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党政党务
>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搜索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第9题-1.0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

A、 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D、 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

答案:B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第15题-1.0分: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594-2468-c0f5-18fb755e8809.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23题-1.0分: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7bd-a7a0-c0f5-18fb755e880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1题-2.0分: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ca3-2628-c0f5-18fb755e88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26题-3.0分:“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段话说明()(摘自《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版,49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0-f838-c0f5-18fb755e881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16题-1.0分:个别企业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缩短意味着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9940-c0f5-18fb755e882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9题-1.0分: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1-0008-c0f5-18fb755e881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30题-1.0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7bd-9418-c0f5-18fb755e882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3题-1.0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7bd-a7a0-c0f5-18fb755e881c.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15题-1.0分: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1-0008-c0f5-18fb755e8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20题-1.0分: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b880-c0f5-18fb755e881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党政党务
>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第9题-1.0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

A、 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D、 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

答案:B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相关题目
第15题-1.0分: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折中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594-2468-c0f5-18fb755e8809.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23题-1.0分: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  它能衡量其它商品价值的大小

B.  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  它具有计量单位

D.  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7bd-a7a0-c0f5-18fb755e88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1题-2.0分: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ca3-2628-c0f5-18fb755e88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26题-3.0分:“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段话说明()(摘自《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版,49页)

A.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确定的

B.  认识的真理性在于它们同认识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相符合,实践最终能鉴别出认识的真理性,这是确定的

C.  实践标准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D.  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局限性

E.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0-f838-c0f5-18fb755e881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16题-1.0分:个别企业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缩短意味着

A.  商品价值量的减少

B.  商品价值量的增加

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D.  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9940-c0f5-18fb755e882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1.0分: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A.  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  人们的认识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C.  人们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D.  人们的认识受到认识能力和实践条件的限制

E.  人们一次性的认识往往是错误的认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1-0008-c0f5-18fb755e881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30题-1.0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7bd-9418-c0f5-18fb755e882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1.0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是对本质的认识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7bd-a7a0-c0f5-18fb755e881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15题-1.0分: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

A.  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B.  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C.  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

D.  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E.  紧密结合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1-0008-c0f5-18fb755e8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20题-1.0分: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

A.  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  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  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

D.  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b880-c0f5-18fb755e881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