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通常采用直接分配法和交互分配法
B、 直接分配法不考虑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的劳务量
C、 在交互分配法下,进行两次分配,增加了计算的工作量
D、 直接分配法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量差异较大
答案:D
解析:解析:当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量差异较大时,如果使用直接分配法,其分配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符,因此,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
A、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通常采用直接分配法和交互分配法
B、 直接分配法不考虑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的劳务量
C、 在交互分配法下,进行两次分配,增加了计算的工作量
D、 直接分配法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量差异较大
答案:D
解析:解析:当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量差异较大时,如果使用直接分配法,其分配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符,因此,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
A.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B. 产成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C. 产成品单位成本=产成品总成本÷产成品产量
D.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费用分配率
解析:解析:选项D中的式子是按定额成本比例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等式。
A. 60
B. 1.2
C. 0.024
D. 50
解析:解析:原材料费用分配率=62400/[(528+512)×50]=1.2。
A. 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
B. 直接分配给所有受益的车间、部门
C. 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D. 直接分配给基本生产车间
解析:解析: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法的特点是将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或产品。
A. 5560
B. 1800
C. 4280
D. 4360
解析:解析:第1道工序在产品定额工时=80×10×50%=400(小时);第2道工序在产品定额工时=100×(10+16×50%)=1800(小时);第3道工序在产品定额工时=60×(10+16+20×50%)=2160(小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400+1800+2160=4360(小时)。
A. 各辅助生产车间
B. 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
C. 各受益的基本生产车间
D. 各受益的企业管理部门
解析:解析:交互分配法是分为两步的,一步是对内分配,一步是对外分配,其中第一步对内分配也就是在各辅助车间之间进行分配。
A. 18
B. 22
C. 28
D. 36
解析:解析:第一道工序的完工程度为:(2×50%)/(2+3)×100%=20%。第二道工序的完工程度为:(2+3×50%)/(2+3)×100%=70%,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40×20%+20×70%=22(件)。
A. 3660
B. 3450
C. 6000
D. 5400
解析:解析:第三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6000×(40+35+25×60%)/(40+35+25)=5400(件)。
A. X产品
B. Y产品
C. 行政管理部门
D. 锅炉辅助生产车间
解析:解析:直接分配法的特点是不考虑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的劳务量,直接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个受益单位或产品。所以本题答案为选项D。
A. 90%
B. 40%
C. 80%
D. 75%
解析:解析:第三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40+40+20×50%)/100=90%。
A. 在分离点售价法下,联合成本是以分离点上每种产品的总售价为比例分配的
B. 采用分离点售价法,要求每种产品在分离点时的销售价格能够可靠地估计
C. 如果这些产品尚需要进一步加工后才可供销售,可采用可变现净值进行分配
D. 实物数量法通常适用于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很稳定或可以直接确定的情况
解析:解析:实物数量法通常适用于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很不稳定或无法直接确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