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党政党务
>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搜索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第9题-1.0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答案:C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第25题-3.0分: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127页。请解读马克思的这段话。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d778-c0f5-18fb755e881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22题-3.0分: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时通过典型示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空想。”列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3页)请回答: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有哪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cbc0-c0f5-18fb755e880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8题-1.0分: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594-10e0-c0f5-18fb755e88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32题-1.0分: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因为劳动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a110-c0f5-18fb755e881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12题-1.0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593-edb8-c0f5-18fb755e880b.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38题-1.0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593-f588-c0f5-18fb755e880b.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30题-1.0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bc68-c0f5-18fb755e882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22题-3.0分:材料1:苏联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到斯大林逝世为止,苏联工业几乎增长了20倍,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1963年3月5日,联邦德国《世界报》写道:在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取得全部领导权时,“俄国还和沙皇时代一样是一个农业国家。当他在三十年代逝世的时候,苏联已成为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工业强国”。“西方几乎花了二百年的时间才做到的事情……在俄国几十年不长的时间里用残酷的办法、坚定的意志实现了。总而言之,这是现代史中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靳辉明、谷源祥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下卷,海南出版社2004版。材料2:近20年来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不同程度地突破了“苏联模式”,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局面。现在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重大转变……一种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正在形成。实践证明,这种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富有生命力的,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84页。如何正确看待“苏联模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eb00-c0f5-18fb755e880b.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24题-1.0分:认为“上层建筑只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这一观点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594-1c98-c0f5-18fb755e8819.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39题-1.0分跨国公司是由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a110-c0f5-18fb755e881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党政党务
>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第9题-1.0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答案:C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相关题目
第25题-3.0分: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127页。请解读马克思的这段话。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B.  随着货币的产生,整个商品世界就分化为两级:一级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级是货币,它只代表商品的价值

C.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D.  一切商品只要转换成货币,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能解决,从而使商品的价值得以实现

E.  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d778-c0f5-18fb755e881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22题-3.0分: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时通过典型示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空想。”列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3页)请回答: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有哪些:

A.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B.  空想社会主义者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C.  空想社会主义者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D.  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是不具备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

E.  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并不是被动的受制于规律,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cbc0-c0f5-18fb755e880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1.0分: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A.  客观性

B.  能动性

C.  抽象性

D.  形象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594-10e0-c0f5-18fb755e88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32题-1.0分: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因为劳动是

A.  人的本质

B.  人的生命存在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C.  一切财富的源泉

D.  全部人类社会的内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a110-c0f5-18fb755e881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12题-1.0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是()

A.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一切社会发展的内部动力

D.  社会发展的外部动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593-edb8-c0f5-18fb755e880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38题-1.0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

A.  独立国家联合体

B.  独立个人联合体

C.  自由组织联合体

D.  自由人的联合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593-f588-c0f5-18fb755e880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30题-1.0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A.  具有反作用

B.  不起作用

C.  起决定作用

D.  总是立即发挥作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bc68-c0f5-18fb755e882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22题-3.0分:材料1:苏联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到斯大林逝世为止,苏联工业几乎增长了20倍,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1963年3月5日,联邦德国《世界报》写道:在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取得全部领导权时,“俄国还和沙皇时代一样是一个农业国家。当他在三十年代逝世的时候,苏联已成为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工业强国”。“西方几乎花了二百年的时间才做到的事情……在俄国几十年不长的时间里用残酷的办法、坚定的意志实现了。总而言之,这是现代史中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靳辉明、谷源祥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下卷,海南出版社2004版。材料2:近20年来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不同程度地突破了“苏联模式”,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局面。现在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重大转变……一种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正在形成。实践证明,这种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富有生命力的,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84页。如何正确看待“苏联模式”:

A.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B.  苏联模式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C.  苏联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

D.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E.  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eb00-c0f5-18fb755e880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24题-1.0分:认为“上层建筑只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这一观点是

A.  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B.  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

C.  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D.  曲解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错误观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594-1c98-c0f5-18fb755e8819.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39题-1.0分跨国公司是由

A.  联合国有关组织出资建立的

B.  一国或以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

C.  多个国家的最大垄断组织共同建立的

D.  发展中国家政府出资建立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a110-c0f5-18fb755e881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