发出的DAD NA报文,则接收方将不启用该地址
C. 在节点自动配置某个接口的IPv6单播地址之前,必须在本地链路范围内验证要使用的地址是唯一的,并且未被其他节点使用过
D. 接口在启用任何一个单播IPv6地址前都需要先进行DAD,包括Link-Local地址
解析:解析:每个IPv6接口的Link-Local地址,是基于端口的MAC地址形成的。所以是不需要进行DAD冲突检测的。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在R1上进行的L2区域向L1区域的路由泄露,可以确保L1区域的R4获悉全网的路由;但是这个动作,对于R3而言,起不到让R3获悉全网路由的作用。因为即使R1不做该动作,R3也可以获悉全网的路由,他同时连接这L1区域和L2区域。
A. 双链路热备
B. N+1备份
C. 双链路冷备
D. VRRP双机热备
解析:解析:双链路热备份的备份切换响应速度比VRRP热备份略慢,且两种备份方式都不适用于异地容灾的场景。如果需要在异地分别部署主备AC,且对可靠性要求较低的场景,可以采用双链路冷备份方式。N+1备份可靠性是四种备份方式中最低的一种,如果希望控制网络部署成本,可以采用N+1备份方式。
A. route-policy
B. IP-Prefix
C. policy-based-route
D. ip community-filter
解析:解析:route-policy、ip-prefix、ip community-filter的操作对象都是路由条目。PBR,就是一种特殊的“策略路由”,比路由表中的优先级还要高。直接用于转发数据包,不能用于路由过滤!
A. 组播IPv6地址
B. 单播Pv6地址
C. 任播IPv6地址
D. 广播IPv6地址
解析:解析:
A. 二层交换机通过不断监听IGMP报文,在二层建立和维护PIM路由表
B. 没有运行IGMP Snooping时,组播报文将在二层广播:运行IGMP Snooping后,报文将不再在二层广播,而是进行二层组播
C. 如果主机发出IGMP离开报文时,交换机将该主机加入到相应的组播表中
D. 如果主机发出IGMP主机报告报文时,交换机将删除与该主机对应的组播表项
解析:解析:关于IGMP snooping机制,在交换机上运行之后,就可以建立一个IGMP 组播表,不会建立PIM路由表;交换机收到了 IGMP 离开报文后,有可能会删除自己本地保存的组播条目;交换机收到了IGMP 报告报文后,有可能是添加一个组播条目;如果没有运行该机制的话,组播在交换机上就会广播;如果运行的话,组播就可以在交换机上实现精准组播。
A. 当堆叠成员交换机距离较远时,可以使用链形连接方式
B. 当堆叠链路利用率较高时,推荐使用链形连接方式
C. 根据堆叠连线方式的不同,堆叠可组成链路和唤醒两种连接拓扑
D. 当网络需求可靠性较高时,推荐使用环形连接方式
解析:解析:如果想要提供链路的利用率的话,应该使用环形连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