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安全制度
>
全国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官方)
搜索
全国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官方)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1、判断、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生产安全事故不得隐瞒不报。(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全国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官方)
456.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708号),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救援命令参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所耗费用,由( )承担。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05b-f0c8-c01a-f42a4a1e971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2、在农村,当地震突然降临时(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fbc-97d0-c01a-f42a4a1e971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高层楼发生火灾后,不能(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e69-e0e0-c01a-f42a4a1e97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某研究机构的研究员王某主要从事地震的成因、活动趋势等科学研究工作,最近其所在团队得出川滇地区中长期地震活动趋势的研究成果,王某本人也因成果丰硕受邀参加该地区地震预报意见的评审。根据《防震减灾法》,王某的下列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1a3-1ab0-c01a-f42a4a1e971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8.火灾发展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 )个阶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e69-f080-c01a-f42a4a1e970e.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90.应急救援设施的冲淋、洗眼设施应靠近(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05b-f898-c01a-f42a4a1e971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6.电动车着火会产生高温和大量有毒浓烟,弥漫整个楼道,此时应采取的逃生方式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10e-ba50-c01a-f42a4a1e970d.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某县应急管理局对某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时发现正在作业的起重机属于国家明令淘汰产品,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于是作出责令该企业立即停止使用决定。该企业以疫情期间设备更换困难、可以通过加强监控避免事故为由拒不执行,县应急管理局决定通知供电公司停止电力供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县应急管理局采取该强制措施应提前()小时以书面形式通知该企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e69-b200-c01a-f42a4a1e97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6、大地震后,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次生灾害,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 ),我们应重视该灾种的防灾对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fbc-8c18-c01a-f42a4a1e971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我国地震专家认为:震时( ),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fbc-7c78-c01a-f42a4a1e97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安全制度
>
全国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官方)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手机预览
全国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官方)

1、判断、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生产安全事故不得隐瞒不报。(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全国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官方)
相关题目
456.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708号),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救援命令参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所耗费用,由( )承担。

A.  事故责任单位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  应急管理部门

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708号),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救援命令参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所耗费用,由 A. 事故责任单位 承担。 答案 A 是正确的,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责任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应急救援所需的费用。因此,根据法规规定,应急救援队伍所耗费用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05b-f0c8-c01a-f42a4a1e971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2、在农村,当地震突然降临时( )。

A.  首要工作是保护财产其次是选择生存

B.  应迅速躲到坚固支撑物底下,再伺机跑到户外

C.  应立即躲到墙根下

解析:在农村,当地震突然降临时,应迅速躲到坚固支撑物底下,再伺机跑到户外。答案选择B。这是因为在地震发生时,躲到坚固的支撑物底下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减少被坍塌物压到的风险。待地震稍有平静时,可以选择适当时机跑到户外,避免在室内发生余震或其他危险情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fbc-97d0-c01a-f42a4a1e971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高层楼发生火灾后,不能( )。

A.  乘电梯下楼

B.  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C.  从楼梯跑下楼

解析:高层楼发生火灾后,不能( )。 A. 乘电梯下楼 B. 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C. 从楼梯跑下楼 答案:A 答案解析:在高层楼发生火灾后,乘坐电梯下楼是非常危险的行为。电梯系统可能因火灾而失效、停电或起火,这样乘坐电梯可能导致被困、受伤或丧失逃生机会。因此,在火灾发生时,应避免乘坐电梯下楼。湿毛巾堵住口鼻可以阻挡烟雾进入呼吸道,而从楼梯跑下楼是常见的火灾逃生方法之一。因此,选择选项A,表示不能乘电梯下楼。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e69-e0e0-c01a-f42a4a1e97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某研究机构的研究员王某主要从事地震的成因、活动趋势等科学研究工作,最近其所在团队得出川滇地区中长期地震活动趋势的研究成果,王某本人也因成果丰硕受邀参加该地区地震预报意见的评审。根据《防震减灾法》,王某的下列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A.  公开发表地震活动研究成果

B.  参加国际地震大会交流研究成果

C.  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

D.  向地震部门提交研究成果

解析:根据《防震减灾法》,研究员王某的行为中,(A)公开发表地震活动研究成果、(B)参加国际地震大会交流研究成果和(D)向地震部门提交研究成果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这些行为都是合法的且有益于地震预测和减灾工作的发展。选项(C)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和误导性,因此不符合法律规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1a3-1ab0-c01a-f42a4a1e971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8.火灾发展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 )个阶段。

A. 3

B. 4

C. 5

D. 6

解析:火灾发展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5个阶段。正确答案是C. 5。火灾发展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点火阶段、初燃阶段、自由燃烧阶段、燃烧极限阶段和熄灭阶段。这五个阶段描述了火灾从起火到熄灭的演化过程。因此,选项C. 5是火灾发展过程的正确划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e69-f080-c01a-f42a4a1e970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90.应急救援设施的冲淋、洗眼设施应靠近( )。

A.  休息室

B.  医务室

C.  可能发生相应事故的工作地点

解析:应急救援设施的冲淋、洗眼设施应靠近( )。 C. 可能发生相应事故的工作地点。 答案解析:选项C是正确答案。应急救援设施的冲淋、洗眼设施应靠近可能发生相应事故的工作地点。冲淋设施和洗眼设施用于紧急情况下的眼部或身体部位的冲洗,为了能够及时应对事故,这些设施应该就近设置,方便事故发生时的迅速使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05b-f898-c01a-f42a4a1e971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6.电动车着火会产生高温和大量有毒浓烟,弥漫整个楼道,此时应采取的逃生方式是( )。

A.  强行通过着火区域逃生

B.  站在楼道大声呼救

C.  关闭房门,如有烟气窜入可将毛巾打湿堵住门缝,及时报警等待救援

解析:的答案是C:关闭房门,如有烟气窜入可将毛巾打湿堵住门缝,及时报警等待救援。 这个答案是因为在电动车着火时,会产生高温和大量有毒浓烟,这些有毒烟雾会弥漫整个楼道,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强行通过着火区域逃生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导致人员受伤。站在楼道大声呼救虽然可以引起他人的注意,但不能有效阻止有毒烟雾的侵入。而关闭房门,并使用湿毛巾堵住门缝,可以有效阻止有毒烟雾进入房间,保护自己的安全,然后及时报警等待救援,这是更为安全和正确的逃生方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510e-ba50-c01a-f42a4a1e970d.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某县应急管理局对某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时发现正在作业的起重机属于国家明令淘汰产品,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于是作出责令该企业立即停止使用决定。该企业以疫情期间设备更换困难、可以通过加强监控避免事故为由拒不执行,县应急管理局决定通知供电公司停止电力供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县应急管理局采取该强制措施应提前()小时以书面形式通知该企业。

A. 24

B. 12

C. 36

解析:题目解析 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如果某县应急管理局对某企业采取强制措施,如停止电力供应,应提前一定时间通知该企业。根据题目描述,题目要求选择一个符合通知提前时间的选项。根据选项,选项A表示提前24小时通知企业,符合题目要求。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e69-b200-c01a-f42a4a1e97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6、大地震后,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次生灾害,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 ),我们应重视该灾种的防灾对策。

A.  毒气污染

B.  交通瘫痪

C.  停电、断水

D.  火灾

解析:大地震后,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次生灾害,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 ),我们应重视该灾种的防灾对策。 答案: D. 火灾 解析: 大地震发生后,城市往往会面临火灾的威胁。地震可能导致电线短路、燃气管道破裂等情况,进而引发火灾。火灾的蔓延速度快,破坏力大,对人员和建筑物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地震发生后,应该重视火灾的防灾对策,包括做好火灾预防工作、确保建筑物的防火设施完好,并且组织有效的火灾应急救援措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fbc-8c18-c01a-f42a4a1e971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我国地震专家认为:震时( ),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A.  迅速逃离

B.  就近躲避

C.  就地不动

解析:我国地震专家认为:震时( ),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答案: B. 就近躲避 解析: 在地震发生时,迅速逃离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在震动过程中,逃离的过程中存在更多的风险,如倒塌的建筑物、摔倒的物品等。我国地震专家认为,就近躲避是较好的办法,即寻找周围的结构稳固或相对安全的地方躲避,如桌子下、墙角等,以减少被倒塌物压到的风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cd-4fbc-7c78-c01a-f42a4a1e97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