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经验判断法适用于短期预测
B、 经验判断法不如定量方法可靠
C、 经验判断法要求管理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D、 经验判断法是一种定性的方法
答案:ACD
解析:解析:经验判断法属于定性的主观预测方法(D正确)。经验判断法是一种最简单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它的做法是让组织中的中高层管理者凭借自己过去积累的工作经验以及个人的直觉,对组织未来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结构等状况进行估计。由于这种方法主要是凭借管理者的主观感觉和经验来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因此,它主要适用于短期预测,以及那些规模较小或经营环境相对稳定、人员流动率不太高的组织(A正确),同时,使用这种方法,还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否则很难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C正确)。
A、 经验判断法适用于短期预测
B、 经验判断法不如定量方法可靠
C、 经验判断法要求管理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D、 经验判断法是一种定性的方法
答案:ACD
解析:解析:经验判断法属于定性的主观预测方法(D正确)。经验判断法是一种最简单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它的做法是让组织中的中高层管理者凭借自己过去积累的工作经验以及个人的直觉,对组织未来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结构等状况进行估计。由于这种方法主要是凭借管理者的主观感觉和经验来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因此,它主要适用于短期预测,以及那些规模较小或经营环境相对稳定、人员流动率不太高的组织(A正确),同时,使用这种方法,还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否则很难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C正确)。
A. 稳定本币汇率
B. 维持国际资信和投资环境
C. 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D. 稳定本国物价
解析:解析:该题考查国际储备的功能,维持国际资信和投资环境:当向国外举债时,国外债权人在进行信用评估时,要把债务国的国际储备数量和增减趋势作为重要的因素。
A. 劳动力需求增加
B. 劳动力供给减少
C. 工资水平上升
D. 劳动力供给增加
解析:解析:两家新公司即将在当地大量招收生产工人时,该地区劳动力供给不变,劳动力需求增加,即供给曲线不变,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工资率上升,就业量增加。
A. 对冲
B. 买空
C. 套利
D. 投机
解析:解析:投资者借入资金买入标的资产,称为买空。当预测标的资产价格会上涨时,执行买空操作;借入资金以低价买入标的资产,标的资产价格上涨后,用卖出标的资产的资金平仓,可以达到盈利的目的。但是,如果预测与实际结果不符,标的资产价格下跌,则买空者将出现亏损。根据题干的描述,钱先生的操作方式属于买空。
A. 2 000
B. 3 000
C. 4 000
D. 5 000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经济订货批量的计算。
A. 资源配置
B. 资源配置制度
C. 资源配置理论
D. 资源配置方式
解析:资源配置是指社会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因此,正确的选项是A. 资源配置。
A. 0.57
B. 0.48
C. 1.1
D. 2.08
解析:弧弹性公式为弧弹性系数(Elasticity)=(Q2 - Q1)/ [(Q2 + Q1)/2] / (P2 - P1)/ [(P2 + P1)/2],其中Q为数量,P为价格。根据题意,需求减少了12%,代入弧弹性公式计算,得到的弹性系数为0.57。因此,正确的选项是A. 0.57。
A.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抬高价格时的销售收入增加。
B.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时,抬高价格时的销售收入增加。
C.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降低价格时的销售收入增加
D.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时,降低价格时的销售收入增加。
解析:企业实现薄利多销政策的理论基础是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降低价格时的销售收入增加。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的需求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降低价格能够带动销售增加,从而实现薄利多销。因此,正确的选项是C.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降低价格时的销售收入增加。
A. 国内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总收入
B. 国内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生产总值
C. 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D. 国内生产总值仅具有价值形态
解析:题目解析 正确答案是 C。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选项 A 和 B 中提到的名称并非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正式称谓,而选项 D 则过于简化,国内生产总值不仅仅是具有价值形态,还包括实物形态。
A. l=S+(T-G)+(M-X)
B. l=S+T-G+M
C. l=S+(T-G)
D. l=S+(M-X)
解析:题目解析 正确答案是 C。在三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表达为 l = S + (T - G),其中 l 代表储蓄,S 代表私人储蓄,T 代表税收,G 代表政府支出。这个表达式表示储蓄等于私人储蓄加上政府的储蓄(税收减去支出)。选项 C 描述了这个恒等关系。
A.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
B. 消费函数大于储蓄函数
C. 消费函数小千储蓄函数
D.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对数
解析:题目解析 正确答案是 A。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即总收入减去总消费等于储蓄。这是因为个体在面临收入时,可以选择用于消费或储蓄。选项 B 和 C 错误地表明了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而选项 D 提到的对数关系不符合常见的消费和储蓄函数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