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安全制度
>
全国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官方)
搜索
全国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官方)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420.人如果长时间暴露在( )噪声环境中,将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A、 100分贝

B、 120分贝

C、 140分贝

答案:B

解析: 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会对听力造成永久性损伤。选项A提到100分贝的噪声环境,选项C提到140分贝的噪声环境,这些都是非常高的噪声水平,长时间接触会对听力产生损害。然而,选项B提到长时间暴露在120分贝的噪声环境中会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这是正确的答案。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全国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官方)
43.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10e-e160-c01a-f42a4a1e97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1.下列哪些防护用品属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e6a-0fc0-c01a-f42a4a1e970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7、电力设备运行的八字方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759-56b8-c01a-f42a4a1e971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7、焊割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封闭容器和管道时,必须要(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e69-b9d0-c01a-f42a4a1e972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单选题、将水等具有冷却降温和吸热作用的灭火剂,直接喷洒到燃烧的物体上,以降低燃烧物热量的灭火方法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10e-d5a8-c01a-f42a4a1e970e.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1、地震时人员应采取紧急避险措施,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1a2-e7e8-c01a-f42a4a1e971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6、世界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海啸是由( )引发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fbc-8830-c01a-f42a4a1e97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95、公众发现、捡拾的无主危险化学品,由()接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05b-f898-c01a-f42a4a1e971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0.《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314-bbb0-c01a-f42a4a1e972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5、下面( )说法是地震谣言。
(1)不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非常精确;(3)说国外“XX专家”、“XX报纸”、“XX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4)说“XX地震办公室”,“××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谣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fbc-7c78-c01a-f42a4a1e97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安全制度
>
全国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官方)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全国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官方)

420.人如果长时间暴露在( )噪声环境中,将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A、 100分贝

B、 120分贝

C、 140分贝

答案:B

解析: 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会对听力造成永久性损伤。选项A提到100分贝的噪声环境,选项C提到140分贝的噪声环境,这些都是非常高的噪声水平,长时间接触会对听力产生损害。然而,选项B提到长时间暴露在120分贝的噪声环境中会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这是正确的答案。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全国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官方)
相关题目
43.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是()。

A.  下风位置

B.  上风或侧风位置

C.  离起火点10米以上的位置

D.  离起火点10米以下的位置

解析: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是?答案选择B,上风或侧风位置。这是因为在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时,应选择上风或侧风位置,这样可以避免烟雾和火焰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火势的蔓延。选择上风或侧风位置有利于将灭火剂直接吹向火源,提高灭火效果。选择离起火点10米以上的位置或10米以下的位置都不够理想,因为距离过远可能会导致灭火剂散失,而距离过近可能会受到火源的热辐射和烟雾的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10e-e160-c01a-f42a4a1e97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1.下列哪些防护用品属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A.  防毒口罩

B.  防酸工作服

C.  防振手套

解析:下列哪些防护用品属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答案:B 解析:选项B,防酸工作服,属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防酸工作服是为了保护工人免受腐蚀性酸液等物质的伤害而设计的特殊防护服装。相反,选项A,防毒口罩,适用于防护有毒气体、蒸气或颗粒物的工作环境,不属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选项C,防振手套,主要用于减轻手部振动对工人的伤害,并非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e6a-0fc0-c01a-f42a4a1e97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7、电力设备运行的八字方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759-56b8-c01a-f42a4a1e971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7、焊割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封闭容器和管道时,必须要( )。

A.  清洗和密封合格

B.  通风合格

C.  清洗和置换合格

D.  清洗合格

解析:焊割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封闭容器和管道时,必须进行清洗和置换合格(答案C)。在焊割过程中,如果封闭容器或管道内曾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存在残留物或有爆炸风险。为了确保安全,必须对容器和管道进行清洗,彻底清除残留物,并进行置换,将残留物排出,以确保焊割过程中不会引发爆炸事故。仅仅进行清洗而不置换是不够的,因为残留物仍然存在,而仅进行置换而不清洗也不足以确保容器和管道内的残留物得到彻底清除。因此,清洗和置换的合格是必要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e69-b9d0-c01a-f42a4a1e972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单选题、将水等具有冷却降温和吸热作用的灭火剂,直接喷洒到燃烧的物体上,以降低燃烧物热量的灭火方法是( )。

A.  窒息法灭火

B.  隔离法灭火

C.  冷却法灭火

D.  抑制法灭火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我们需要选择一种具有冷却降温和吸热作用的灭火剂,直接喷洒到燃烧的物体上,以降低燃烧物热量的灭火方法。选项C中的冷却法灭火符合这一要求,因为喷洒水等具有冷却作用的灭火剂可以通过吸收燃烧物体的热量来降低其温度,从而抑制燃烧反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10e-d5a8-c01a-f42a4a1e970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1、地震时人员应采取紧急避险措施,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避开高大建筑,远离高压电线

B.  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

C.  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D.  紧急躲避到坚固的家具旁、桌子下

解析:地震时人员应采取紧急避险措施,正确的做法是ABD。 答案解析: A. 避开高大建筑,远离高压电线是正确的做法,因为在地震中,高大建筑和高压电线可能倒塌或断裂,存在危险。 B. 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是正确的做法,可以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C. 拥挤在楼梯、过道上是错误的做法,因为人员密集在狭窄的空间中容易引发踩踏事故,应选择开阔的地方避险。 D. 紧急躲避到坚固的家具旁、桌子下是正确的做法,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避免被物品砸伤。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1a2-e7e8-c01a-f42a4a1e971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6、世界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海啸是由( )引发的。

A.  1960年智利8、9级地震

B.  1995年日本阪神7、2级地震

C.  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8、7级地震

解析:题目解析: 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海啸是由C. 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8.7级地震引发的。这次地震引发了一系列巨大海啸,袭击了印度尼西亚、泰国、斯里兰卡、印度等沿海地区,造成了数十万人的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其他选项中的地震也造成了严重破坏,但就人员伤亡而言,2004年印度尼西亚海啸是最严重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fbc-8830-c01a-f42a4a1e97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95、公众发现、捡拾的无主危险化学品,由()接收。

A.  应急管理部门

B.  消防救援机构

C.  公安机关

解析:公众发现、捡拾的无主危险化学品,由()接收。 答案: C. 公安机关 解析: 公众发现、捡拾的无主危险化学品属于违法行为,应当由公安机关接收。公安机关在执法职责范围内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包括处理违法行为、收缴违法物品等。因此,公众发现无主危险化学品时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由其来负责接收和处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05b-f898-c01a-f42a4a1e971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0.《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314-bbb0-c01a-f42a4a1e972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5、下面( )说法是地震谣言。
(1)不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非常精确;(3)说国外“XX专家”、“XX报纸”、“XX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4)说“XX地震办公室”,“××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谣传。

A.  (1)(3)(5)

B.  除(4)以外都是

C.  上述都是

解析:下面( )说法是地震谣言。 (1)不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 (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非常精确; (3)说国外“XX专家”、“XX报纸”、“XX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 (4)说“XX地震办公室”,“××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 (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谣传。 A. (1)(3)(5) B. 除(4)以外都是 C. 上述都是 答案:C 解析:选项C“上述都是”是正确答案。地震谣言是指关于地震的不实信息或误导性言论。在给定的说法中,所有选项都是地震谣言。政府正式发布的地震预报应该经过科学验证和权威机构认可,而谣言往往是不可靠的消息来源,包括对地震发生时间、地点、震级的精确描述、引用国外专家、报纸、电台的预报,以及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传言。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fbc-7c78-c01a-f42a4a1e97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