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党政党务
>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搜索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第39题-1.0分: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B、 消灭剥削、压迫

C、 人民当家作主

D、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答案:D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第5题-2.0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ca3-2df8-c0f5-18fb755e880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31题-1.0分: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8d88-c0f5-18fb755e88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20题-1.0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f6b8-c0f5-18fb755e881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1题-1.0分:()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594-18b0-c0f5-18fb755e8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38题-1.0分: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7bd-8860-c0f5-18fb755e882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29题-1.0分:既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7bd-af70-c0f5-18fb755e881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2题-1.0分:历史杰出人物的产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1-03f0-c0f5-18fb755e88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1题-1.0分:“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0-e4b0-c0f5-18fb755e881f.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26题-3.0分:“‘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民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段话说明()(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06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1-2ee8-c0f5-18fb755e881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1题-1.0分: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bc68-c0f5-18fb755e88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党政党务
>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第39题-1.0分: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B、 消灭剥削、压迫

C、 人民当家作主

D、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答案:D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相关题目
第5题-2.0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ca3-2df8-c0f5-18fb755e880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31题-1.0分: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C.  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D.  创新意识和传统观念的矛盾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8d88-c0f5-18fb755e88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20题-1.0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A.  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B.  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C.  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D.  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E.  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f6b8-c0f5-18fb755e881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1题-1.0分:()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A.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发表在1844年2月《德法年鉴》上的论文

D.  《新莱茵报》的创办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594-18b0-c0f5-18fb755e8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38题-1.0分: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  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  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7bd-8860-c0f5-18fb755e882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29题-1.0分:既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的是

A.  物质生产

B.  经济生活

C.  精神生产

D.  社会实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7bd-af70-c0f5-18fb755e881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1.0分:历史杰出人物的产生()

A.  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B.  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C.  偶然的机遇

D.  与杰出人物自身特点相关

E.  完全由自身能力决定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1-03f0-c0f5-18fb755e88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1题-1.0分:“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  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E.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对立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0-e4b0-c0f5-18fb755e881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26题-3.0分:“‘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民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段话说明()(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06页)

A.  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

B.  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C.  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

D.  价值揭示的是主体满足客体需要的意义关系

E.  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1-2ee8-c0f5-18fb755e881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1题-1.0分: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A.  客观的物质世界

B.  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  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bc68-c0f5-18fb755e88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