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横向水平杆应采用扣件固定在在纵向水平杆的下方。
B、 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C、 当使用冲压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上。
D、 当使用冲压脚手板时,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00mm。
E、 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答案:BCE
A、 横向水平杆应采用扣件固定在在纵向水平杆的下方。
B、 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C、 当使用冲压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上。
D、 当使用冲压脚手板时,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00mm。
E、 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答案:BCE
A. 一次悬挑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15m。
B. 型钢悬挑梁宜采用双轴对称截面的型钢。
C. 悬挑梁钢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mm。
D. 悬挑梁尾端应至少两处及以上固定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
E. 锚固型钢悬挑梁的U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2mm。
A. 每间隔一个型钢悬挑梁外端应设置钢丝绳或钢拉杆与上一层建筑物结构进行斜拉结。
B. 钢丝绳、斜拉杆可以参与悬挑梁受力计算。
C. 悬挑钢梁悬挑段长度应不小于固定段长度的1.25倍。
D. 型钢悬挑梁固定端应采用2个(对)及以上U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与建筑结构梁板固定。
E. 当型钢悬挑梁与建筑结构采用螺栓钢压板连接固定时,钢压板尺寸不应小于100mmx10mm(宽x厚)。
A. 高度为3m的脚手架,宜采用一字形斜道
B. 高度为3m的脚手架,宜采用之字形斜道
C. 运料斜道宽度不应小于1.5m,坡度不应大于1:6
D. 人行斜道宽度不应小于1m,坡度不应大于1:3
E. 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栏杆高度应为1.5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A. 对纵、横向水平杆的强度、变形计算应考虑:永久荷载+0.9(施工荷载十风荷载)的组合
B. 对纵、横向水平杆的强度、变形计算应考虑:永久荷载+施工荷载的组合
C. 对立杆稳定应考虑:永久荷载+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和永久荷载+0.9(可变荷载十风荷载)的两种组合
D. 对立杆稳定应考虑:永久荷载+施工荷载和永久荷载十施工荷载+风荷载的两种组合
E. 对立杆的稳定只考虑竖向荷载
A. 抗弯强度和挠度
B. 抗剪强度和挠度
C. 抗压强度和挠度
D. 与立杆连接扣件的抗滑承载力
E. 地基承载力
A. 标准屈服强度不低于235N/mm2
B. 可焊性能好
C. 抗锈蚀性能好
D. 低温下抗冲击性好
E. 管壁厚度不均匀
A. 相邻竖向主框架的高差≤80mm
B. 各立杆间距≤1.5m
C. 纵向水平杆步距≤1.8m
D. 剪刀撑水平夹角满足45°-60°之间
E. 架体高度小于等于6倍楼层高
A. 支承结构与工程结构主体连接处混凝土强度满足专项方案计算值,且≥C30。
B. 每个竖向主框架所覆盖的每一楼层处应该设置一道附墙支座。
C. 防坠落装置与升降设备应共同固定在一处建筑物上。
D. 运行指挥人员到位,通讯设备正常。
E. 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相关人员到场监督。
A. 依法取得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专业承包资质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B.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可以向无专业资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出租、出售、转包或分包。
C.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拆/升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培训后上岗,可以不用持附着式脚手架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但应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
D. 负责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拆/升降作业和日常检查维修等管理工作。
E. 安装完毕后,需进行防坠试验和安装验收,并向总承包单位出具使用安全注意事项说明书、办理使用交接手续。
A. 取得营业执照、建筑施工机械租赁行业确认书,并在许可范围内从事高处作业吊篮租赁业务。
B. 与使用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明确项目负责人、安拆人员和维修人员。
C. 出租单位不用建立吊篮的安全管理档案。
D. 安拆专项方案由总包单位进行编制,出租单位进行审批。
E. 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试运行,由出租单位出具检测合格证明,并与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等单位进行联合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