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比武竞赛
>
巴拉素救护队练习题库
搜索
巴拉素救护队练习题库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氮气、氧气和瓦斯。

答案:B

解析:题目解析 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氮气、氧气和瓦斯。 答案解析:正确答案是 B.错误。 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通常是氮气和氧气,瓦斯只是其中的一种有害气体。瓦斯的浓度升高可能引发爆炸等危险,但它并不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巴拉素救护队练习题库
用万用表测量交流电压时,黑表笔应插入[ ]插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88d-5160-c039-62ee4670001c.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煤层顶板有含水层和水体存在时应当[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960-31c0-c039-62ee467000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 文件要求:煤矿必须确保安全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系统正常运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a6d-b9c0-c039-62ee4670004c.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氧气呼吸器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3个月及以上没有使用的,须更换新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否则氧气呼吸器只能应急使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a6d-b1f0-c039-62ee4670001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入井人员乘罐时,要服从井口把钩人员指挥,自觉遵守入井检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a6d-9e68-c039-62ee4670004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掘进巷道时的通风叫掘进通风。其主要特点是[ ],本身不能形成通风系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88d-5930-c039-62ee467000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708号)规定: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配备必要的[ ]、排水、通风,以及危险物品稀释、掩埋、收集等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88d-70a0-c039-62ee467000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某救护队员在一段较规则的梯形(如图)水沟中放一只测水浮标,测得浮标5秒内移动了1.5米的距离,水沟的阻力系数为0.8,则水沟的过水量[ ]立方米/分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88d-3dd8-c039-62ee4670002e.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 ]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960-1a50-c039-62ee4670001e.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在探放水钻进时,发现[ ]等突(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应当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汇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区域的人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960-1a50-c039-62ee46700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比武竞赛
>
巴拉素救护队练习题库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手机预览
巴拉素救护队练习题库

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氮气、氧气和瓦斯。

答案:B

解析:题目解析 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氮气、氧气和瓦斯。 答案解析:正确答案是 B.错误。 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通常是氮气和氧气,瓦斯只是其中的一种有害气体。瓦斯的浓度升高可能引发爆炸等危险,但它并不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巴拉素救护队练习题库
相关题目
用万用表测量交流电压时,黑表笔应插入[ ]插孔。

A. A. "-"

B. B. "+"

C. C. "O"

解析:题目解析 用万用表测量交流电压时,黑表笔应插入[ ]插孔。 答案:A 解析:在交流电路中,通常用黑色表笔连接电路的负极,也就是电位较低的一侧,因此应将黑表笔插入 "-" 插孔,以确保正确地测量电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88d-5160-c039-62ee4670001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煤层顶板有含水层和水体存在时应当[ ]。

A. A.观测垮落带

B. B.导水裂缝带

C. C.弯曲带发育高度

D. D.进行专项设计

E. E.确定安全合理的防隔水(岩)柱厚度

解析:题目解析 煤层顶板有含水层和水体存在时应当选择答案ABCDE。这是因为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如果煤层顶板存在含水层和水体,需要进行多方面的防治工作。具体解析如下: A. 观测垮落带:观测垮落带的情况可以帮助监测地质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垮落事故。 B. 导水裂缝带:导水裂缝带的存在可能导致水体聚集,选择合适位置布置导水管道,以减少水体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C. 弯曲带发育高度:含水层和水体的存在可能导致煤层顶板的弯曲变形,需要确定弯曲带的发育高度,以预防地质灾害。 D. 进行专项设计:针对含水层和水体的情况,需要进行专项设计,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确保开采安全。 E. 确定安全合理的防隔水(岩)柱厚度:为了保障矿井开采安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防隔水(岩)柱的厚度,以防止水体渗漏和垮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960-31c0-c039-62ee467000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 文件要求:煤矿必须确保安全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系统正常运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a6d-b9c0-c039-62ee4670004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氧气呼吸器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3个月及以上没有使用的,须更换新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否则氧气呼吸器只能应急使用。

解析:题目解析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的答案选择为错误(B)。题目中描述如果氧气呼吸器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3个月及以上没有使用,就需要更换新的二氧化碳吸收剂。然而,氧气呼吸器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并不是基于时间来更换的,而是根据其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频率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因此,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错误(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a6d-b1f0-c039-62ee4670001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入井人员乘罐时,要服从井口把钩人员指挥,自觉遵守入井检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a6d-9e68-c039-62ee4670004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掘进巷道时的通风叫掘进通风。其主要特点是[ ],本身不能形成通风系统。

A. A.使用机械通风

B. B.需要使用风筒

C. C.只有一个出口

D. D.风量不好调节

解析:掘进巷道时的通风叫掘进通风。其主要特点是只有一个出口,本身不能形成通风系统。答案:C. 只有一个出口。 解析:掘进巷道时的通风通常只有一个出口,这是因为在掘进过程中,通风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巷道的入口或出口产生气流,这样可以帮助排除尘埃和有害气体。选项 C 描述了掘进通风的主要特点,即只有一个出口,这与通风系统的形成有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88d-5930-c039-62ee467000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708号)规定: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配备必要的[ ]、排水、通风,以及危险物品稀释、掩埋、收集等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

A. A.消防

B. B.监控

C. C.灭火

解析:题目解析 同样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的规定,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和危害,配备必要的灭火、排水、通风等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在这个上下文中,正确的答案是"C.灭火",因为灭火器材是应对火灾等紧急情况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扑灭初期火灾,避免事故扩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88d-70a0-c039-62ee467000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某救护队员在一段较规则的梯形(如图)水沟中放一只测水浮标,测得浮标5秒内移动了1.5米的距离,水沟的阻力系数为0.8,则水沟的过水量[ ]立方米/分钟。

A. A.2.4

B. B.2.8

C. C.3.6

解析: 题目解析:题目给出了一个梯形水沟中的浮标移动的距离和水沟的阻力系数,要求计算水沟的过水量。水沟的过水量可以用浮标的移动速度与阻力系数的乘积来表示。 答案选项C:3.6立方米/分钟。这个选项的解释是,浮标移动的速度乘以阻力系数,即1.5米/5秒 × 0.8 = 0.24米/秒 × 60秒 = 14.4米/分钟,约等于3.6立方米/分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88d-3dd8-c039-62ee4670002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 ]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

A. A.火灾性质

B. B.灾区通风

C. C.空气温度

D. D.瓦斯

E. E.风量大小

解析:题目解析 在井下发现火灾时,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灭火和控制火势,然后迅速报告。答案中的选项ABD涵盖了这些关键方面: A. 火灾性质:了解火灾的性质有助于采取正确的灭火方法。 B. 灾区通风:通风可以帮助排除烟雾、瓦斯等有害气体,提供更好的作业环境。 D. 瓦斯:考虑到瓦斯的存在可能加剧火灾,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960-1a50-c039-62ee4670001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在探放水钻进时,发现[ ]等突(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应当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汇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区域的人员。

A. A.煤岩松散

B. B.片帮

C. C.来压

D. D.顶钻

E. E.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

解析:题目解析 在探放水钻进时,发现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等突(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应当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汇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区域的人员。选项ABCDE解析如下: A. 煤岩松散:煤岩松散可能会引发水突,但这并不是题目中描述的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的直接征兆。 B. 片帮:片帮意味着岩层剥离,可能会导致水突,但题目中描述的征兆更加明确,是指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 C. 来压:来压是指顶板向下挤压,也可能引发水突,但题目中描述的是水压、水量增大的情况。 D. 顶钻:顶钻可能会干扰地下水流,但题目描述的是水突征兆,与钻探方式关系不大。 E. 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这是正确选项,直接对应题目中描述的突然增大的水征兆,是应当立即停止钻进的合理理由。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d60-f960-1a50-c039-62ee46700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