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公安执法
>
2022秋刑法复习资料—客观题
搜索
2022秋刑法复习资料—客观题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28.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B、 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

C、 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 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答案:B

2022秋刑法复习资料—客观题
22.甲欲杀乙,举枪射击,但因没有瞄准而未打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7-f688-c0f5-18fb755e8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下列与犯罪故意和共犯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7-f2a0-c0f5-18fb755e881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1.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属于哪种量刑情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8-0df8-c0f5-18fb755e88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6.2000年1月甲犯A罪,法定最高刑为5年有期徒刑,公安机关立案后,甲一直逃避处罚,后甲到外省又犯B罪,则A罪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而B罪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12c-4360-c0f5-18fb755e880d.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事业单位或者在设立事业单位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人民法院对其宣告缓刑的同时可以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间()。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5358-c0f5-18fb755e881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张某系北京市工商银行某储蓄所记账员。2000年2月20日下午下班时,张某发现本所出纳员陈某将2万元营业款遗忘在办公桌抽屉内未锁。当日下班后,张某趁所内元人之机,返回所内将该2万元取出,用报纸包好后藏到自己办公桌下面的垃圾袋中,并用纸箱遮住垃圾袋。次日上午案发,赃款被他人找出。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66e0-c0f5-18fb755e880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下列犯罪在客观方面都可以表现为暴力形式的有哪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7-eeb8-c0f5-18fb755e88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2.赵某趁深夜潜入某博物馆,意欲窃取馆内珍藏的一件汉朝文物,但由于对现场情况不熟,刚要着手取文物,不慎触响了报警装置而未得逞。赵某的行为属盗窃罪的未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12c-4f18-c0f5-18fb755e88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1.下列()情形体现了刑罚的轻重与刑事责任相适应方面的内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8-0a10-c0f5-18fb755e880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所引起。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7-fe58-c0f5-18fb755e880f.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公安执法
>
2022秋刑法复习资料—客观题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2022秋刑法复习资料—客观题

28.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B、 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

C、 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 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答案:B

2022秋刑法复习资料—客观题
相关题目
22.甲欲杀乙,举枪射击,但因没有瞄准而未打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甲的行为属于行为误差

B.  甲的行为没有引起危害结果,因此不能构成犯罪

C.  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

D.  甲构成故意杀人(中止)罪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7-f688-c0f5-18fb755e8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下列与犯罪故意和共犯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甲一开始不知道现住自己家的张三是罪犯而收留,但在知道其是杀人犯后仍然加以隐藏,甲可以构成窝藏罪

B.  乙为发展公司业务而正常申请贷款100万元。取得贷款后不久,公司业务停滞,乙便将贷款转贷牟利,乙不构成高利转贷罪

C.  丙发现李四将挪用公款所取得的款项放在家中,尚未使用,就借用李四的50万元公款购买毒品,丙属于挪用公款罪共犯

D.  丁(非国家工作人员)一开始并不知道丈夫田某(国家工作人员)多次受贿的事实,但在行贿人王五告知丁其有求于田某时,丁在田某同意下接受了王五提供的财物,丁构成受贿罪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7-f2a0-c0f5-18fb755e881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1.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属于哪种量刑情节?()

A.  法定情节

B.  酌定情节

C.  从宽情节

D.  从严情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8-0df8-c0f5-18fb755e88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6.2000年1月甲犯A罪,法定最高刑为5年有期徒刑,公安机关立案后,甲一直逃避处罚,后甲到外省又犯B罪,则A罪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而B罪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12c-4360-c0f5-18fb755e880d.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事业单位或者在设立事业单位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人民法院对其宣告缓刑的同时可以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间()。

A.  从事证券交易

B.  从事高消费活动

C.  设立事业单位

D.  使用信用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5358-c0f5-18fb755e881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张某系北京市工商银行某储蓄所记账员。2000年2月20日下午下班时,张某发现本所出纳员陈某将2万元营业款遗忘在办公桌抽屉内未锁。当日下班后,张某趁所内元人之机,返回所内将该2万元取出,用报纸包好后藏到自己办公桌下面的垃圾袋中,并用纸箱遮住垃圾袋。次日上午案发,赃款被他人找出。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张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既遂

B.  张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未遂

C.  张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既遂

D.  张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未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66e0-c0f5-18fb755e88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下列犯罪在客观方面都可以表现为暴力形式的有哪些?()

A.  抢劫罪

B.  抢夺罪

C.  绑架罪

D.  诈骗罪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7-eeb8-c0f5-18fb755e88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2.赵某趁深夜潜入某博物馆,意欲窃取馆内珍藏的一件汉朝文物,但由于对现场情况不熟,刚要着手取文物,不慎触响了报警装置而未得逞。赵某的行为属盗窃罪的未遂。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12c-4f18-c0f5-18fb755e88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1.下列()情形体现了刑罚的轻重与刑事责任相适应方面的内容。

A.  对累犯从重处罚

B.  对立功的从宽处罚

C.  对中止犯的处罚宽大于未预备犯

D.  对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8-0a10-c0f5-18fb755e88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所引起。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  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

B.  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

C.  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重伤罪较为合适

D.  甲、乙成立故意伤害罪,属于共同犯罪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7-fe58-c0f5-18fb755e880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