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公安执法
>
刑法理论知识题库
搜索
刑法理论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甲在树丛中向仇人乙射击,连开了两枪未击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饶,甲在能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不再开枪。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刑法》第24条规定:【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正确。知识点:犯罪中止的概念-犯罪中止

Scan me!
刑法理论知识题库
甲某日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妇女钱包。抢劫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被害人是自己邻居,遂将钱包送还被害人,声称是开玩笑。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甲欲杀害乙,在持刀猛砍乙头部数刀后,感到后悔,立即又将乙送到医院抢救,但乙因失血过多死亡,甲属于犯罪中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犯罪实施过程中和犯罪行为实施后结果发生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甲对仇人王某猛砍20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后,甲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后治疗无效死亡。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李某蓄意杀害杨某。一天,李某在杨某回家途中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这时子弹用完,李某本想回去拿,却怕罪行败露,遂放弃。李某的行为是犯罪中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一天傍晚,甲在一僻静的胡同口遇见一位妇女,突然将该妇女抱住,正欲实施强奸时,附近有人走动,于是甲匆忙逃走。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甲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甲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甲害怕受刑罚,没有继续开枪,甲的行为成立犯罪未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甲蓄意盗窃,于某日深夜窜至一单位财务室,但打开保险柜后却发现里面空无分文。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甲意图杀死其邻居乙,某日甲将老鼠药投放在乙家食盐中,乙和妻子食用后,乙无大碍,乙的妻子死亡,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9.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甲在饭店用餐时,乘人不备将该饭店店堂中一个古玩摆设(价值1万元)装入衣兜中,意图据为己有,未出店门就被店员发现,当场将其抓获。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公安执法
>
刑法理论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刑法理论知识题库

甲在树丛中向仇人乙射击,连开了两枪未击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饶,甲在能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不再开枪。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刑法》第24条规定:【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正确。知识点:犯罪中止的概念-犯罪中止

分享
Scan me!
刑法理论知识题库
相关题目
甲某日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妇女钱包。抢劫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被害人是自己邻居,遂将钱包送还被害人,声称是开玩笑。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刑法》第24条规定:【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错误。知识点:犯罪中止的概念-犯罪中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甲欲杀害乙,在持刀猛砍乙头部数刀后,感到后悔,立即又将乙送到医院抢救,但乙因失血过多死亡,甲属于犯罪中止。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刑法》第24条规定:【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错误。知识点:犯罪中止的概念-犯罪中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犯罪实施过程中和犯罪行为实施后结果发生前。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刑法》第24条规定:【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正确。知识点:犯罪中止的概念-犯罪中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甲对仇人王某猛砍20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后,甲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后治疗无效死亡。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刑法》第23条规定:【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24条规定:【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错误。知识点:犯罪中止的概念-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李某蓄意杀害杨某。一天,李某在杨某回家途中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这时子弹用完,李某本想回去拿,却怕罪行败露,遂放弃。李某的行为是犯罪中止。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刑法》第23条规定:【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24条规定:【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错误。知识点:犯罪中止的概念-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一天傍晚,甲在一僻静的胡同口遇见一位妇女,突然将该妇女抱住,正欲实施强奸时,附近有人走动,于是甲匆忙逃走。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刑法》第23条规定:【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24条规定:【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错误。知识点:犯罪未遂的概念-犯罪中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甲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甲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甲害怕受刑罚,没有继续开枪,甲的行为成立犯罪未遂。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刑法》第23条规定:【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24条规定:【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错误。知识点:犯罪中止的概念-犯罪未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甲蓄意盗窃,于某日深夜窜至一单位财务室,但打开保险柜后却发现里面空无分文。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刑法》第23条规定:【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正确。知识点:犯罪未遂的概念-犯罪未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甲意图杀死其邻居乙,某日甲将老鼠药投放在乙家食盐中,乙和妻子食用后,乙无大碍,乙的妻子死亡,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刑法》第23条规定:【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错误。知识点:犯罪未遂的概念-犯罪未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9.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甲在饭店用餐时,乘人不备将该饭店店堂中一个古玩摆设(价值1万元)装入衣兜中,意图据为己有,未出店门就被店员发现,当场将其抓获。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刑法》第23条规定:【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错误。知识点:犯罪未遂的概念-犯罪未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ce-d126-31f0-c097-9280450f5e0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