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等值连接、
B、 并
C、 笛卡尔积
D、 交
答案:A
解析:解析:关系R1和关系R2.均为3元的关系,而关系R3为6元的关系,两个3元的关系进行并或交操作不可能得到6元的关系,可直接排除B、D两项。关系R1和关系R2均为有3个元组,两者进行笛卡尔积操作应得到一个含有9个元组的关系,而题目中R3只有3个元组,排除C项。关系R3是关系R1和关系R2按照条件R1.B=R.D进行等值连接得到的关系。本题答案为A选项。
A、 等值连接、
B、 并
C、 笛卡尔积
D、 交
答案:A
解析:解析:关系R1和关系R2.均为3元的关系,而关系R3为6元的关系,两个3元的关系进行并或交操作不可能得到6元的关系,可直接排除B、D两项。关系R1和关系R2均为有3个元组,两者进行笛卡尔积操作应得到一个含有9个元组的关系,而题目中R3只有3个元组,排除C项。关系R3是关系R1和关系R2按照条件R1.B=R.D进行等值连接得到的关系。本题答案为A选项。
A. 内模式
B. 概念模式
C. 外模式
D. 设计模式
解析:解析:模式的3个级别层次反映了模式的3个不同环境以及它们的不同要求。其中内摸式处于最底层,它反映了数据在计算机物理结构中的实际存储形式。概念模式处于中层,它反映了设计者的数据全局逻辑要求。而外模式处于最外层,它反映了用户对数据的要求。本题答案为C选项。
A. 40
B. 41
C. 780
D. 820
解析:解析:对长度为n的战线性表进行冒泡排序,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n-1)2。故对长度为40的线性表进行冒泡排序,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40(40-1)/2=780。本题答案为C选项。
A. 图元关系
B. 数据流
C. 控制流
D. 调用关系
解析:解析:在程序流程图中,构成程序流程图的最基本图符及含义:方框表示一个加工步骤﹔菱形表示一个逻辑条件﹔箭头表示控制流。本题答案为C选项。
A. 只能表示实体间1:1联系
B. 只能表示实体间1:m联系
C. 只能表示实体间m:n联系
D. 可以表示实体间m:n联系
解析:解析:【解析】关系数据模型可以表示实体间的1:1、1:m、m:1、m:n联系。本题答案为D选项。
A. front=rear=NULL
B. front=-1且rear=NULL
C. front=NULL且rear=-1
D. front=rear=-1
解析:解析:带链的队列是采用链式存储结构表示的队列。链式存储的存储单元是不连续的,因为是不连续的存储空间,所以指针将不会有规律地连续变化。当front=rear=NULL时,队为空;当front=rear且不等于NULL时,队列中存在一个元素,其他情况无法判断。本题答案为A选项。
A. 将SmartArt动画效果设置为“整批发送”
B. 将SmartArt动画效果设置为“一次级别”
C. 将SmartArt动画效果设置为“逐个”
D. 将SmartArt动画效果设置为“逐个级别”
解析:解析:如需将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的SmartArt图形列表内容通过动画效果一次性展现出来,最优的操作方法是将SmartArt动画效果设置为“整批发送。设置方法是在"动画"”选项卡的“动画"组中单击“效果选项”按钮在下拉列表中选择“整批发送”选项。故正确答案为A。 "
A. 人工管理阶段
B. 文件系统阶段
C. 数据库系统阶段
D. 手工管理阶段
解析:解析: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是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的共享性好且冗余度最小的是数据库系统阶段。本题答案为C选项。
A. 通过隐藏行列功能,将A:D列或1:8行隐藏起来
B. 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的“保护”"选项卡中指定隐藏该区域数据,并设置工作表保护
C. 通过自定义数字格式设置不显示该区域数据,并通过保护工作表隐藏数据
D. 将A1:D8区域中数据的字体颜色设置为与单元格背景颜色相同
解析:解析:题目要求“稳藏这组数据、但又不能影响同行、列中其他数据的阅读”,可选中A1:D8区域并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置单元格格式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的"分类”咧表中选择"自定义",在右侧的类型文本框中输入3个半角分号"",单击“确定"按钮,这时选中的单元格区域中的数据将自动隐藏起来。最后,在【审】送项卡的【更改】组中单击“保护工作表”按钮,对工作表进行保护。故正确答案为C。
A. 一对一
B. 一对多
C. 多对一
D. 多对多
解析:解析:实体A和B是一对多的联系,则一个A对应多个B,一个B对应一个A。实体B和C是一对一的联系,则一个B对应一个C,一个C对应一个B。因此,一个A对应多个C,一个C对应一个A,则实体A和C的联系是一对多。实体A是一的一方,实体C是多的一方。本题答案为B选项
A. FEDCBA
B. ABCDEF
C. BDFECA
D. CBAFED
解析:解析:【解析】二叉树遍历可以分为3种:前序遍历(访问根结点在访问左子树和访问右子树之前〉、中序遍历(访问相结点在访问左子树和访问右子树两者之间)、后序遍历(访问根结点在访问左子树和访问右子树之后),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也遵循同样的规则。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ABCDEF,可确定这棵二叉树的相结点为A,在后序遍历中最后访问结点A,因此排除B、D两项。中序序列为BDFECA,贝结点A不存在右子树,在对以结点B为相结点进行后序遍历对,最后访问的肯定是B结点,因此排除C项。本题答案为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