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公安执法
>
2022秋刑法复习资料—客观题
搜索
2022秋刑法复习资料—客观题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10.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过失犯罪。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2022秋刑法复习资料—客观题
1.下列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说法正确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2860-c0f5-18fb755e881e.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1.甲为杀害某乙将乙勒昏,误以为其已死亡,为毁灭证据而将乙扔下悬崖。事后查明,乙不是被勒死而是从悬崖坠落致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7-f2a0-c0f5-18fb755e881f.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负责维修车间电气设备的电工甲,在当班期间发现电气设备受损,有引起火灾的危险,但因分房问题才和领导吵架,心怀不满,故意不予维修,以致引起火灾,损失重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2860-c0f5-18fb755e881c.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1810年《法国刑法典》第1条规定:法律以违警罚所处罚之犯罪,为违警罪。法律以惩治刑所罚之犯罪,称轻罪。法律以身体刑或名誉刑所罚之犯罪,称重罪。以这种形式规定的犯罪概念,学理上称之为形式概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12c-2038-c0f5-18fb755e881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1.甲和乙合谋盗窃一仓库,由乙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数日后,乙将配制的钥匙交给甲,二人约定当晚12点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晚上,乙因害怕案发后受惩,未到现场。甲如约到现场后,因未等到乙,自己便用万能钥匙打开库房,窃得手提电脑二部,价值人民币2万元,销赃后得赃款13000元。事后,甲分300元给乙,某推脱后分文未取。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3fd0-c0f5-18fb755e881f.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刑法把各种危害行为的客观形式归纳为以下两种基本形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2860-c0f5-18fb755e881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5.下列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7-eeb8-c0f5-18fb755e881e.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1.甲欲杀乙,将乙打昏后,误认为乙已死亡,为毁灭罪证,将乙抛入河内,后经解剖证明乙是被水淹死的,甲认为乙是被自己打死的。甲的行为属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3be8-c0f5-18fb755e8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9.甲和乙有仇,甲意图报复。甲捏造乙受贿两万元的事实,并用小字报形式贴在单位食堂门口,致使乙的名誉受到很大影响。某甲的行为属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5b28-c0f5-18fb755e881d.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7.强奸致人重伤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62f8-c0f5-18fb755e881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公安执法
>
2022秋刑法复习资料—客观题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手机预览
2022秋刑法复习资料—客观题

10.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过失犯罪。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2022秋刑法复习资料—客观题
相关题目
1.下列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B.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C.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D.  因不满18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公安机关收容教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2860-c0f5-18fb755e881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1.甲为杀害某乙将乙勒昏,误以为其已死亡,为毁灭证据而将乙扔下悬崖。事后查明,乙不是被勒死而是从悬崖坠落致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甲在本案中存在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B.  甲在本案中存在打击错误

C.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D.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7-f2a0-c0f5-18fb755e881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负责维修车间电气设备的电工甲,在当班期间发现电气设备受损,有引起火灾的危险,但因分房问题才和领导吵架,心怀不满,故意不予维修,以致引起火灾,损失重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行为构成放火罪

B.  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C.  甲的行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D.  甲的行为构成失火罪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2860-c0f5-18fb755e881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1810年《法国刑法典》第1条规定:法律以违警罚所处罚之犯罪,为违警罪。法律以惩治刑所罚之犯罪,称轻罪。法律以身体刑或名誉刑所罚之犯罪,称重罪。以这种形式规定的犯罪概念,学理上称之为形式概念。()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12c-2038-c0f5-18fb755e881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1.甲和乙合谋盗窃一仓库,由乙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数日后,乙将配制的钥匙交给甲,二人约定当晚12点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晚上,乙因害怕案发后受惩,未到现场。甲如约到现场后,因未等到乙,自己便用万能钥匙打开库房,窃得手提电脑二部,价值人民币2万元,销赃后得赃款13000元。事后,甲分300元给乙,某推脱后分文未取。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

A.  不构成犯罪

B.  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

C.  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

D.  与某甲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3fd0-c0f5-18fb755e881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刑法把各种危害行为的客观形式归纳为以下两种基本形式()。

A.  无意识行为与有意识行为

B.  主行为与从行为

C.  作为与不作为

D.  动态行为与静态行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2860-c0f5-18fb755e881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5.下列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是()。

A.  15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

B.  15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重伤

C.  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8000克

D.  15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b097-eeb8-c0f5-18fb755e881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1.甲欲杀乙,将乙打昏后,误认为乙已死亡,为毁灭罪证,将乙抛入河内,后经解剖证明乙是被水淹死的,甲认为乙是被自己打死的。甲的行为属于()。

A.  犯罪既遂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过失犯罪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3be8-c0f5-18fb755e8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9.甲和乙有仇,甲意图报复。甲捏造乙受贿两万元的事实,并用小字报形式贴在单位食堂门口,致使乙的名誉受到很大影响。某甲的行为属于()。

A.  诬告陷害罪

B.  诽谤罪

C.  侮辱罪

D.  报复陷害罪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5b28-c0f5-18fb755e881d.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7.强奸致人重伤的,()。

A.  构成故意伤害罪

B.  构成故意杀人罪

C.  构成强奸罪

D.  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数罪并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060-aff8-62f8-c0f5-18fb755e881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