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6
B、114
C、112
D、118
答案:C
A、116
B、114
C、112
D、118
答案:C
A. trust—untrust
B. untrust—dmz
C. trust—local
D. untrust—trust
A. 共享树里所有组的初始组播流都通过RP转发到接收者
B. 一个RP可以同时伟多个组播服务,一个组播组能对应多个RP
C. RP可以负责几个或者所有组播组的转发,网络中可以有一个RP
D. 所有该组成员和向该组发送组播数据的组播源都向唯一的RP汇聚
A. 如果接收端口的网络类型为点对点类型或者虚链路,则不检查Network Mask字段
B. 所接收的Hello报文中RouterDeadIntera1字段必须和接收端口的配置一致
C. 如果接收端口的网络类型是广播型,点到多点或者NBMA,所接收的HelLo报文中Network Mask字段和接口端的可以不一致
D. 所接收的He1o报文中Options字段中的E—bit必须和相关区域的配置一致
A. LSA Update报文
B. LSA Request报文
C. DD 报文
D. Hel1o报文
A. 100ms
B. 1000ms
C. 5s
D. 10s
A. 静态配置BFD会话是指通过命令行,手工配置BFD会话参数,包括本地标识符和远端标识符等
B. 系统通过配置本地和远端标识符的方式来区分静态BFD会话和动态BFD会话
C. 动态建立BFD会话时,系统会动态分配本地标识符
D. 检测采用静态路由实现三层互通的网络时,只能采用动态方式建立BFD会话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解析这道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BFD(双向转发检测)的基本概念:它是一种快速故障检测机制,用于监控网络链路的状态。 现在来看每个选项: A: 静态配置BFD会话是指通过命令行,手工配置BFD会话参数,包括本地标识符和远端标识符等。 - 这个描述是正确的。静态配置意味着手动设置参数,以确保BFD会话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B: 系统通过配置本地和远端标识符的方式来区分静态BFD会话和动态BFD会话。 - 这个描述也是正确的。本地和远端标识符确实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BFD会话。 C: 动态建立BFD会话时,系统会动态分配本地标识符。 - 这个描述同样正确。在动态建立过程中,系统会自动分配本地标识符。 D: 检测采用静态路由实现三层互通的网络时,只能采用动态方式建立BFD会话。 - 这个描述是错误的。实际上,在静态路由场景中,既可以使用静态方式也可以使用动态方式建立BFD会话,并非只能采用动态方式。 因此,正确答案是 D。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你在家里有一条固定的路线去学校(相当于静态路由),你可以每天自己决定出发时间和路线细节(静态BFD会话),也可以让智能手表帮你规划路线并提醒你出发时间(动态BFD会话)。无论哪种方式,都能让你准时到达学校。因此,在静态路由场景中,两种方式都是可行的。
A. 距离本设备最近的ABR到ASBR的开销与ASBR到该路由目的地址开销之和
B. 本设备到相应的ASBR的开销与ASBR到该路由目的地址的开销之和
C. 本设备到相应的ASBR的开销
D. ASBR到该路由目的地址的开销
A. Link Type可以用来描述到未梢网络的连接,即SubNet
B. Link Type可以用来描述到中转网络的连接,即TranNet
C. Link Type可以用来描述到另一台路由器的点到点连接,即p2p
D. Link Type可以用来描述虚连接,即VlinkE、Link Type可以用来描述到另外路由器组的点到多点连接,即p2mp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道题,并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 题目背景 在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中,路由器会生成一个称为Router-LSA(链路状态通告)的数据结构,用于描述路由器与周围网络或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Router-LSA中包含不同的链路类型,每种链路类型代表了一种特定的网络连接方式。 ### 选项分析 **A: Link Type可以用来描述到未梢网络的连接,即SubNet** - **解释**: 这是正确的。例如,你的家庭路由器连接到互联网的部分就是一种SubNet类型的连接。 **B: Link Type可以用来描述到中转网络的连接,即TransNet** - **解释**: 这也是正确的。例如,路由器连接到某个中间网络(如公司的局域网),这种连接就是TransNet类型。 **C: Link Type可以用来描述到另一台路由器的点到点连接,即P2P** - **解释**: 同样正确。例如,两台路由器之间通过专用线路直接相连,这就是P2P连接。 **D: Link Type可以用来描述虚连接,即Vlink** - **解释**: 这是错误的。虚连接(Virtual Link)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会被描述,但它并不属于基本的链路类型。虚连接是一种特殊的配置方式,用来绕过某个区域中的传输问题,而不是标准的链路类型。 **E: Link Type可以用来描述到另外路由器组的点到多点连接,即P2MP** - **解释**: 这也是正确的。例如,在广播网络或多点接入网络中,一台路由器可以与多个其他路由器连接,这种连接就是P2MP类型。 ### 最终答案 根据上述分析,选项D描述了虚连接(Vlink),而虚连接并不是基本的链路类型之一。因此,正确答案是D。 希望这些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A. IS-IS
B. BGP
C. OSPF
D. RIP
解析:好的!我们来一起解析这道题。 题目问的是“以下路由协议中,哪一种协议不属于IGP”。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内部网关协议)的概念:IGP是指在一个自治系统(AS)内部使用的路由协议。常见的IGP包括: - A: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的协议) - C: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 D: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 这些协议都是在同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协议。 而B选项中的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是一种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外部网关协议)。它主要用于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因此,BGP不属于IGP。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 假设你在一个大公司工作,公司内部有多个部门(相当于自治系统内部的不同网络)。部门之间传递信息用的是内部邮件系统(相当于IGP),比如IS-IS、OSPF或RIP。但如果你需要和其他公司的同事沟通,则需要用外部邮件系统(相当于EGP),也就是BGP。 所以,正确答案是 B: BGP。
A. 虚连接可以穿越Stub区域
B. 如果将一个区域配置成为Stub区域,则该区域中的所有路由器都要配置Stub区域属性
C. 骨干区域可以配置成为Stub区域
D. Stub区域可以存在ASBR
解析:好的,我们来一起分析这道题。 题目问的是关于配置Stub区域需要注意的事项,正确选项是B:如果将一个区域配置成为Stub区域,则该区域中的所有路由器都要配置Stub区域属性。 ### 解析每个选项: **A: 虚连接可以穿越Stub区域** - **错误原因**:虚连接(Virtual Link)不能穿越Stub区域。虚连接是为了绕过断开的物理链路而建立的一条逻辑上的直连路由。而Stub区域的设计目的是简化路由表,并不支持5类LSA,因此虚连接无法穿越Stub区域。 **B: 如果将一个区域配置成为Stub区域,则该区域中的所有路由器都要配置Stub区域属性** - **正确原因**:配置为Stub区域时,该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都必须知道这是一个Stub区域,否则会造成路由信息的混乱。也就是说,整个区域的路由器需要一致地进行配置,才能确保正常工作。 **C: 骨干区域可以配置成为Stub区域** - **错误原因**:骨干区域(Area 0)是OSPF的核心区域,负责汇总和传递其他区域的信息。而Stub区域的设计是简化路由表,不接收外部路由信息。如果把骨干区域配置成Stub区域,会导致路由信息无法在各区域之间正常传递,造成网络问题。 **D: Stub区域可以存在ASBR** - **错误原因**:ASBR(Autonomous System Boundary Router)是指域边界路由器,它引入了外部路由信息。而Stub区域的定义是不接收任何外部路由信息的,因此Stub区域内不允许存在ASBR。 ### 生动例子: 想象一下,你和你的朋友们组成一个团队(相当于一个区域),你们计划去旅游。如果决定只去一个简单的公园(相当于配置为Stub区域),那么团队里的每个人都需要知道这个计划,否则有人会误以为要去爬山或者去海边,这样就乱套了(对应于所有路由器都需要配置Stub属性)。同样,如果核心组织者(相当于骨干区域)也想去简单公园,那其他成员可能会找不到他,因为核心组织者通常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事情(相当于骨干区域不能配置为Stub区域)。 希望这个解析和例子能帮你更好地理解这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