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镰刀
B、 锤子
C、 斧头
D、 锄头
答案:AB
解析:解析:党徽是代表一个政党的徽号。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锤头是工人的劳动工具,象征着工人阶级;镰刀是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农民阶级。
A、 镰刀
B、 锤子
C、 斧头
D、 锄头
答案:AB
解析:解析:党徽是代表一个政党的徽号。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锤头是工人的劳动工具,象征着工人阶级;镰刀是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农民阶级。
A. 上海法租界
B. 西柏坡
C. 浙江嘉兴
D. 遵义
解析:解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召开。
故正确答案为AC。
A. 集体领导
B. 民主集中
C. 个别酝酿
D. 会议决定
解析:解析:《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十条第五款规定:”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A.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 中国工农联盟的先锋队
C.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D.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先锋队
解析:解析:《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提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A. 发展中国
B. 发展马克思主义
C. 发展社会主义
D.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析:解析: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党章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A.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 中国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先锋队
C.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D. 中国全民族的先锋队
解析:解析: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强调,在发展党员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共产主义主张而奋斗的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可以入党。
A. 召开地点是延安
B. 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C. 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
D. 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最后一次代表大会
解析:解析:A项正确,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B项正确,中共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政治路线阐明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阐明了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C项正确,中共七大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D项正确,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
A. 打倒军阀
B. 推翻帝国主义
C. 实现共产主义
D. 统一中国
解析:解析: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是一次特点鲜明、开拓创新的党代会,它在党的历史上书写了数个具有奠基性的”第一”。党的二大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B. 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C. 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起点
D.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解析:解析:1978年12月18日-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A.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者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
B. 发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剩余价值
C. 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 领导俄国取得革命的胜利,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解析:解析:A项正确,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一国胜利”理论的提出,是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重大发展。提出这一理论的基本依据,就是时代特征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B项错误,列宁依据《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对帝国主义作了一个有根据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指出它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揭露了它的溃疡以及它必然灭亡的条件。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产生了列宁的著名原理:在帝国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可能在个别的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其所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划时代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剩余价值是马克思提出的。C项错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它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又称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D项正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运用于俄国,建立了不同于第二国际各国党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又积极探索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A. 组织纪律
B. 军事纪律
C. 群众纪律
D. 保密纪律
解析:解析:党的纪律随着党的事业的胜利与发展,其内容也在不断随之变化。取得政权以前主要有:组织纪律、军事纪律、群众纪律和保密纪律等。执政以后内容扩展: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等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