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党政党务
>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搜索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第12题-1.0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两个成语说明时间的

A、 不可逆性

B、 相对性

C、 一维性

D、 可逆性

E、 有限性

答案:AC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第19题-1.0分:广州人在饮食上喜欢追求新异,对菜肴的名称更是讲究。前几年桌桌流行“发财”(发菜——一种黑绿色藻类植物,没有特殊的食用价值,但对环境保护影响巨大),现在则是逢酒席必上“生财”(生菜)。吃发菜以求“发财”,吃生菜以求“生财”,从哲学上看这种做法否定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c820-c0f5-18fb755e881f.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9题-1.0分: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三化”指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b068-c0f5-18fb755e880f.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10题-1.0分: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e330-c0f5-18fb755e880c.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16题-1.0分: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594-2c38-c0f5-18fb755e881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25题-3.0分:“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1-2b00-c0f5-18fb755e881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13题-1.0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1-0bc0-c0f5-18fb755e88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12题-1.0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1-2718-c0f5-18fb755e880e.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3题-1.0分: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b450-c0f5-18fb755e88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26题-3.0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本来意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体系,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诚然,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页。)对于这句话以下选项理解正确的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eb00-c0f5-18fb755e880f.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18题-1.0分: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b498-c0f5-18fb755e881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党政党务
>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手机预览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第12题-1.0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两个成语说明时间的

A、 不可逆性

B、 相对性

C、 一维性

D、 可逆性

E、 有限性

答案:AC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相关题目
第19题-1.0分:广州人在饮食上喜欢追求新异,对菜肴的名称更是讲究。前几年桌桌流行“发财”(发菜——一种黑绿色藻类植物,没有特殊的食用价值,但对环境保护影响巨大),现在则是逢酒席必上“生财”(生菜)。吃发菜以求“发财”,吃生菜以求“生财”,从哲学上看这种做法否定了

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  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  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  事物的联系的多样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c820-c0f5-18fb755e881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1.0分: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三化”指的是

A.  中国化

B.  社会化

C.  科学化

D.  时代化

E.  大众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b068-c0f5-18fb755e880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1.0分: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A.  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B.  使矛盾双方发生对抗

C.  在事物质变过程中,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的分解,新的统一体的产生

D.  消除矛盾双方的对立

E.  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e330-c0f5-18fb755e880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16题-1.0分: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

A.  政治立场

B.  经济地位

C.  思想观点

D.  文化水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594-2c38-c0f5-18fb755e881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25题-3.0分:“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A.  如果超越阶段把将来可能做的事拿到现在来做,就会犯右的错误。

B.  人的主观认识应当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相符合。

C.  主观认识需要一个显现的过程。

D.  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必须相适应。

E.  如果思想落后实际,就会犯右的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1-2b00-c0f5-18fb755e881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13题-1.0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  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

B.  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  不同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D.  影响社会生产部门的分布

E.  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1-0bc0-c0f5-18fb755e88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12题-1.0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A.  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  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D.  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E.  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1-2718-c0f5-18fb755e880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1.0分: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

A.  都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

B.  都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  都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D.  都坚持直观反映论

E.  都坚持认识是一个过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b450-c0f5-18fb755e88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26题-3.0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本来意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体系,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诚然,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页。)对于这句话以下选项理解正确的有

A.  圣西门等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B.  空想社会主义也是社会历史的理论反映

C.  圣西门等人不理解无产阶级的社会本质

D.  空想社会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只有消极意义

E.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eb00-c0f5-18fb755e880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18题-1.0分: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

A.  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  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  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

D.  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b498-c0f5-18fb755e881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