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00
B、1000
C、1500
D、2000
答案:C
A、500
B、1000
C、1500
D、2000
答案:C
A. 戴好安全帽系紧帽带
B. 帽带损坏继续佩戴
C. 只要作业上方无危险就可不佩戴安全帽
D. 随意佩戴
A. 500
B. 600
C. 700
D. 800
A. 梯间防护
B. 梯间平台
C. 梯间扶手
D. 护笼
A. 铺满、铺稳
B. 铺实、铺平
C. 铺稳、铺实
D. 铺满、铺稳、铺实、铺平
A. 一道
B. 两道
C. 三道
D. 不设置
解析:
当然可以,让我们一起来深入理解这道题。
首先,这道题是关于建筑安全规范的知识点。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施工工具,用于支撑和搭建施工平台。在搭建这样的脚手架时,安全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题干中提到的“外侧立杆0.6m及1.2m高处搭设防护栏杆”,这是在讲脚手架在特定高度上需要设置防护栏杆的要求。这里的关键词是“0.6m”和“1.2m”,这两个高度是安全规范中规定的必须设置防护栏杆的位置。
现在,我们来分析每个选项:
A: 一道防护栏杆。这个选项意味着只在0.6m或1.2m的高度上设置一道防护栏杆,但实际上,根据安全规范,我们需要在两个不同的高度上设置防护。
B: 两道防护栏杆。这个选项正确地指出了在0.6m和1.2m这两个高度上都需要设置防护栏杆。这样可以确保从地面到工作平台之间有足够的防护,减少坠落的风险。
C: 三道防护栏杆。这个选项超出了规范的要求,虽然三道防护栏杆可能更安全,但题干中并没有提到需要设置这么多。
D: 不设置。这个选项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根据建筑安全规范,必须在特定高度上设置防护栏杆。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联想。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很高的脚手架上工作,如果只有一道防护栏杆,你可能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位置,以免超出防护范围。而如果有两道防护栏杆,你就可以在两个不同高度上都有安全保障,这样工作起来就会更加安心。
所以,根据建筑安全规范和这个例子,正确答案是B:两道防护栏杆。这样不仅符合规范,也能更好地保障工人的安全。
A. 75度
B. 45度
C. 60度
D. 90度
A. 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B. 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C. 拒绝治疗的
D. 事故鉴定错误的
解析:
当然可以,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这个题目。
首先,这道题考察的是关于工伤保险待遇的相关知识。工伤保险是为了保障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题干中提到的四个选项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情形:
A: 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这意味着如果职工因为某些原因不再符合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条件,比如康复后重返工作岗位,那么他们就不能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B: 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劳动能力鉴定是为了确定职工受伤后的劳动能力状况,以便决定其待遇等级。如果职工拒绝接受鉴定,可能会影响其待遇的确定。
C: 拒绝治疗的。职工在受伤后需要接受治疗,如果拒绝治疗,可能会影响其康复,进而影响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D: 事故鉴定错误的。这个选项指的是如果工伤事故的鉴定结果有误,比如将非工伤事故误鉴定为工伤,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职工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根据题目的答案D,我们可以知道,当事故鉴定错误时,职工是有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这是因为工伤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职工的权益,如果鉴定错误导致职工本应享受的待遇被剥夺,那么纠正这一错误就是合理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有一位工人,他在工作中不幸受伤,经过鉴定,他的伤情被错误地判定为非工伤。因此,他没有得到应有的医疗和经济补偿。后来,经过复查,发现原来的鉴定是错误的,他的伤情实际上是工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事故鉴定错误,他有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等。
通过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以及正确鉴定工伤事故对于保障职工权益的必要性。
A. 禁止、指令、警告和提示
B. 指令、禁止、警告和提示
C. 禁止、警告、指令和提示
D. 提示、禁止、警告和指令
A. 车工
B. 电工
C. 焊工
D. 起重司机
A. 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B. 违章生产、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C. 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
D. 违章指挥、违章生产、违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