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党政党务
>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搜索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第24题-3.0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序言中说:“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此外,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以及整个实证的批判,全靠费尔巴哈的发现给它打下真正的基础……我认为,本著作的最后一章,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对于这句话以下选项理解正确的有

A、 马克思主义包含着对客观事实的科学分析

B、 马克思主义吸收了费尔巴哈的思想

C、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黑格尔哲学无关

D、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

E、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联系紧密

答案:ABE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第24题-3.0分:“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这段话说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b838-c0f5-18fb755e881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9题-1.0分: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因在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1-1b60-c0f5-18fb755e88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1题-1.0分: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b838-c0f5-18fb755e881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24题-1.0分: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594-2468-c0f5-18fb755e881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19题-1.0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c008-c0f5-18fb755e8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5题-2.0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此它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ca3-39b0-c0f5-18fb755e881f.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39题-1.0分: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cff0-c0f5-18fb755e881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38题-1.0分: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7bd-b358-c0f5-18fb755e882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9题-1.0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主要体现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b838-c0f5-18fb755e88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第21题-1.0分: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这一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说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7bd-74d8-c0f5-18fb755e88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党政党务
>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手机预览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第24题-3.0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序言中说:“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此外,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以及整个实证的批判,全靠费尔巴哈的发现给它打下真正的基础……我认为,本著作的最后一章,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对于这句话以下选项理解正确的有

A、 马克思主义包含着对客观事实的科学分析

B、 马克思主义吸收了费尔巴哈的思想

C、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黑格尔哲学无关

D、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

E、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联系紧密

答案:ABE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题库
相关题目
第24题-3.0分:“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这段话说明:

A.  随着生产的发展,世界性的交往不断扩大,使得地域性的共产主义难于存在

B.  每一民族的变革必须依赖其他民族的变革

C.  只有主要民族同时革命,相互影响和相互支持,共产主义才能实现

D.  这段话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多国同时胜利”的论述

E.  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b838-c0f5-18fb755e881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1.0分: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因在于

A.  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B.  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由实践来确定

C.  实践能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

D.  理论的正确性和适用范围最终依赖于实践

E.  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基础在于实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861-1b60-c0f5-18fb755e88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1题-1.0分: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

A.  辩证唯物主义

B.  机械唯物主义

C.  自然唯物主义

D.  历史唯物主义

E.  社会唯物主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b838-c0f5-18fb755e881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24题-1.0分: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事物数量的增加

B.  事物位置的移动

C.  事物性质的变化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594-2468-c0f5-18fb755e881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19题-1.0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A.  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B.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C.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D.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E.  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c008-c0f5-18fb755e8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2.0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此它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ca3-39b0-c0f5-18fb755e881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39题-1.0分: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

A.  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  消灭剥削

C.  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

D.  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64b-cff0-c0f5-18fb755e881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38题-1.0分: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  德国古典哲学

C.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7bd-b358-c0f5-18fb755e882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1.0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主要体现为

A.  两者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B.  两者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

C.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D.  正确地认识世界是有效地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

E.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属于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bac-b838-c0f5-18fb755e88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第21题-1.0分: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这一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说明

A.  国家的社会法律制度、民族精神都根源于地理环境的本性

B.  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着社会法律制度的形成

C.  地理环境影响并作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D.  地理环境既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00-87bd-74d8-c0f5-18fb755e88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