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公安执法
>
2022秋刑法复习资料—客观题
搜索
2022秋刑法复习资料—客观题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25.一天傍晚,某甲在一僻静的胡同口遇见一位妇女,突然将该妇女抱住,正欲实施强奸,这时,甲发现附近有人走动,于是甲停止了犯罪,匆忙逃走。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2022秋刑法复习资料—客观题
76.关于追诉时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5358-c0f5-18fb755e881d.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3.甲与丙有仇,意图杀丙。某日,甲携带杀人凶器,前往丙住处,准备杀丙。途中,甲忽觉肚子疼痛难忍,只得返家。甲的行为属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3800-c0f5-18fb755e881b.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7.甲封建思想十分严重,已经有了三个女儿,一心想要个男孩儿。后妻子又怀孕,甲找算命的给算是男孩儿,结果生的还是女孩儿。甲气急,将妻子刚生下的女婴扔进河里淹死,甲()。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5b28-c0f5-18fb755e881b.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某甲系某金矿劳资科科长,某日深夜,甲潜入本矿保存黄金的仓库,撬开保险柜,窃得金砖一块,重500余克。甲将该金砖切割出售时,被抓获归案。甲的行为构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62f8-c0f5-18fb755e881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下列犯罪哪些是以造成严重后果作为罪与非罪的界限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7-eeb8-c0f5-18fb755e88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5.甲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2年后,又犯故意伤害罪;新罪应判有期徒刑5年。对此,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8-0df8-c0f5-18fb755e880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5.王某为了赚取暴利,复制了大量淫秽物品准备运至某市地下书市兜售,在途中被公安机关查获。王某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3fd0-c0f5-18fb755e8809.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甲意图陷害乙,遂捏造了乙受贿10万元并与他人通奸的犯罪事实,并写了一封匿名信给检察院反贪局。检察机关经初查发现根本不存在受贿事实,对乙未追究刑事责任。甲欲使乙受到刑事追究的意图未能得逞。甲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未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12c-2bf0-c0f5-18fb755e8819.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下列行为中,构成抢劫罪的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8-19b0-c0f5-18fb755e881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8.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43b8-c0f5-18fb755e881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公安执法
>
2022秋刑法复习资料—客观题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手机预览
2022秋刑法复习资料—客观题

25.一天傍晚,某甲在一僻静的胡同口遇见一位妇女,突然将该妇女抱住,正欲实施强奸,这时,甲发现附近有人走动,于是甲停止了犯罪,匆忙逃走。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2022秋刑法复习资料—客观题
相关题目
76.关于追诉时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犯罪,追诉期限是10年

B.  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犯罪,追诉期限是20年

C.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追诉期限是20年

D.  法定最高刑为死刑的犯罪,不受追诉期限限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5358-c0f5-18fb755e881d.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3.甲与丙有仇,意图杀丙。某日,甲携带杀人凶器,前往丙住处,准备杀丙。途中,甲忽觉肚子疼痛难忍,只得返家。甲的行为属于()。

A.  甲的行为是犯罪未遂。理由是:甲有杀人的意图,且开始实施杀人的行为,只是由于其肚子疼痛难忍,才使其杀人行为被迫停止,这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能得遂,故甲的行为是犯罪未遂。

B.  甲的行为是犯罪中止。理由是:甲准备杀人,但在去杀人途中因肚子疼而自动返回,他是由于自己的原因停止犯罪的,并不是被迫停止,因此,其犯罪属于犯罪中止。

C.  甲的行为是犯罪预备。理由是:甲有杀人的故意,且开始了杀人的准备行为。思虑前往杀丙,这还是处于杀人行为的预备阶段,尚未达到着手实行的阶段;甲停止犯罪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自动停止的。故甲的行为只能是犯罪预备

D.  甲的行为是犯罪既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3800-c0f5-18fb755e881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7.甲封建思想十分严重,已经有了三个女儿,一心想要个男孩儿。后妻子又怀孕,甲找算命的给算是男孩儿,结果生的还是女孩儿。甲气急,将妻子刚生下的女婴扔进河里淹死,甲()。

A.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B.  构成故意杀人罪

C.  构成遗弃罪

D.  不构成犯罪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5b28-c0f5-18fb755e881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某甲系某金矿劳资科科长,某日深夜,甲潜入本矿保存黄金的仓库,撬开保险柜,窃得金砖一块,重500余克。甲将该金砖切割出售时,被抓获归案。甲的行为构成()。

A.  玩忽职守罪

B.  贪污罪

C.  盗窃罪

D.  侵占罪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62f8-c0f5-18fb755e881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下列犯罪哪些是以造成严重后果作为罪与非罪的界限的?()

A.  交通肇事罪

B.  丢失枪支不报罪

C.  放火罪

D.  抢劫罪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7-eeb8-c0f5-18fb755e88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5.甲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2年后,又犯故意伤害罪;新罪应判有期徒刑5年。对此,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应当按照先减后并原则合并

B.  应当按照先并后减原则合并

C.  合并后最低刑期为8年有期徒刑

D.  合并后最低刑期为13年有期徒刑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8-0df8-c0f5-18fb755e880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5.王某为了赚取暴利,复制了大量淫秽物品准备运至某市地下书市兜售,在途中被公安机关查获。王某系()。

A.  犯罪中止

B.  犯罪既遂

C.  犯罪未遂

D.  犯罪预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3fd0-c0f5-18fb755e8809.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甲意图陷害乙,遂捏造了乙受贿10万元并与他人通奸的犯罪事实,并写了一封匿名信给检察院反贪局。检察机关经初查发现根本不存在受贿事实,对乙未追究刑事责任。甲欲使乙受到刑事追究的意图未能得逞。甲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未遂。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12c-2bf0-c0f5-18fb755e8819.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下列行为中,构成抢劫罪的有()。

A.  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抢夺

B.  行为人盗窃他人钱包(内有3000元)后,当场被人发现,其对追捕的受害人使用暴力后逃脱

C.  行为人强奸被害人后,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被害人财物取走

D.  行为人为了抢甲的钱财,动手将其打死,把财物拿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8-19b0-c0f5-18fb755e881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8.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

B.  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

C.  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

D.  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43b8-c0f5-18fb755e881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