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
B、3
C、5
D、7?
答案:B
A、10
B、3
C、5
D、7?
答案:B
A. 应当予以行政处罚
B. 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C. 应当予以行政处分
D. 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A. 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运输的,向运往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领取枪支运输许可证件
B.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输的,向运往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领取枪支运输许可证件
C. 运输枪支必须依照规定使用安全可靠的封闭式运输设备,由专人押运
D. 途中停留住宿的,必须报告当地公安机关
A. 3年
B. 6个月
C. 1年
D. 2年
A. 案件定性是否准确
B. 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正确
C. 办案程序是否合法
D. 拟作出的处理决定是否适当
A. 多名辨认人对同一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应当分别进行
B. 辨认违法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10人
C. 对违法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12人的照片
D. 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办案人民警察和辨认人签名或者捺指印
A. 张某对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无法申请行政复议
B. 张某对强制隔离戒毒决定只能提起行政诉讼
C. 张某可向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的公安机关的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D. 张某只能向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的公安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A. 甲许诺提拔某下属,教唆下属发手机信息骚扰自己的情敌
B. 乙冒充法院的法警,骗取某民事诉讼对象多次请客吃饭
C. 丙因不满陈某告发自己偷东西把陈某打伤
D. 丁多次殴打夏某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治安管理行为的理解,特别是对不同情形下的处罚力度的判断。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帮助你理解为什么选项D是正确答案。
### 选项分析
**A: 甲许诺提拔某下属,教唆下属发手机信息骚扰自己的情敌**
- 这里的行为涉及教唆他人进行骚扰,属于对他人权益的侵害,可能会受到较重的处罚。
**B: 乙冒充法院的法警,骗取某民事诉讼对象多次请客吃饭**
- 冒充公职人员进行诈骗,这种行为严重影响社会秩序,通常会受到重罚。
**C: 丙因不满陈某告发自己偷东西把陈某打伤**
- 这里的行为是因为个人情绪而对他人实施暴力,虽然是出于报复,但仍然是违法行为,可能会受到重罚。
**D: 丁多次殴打夏某**
- 这个选项描述的是持续的暴力行为,虽然看似严重,但在治安管理中,通常会考虑到情节、动机等因素。如果没有特别的情节(比如故意伤害、群体斗殴等),可能会被视为一般的治安管理行为,而不应当从重处罚。
### 知识点解析
在治安管理中,处罚的轻重往往与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
- **教唆与实施**:教唆他人进行违法行为(如选项A)通常会受到更重的处罚,因为这涉及到对他人行为的引导和影响。
- **冒充公职人员**: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权益,还破坏了社会信任,属于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如选项B)。
- **暴力行为**:虽然暴力行为本身是违法的,但如果是出于情绪反应(如选项C),可能会考虑到情节的轻重。
- **重复行为**:在选项D中,虽然丁多次殴打夏某,但如果没有特别的情节(如故意伤害、群体斗殴等),可能会被视为一般的治安管理行为。
### 生动例子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学校里,有同学因为不满另一个同学的行为,开始教唆其他同学去骚扰他,这种行为就像是点燃了一把火,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冲突。而如果有同学假装老师,骗取其他同学的零花钱,这种行为就像是破坏了学校的信任体系,后果会更严重。
而如果有同学因为一时冲动,打了另一个同学,虽然这也是不对的,但如果没有特别的情节,学校可能会考虑到他的情绪,给予相对轻的处罚。
### 总结
A. 2006年07月04日
B. 2006年07月06日
C. 2006年07月21日
D. 2006年0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