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非法持有毒品罪
B、 容留他人吸毒罪的
C、 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D、 包庇吸毒、贩毒
答案:AB
解析:题目解析:选AB。题干中提到“非法持有毒品的种类、数量等犯罪情节,综合考虑被告人缴纳罚金的能力,决定罚金数额”,说明该题是在讨论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和量刑标准。因此,选项A“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正确的,而选项B“容留他人吸毒罪的”也是构成毒品犯罪的一种,与选项A类似。而选项C“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和选项D“包庇吸毒、贩毒”与该题的内容不符,因此不正确。
A、 非法持有毒品罪
B、 容留他人吸毒罪的
C、 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D、 包庇吸毒、贩毒
答案:AB
解析:题目解析:选AB。题干中提到“非法持有毒品的种类、数量等犯罪情节,综合考虑被告人缴纳罚金的能力,决定罚金数额”,说明该题是在讨论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和量刑标准。因此,选项A“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正确的,而选项B“容留他人吸毒罪的”也是构成毒品犯罪的一种,与选项A类似。而选项C“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和选项D“包庇吸毒、贩毒”与该题的内容不符,因此不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题目解析:该题主要考察对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综合考虑和量刑适用的理解。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犯罪事实、量刑情节、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认罪悔罪表现等因素都需要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决定量刑,并非只是从宽或从严地适用缓刑。因此,选项B错误。
A. 云南省昆明市
B. 山东省东营市
C. 北京市
D. 山东省济宁市
解析:题目解析:该题主要考察对于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的了解。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山东省东营市和济宁市均被评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而云南省昆明市和北京市并不在该名单之中。因此,选项BD是正确的。
A. 非法持有毒品罪
B. 容留他人吸毒罪的
C. 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D. 包庇吸毒、贩毒
解析:题目解析:该题主要考察对于非法持有毒品罪和罚金数额的了解。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犯罪情节,可以综合考虑被告人缴纳罚金的能力,决定罚金数额。因此,选项AB是正确的。而选项C和D与罚金数额的相关规定无关。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题目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刑法的相关规定的掌握程度。刑法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 海洛因、甲基苯丙胺五十克或者其它毒品数量达到数量大起点的,量刑起点为十年有期徒刑,故选B。
A. 华佗本草拾遗
B. 张仲景本草纲目
C. 李时珍伤害杂病论
D. 陈藏器本草纲目
E. 以上都不对
解析:题目解析:本题考查对于鸦片药用价值的历史渊源的了解程度。据历史记载,最早记录鸦片药用价值的文献是《神农本草经》,而本题中给出的选项都不是,故选E。
A. 李某两年内,2次容留他人吸毒
B. 王某在自己家中容留2人吸毒一次
C. 方某为招揽生意而容许顾客在场所内吸食、注射毒品
D. 专门开设地下烟馆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并收取场地使用费
解析:题目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容留他人吸毒的相关法律规定的掌握程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容留他人吸毒是指有条件、故意地允许他人在自己的房屋、场所或者车辆内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选项A只容留2次,不满足行为的条件;选项B只是自己家中容留2人吸毒,不算容留他人吸毒;选项C和D中,C是为招揽生意容许顾客在场所内吸食、注射毒品,D则是专门开设地下烟馆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满足容留他人吸毒的行为,故选CD。
A. 马云
B. 黄云
C. 梁云
解析:题目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国家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这个职位信息,可以排除选项A中的“马云”,因为马云并非公安部门官员,选项B中的“黄云”也不符合公安部门官员的身份,只有选项C中的“梁云”符合题干要求,因此答案为C。
A. 1998
B. 1999
C. 2000
D. 2001
解析:题目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展期最长、观众最多、规格最高、社会反响最大、教育效果最好、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展览”可以推测这次展览的规模和影响力都非常大,因此应该是一次重要的事件,而根据选项中的年份,只有A选项中的“1998年”符合时间上的条件,因此答案为A。
A. 1995 中华之剑
B. 2001 重生
C. 2014 湄公河行动
D. 2019 破冰行动
解析:题目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反映中国禁毒工作的《()》大型纪录片”可以推测出这是一部反映中国禁毒工作的纪录片,而根据选项中的年份,只有A选项中的“1995年”符合条件,而选项A中的“中华之剑”也恰好是一部反映中国禁毒工作的纪录片,因此答案为A。
A. 1830
B. 1730
C. 1829
D. 1729
解析:题目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中国禁烟历史的起点。雍正年间是清朝的一个历史时期,因此答案应该是在1729年,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