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于串联电容器的总容量;
B、 小于并联电容器中最小的一只电容器的容量;
C、 等于并联电容器电容量的和;
D、 等于并联电容器各电容量倒数之和的倒数。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并联电容器总容量的题目。我们需要根据电容器的并联特性来判断各个选项的正确性。
首先,理解电容器并联的基本性质:
当电容器并联时,它们的总电容等于各个电容器电容量的和。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小于串联电容器的总容量):这个选项涉及到串联电容器,而题目讨论的是并联电容器,因此A选项与题目不符,错误。
B选项(小于并联电容器中最小的一只电容器的容量):这个选项与并联电容器的基本性质相悖,因为并联电容器的总电容是各个电容器电容量的和,必然大于或等于其中任何一个电容器的电容,错误。
C选项(等于并联电容器电容量的和):这个选项正确描述了并联电容器总电容的计算方法,符合并联电容器的基本性质,正确。
D选项(等于并联电容器各电容量倒数之和的倒数):这个选项描述的是串联电容器总电容的计算方法(串联时,总电容的倒数等于各个电容器电容的倒数之和),与并联电容器不符,错误。
综上所述,C选项(等于并联电容器电容量的和)是正确答案,因为它准确描述了并联电容器总电容的计算方法。
A、 小于串联电容器的总容量;
B、 小于并联电容器中最小的一只电容器的容量;
C、 等于并联电容器电容量的和;
D、 等于并联电容器各电容量倒数之和的倒数。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并联电容器总容量的题目。我们需要根据电容器的并联特性来判断各个选项的正确性。
首先,理解电容器并联的基本性质:
当电容器并联时,它们的总电容等于各个电容器电容量的和。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小于串联电容器的总容量):这个选项涉及到串联电容器,而题目讨论的是并联电容器,因此A选项与题目不符,错误。
B选项(小于并联电容器中最小的一只电容器的容量):这个选项与并联电容器的基本性质相悖,因为并联电容器的总电容是各个电容器电容量的和,必然大于或等于其中任何一个电容器的电容,错误。
C选项(等于并联电容器电容量的和):这个选项正确描述了并联电容器总电容的计算方法,符合并联电容器的基本性质,正确。
D选项(等于并联电容器各电容量倒数之和的倒数):这个选项描述的是串联电容器总电容的计算方法(串联时,总电容的倒数等于各个电容器电容的倒数之和),与并联电容器不符,错误。
综上所述,C选项(等于并联电容器电容量的和)是正确答案,因为它准确描述了并联电容器总电容的计算方法。
A. 动能;
B. 机械能;
C. 化学能;
D. 光能。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发电机工作原理的基础知识。
A. 动能:动能通常指的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虽然动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例如通过电磁感应),但这并不是发电机直接转换的对象。
B. 机械能:这是正确答案。发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旋转磁场来切割线圈中的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产生电流。提供给发电机的原动力(如水轮机、蒸汽轮机等)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 化学能:化学能通常是电池或燃料电池中发生的能量转换类型,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发电机。
D. 光能:光能通常用于光伏效应,即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过程。这不是传统发电机的工作方式。
因此,正确答案是B,即发电机发出的电能是由机械能转换来的。
A. 黄绿红;
B. 黄红绿;
C. 红绿黄;
D. 绿红黄。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交流电三相相色涂刷顺序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标准的相色规定来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首先,理解题目背景:在电力系统中,为了区分A、B、C三相,通常会为它们涂刷不同的颜色。这是为了确保操作和维护人员能够迅速且准确地识别每一相。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黄绿红):根据电力系统的标准规定,A相通常涂刷黄色,B相涂刷绿色,C相涂刷红色。因此,A选项(黄绿红)符合这一标准。
B选项(黄红绿):此选项的相色顺序与标准不符,B相和C相的颜色被颠倒了。
C选项(红绿黄):此选项的相色完全颠倒了顺序,不符合标准。
D选项(绿红黄):同样,此选项的相色顺序也不符合电力系统的标准规定。
综上所述,根据电力系统对三相交流电相色的标准涂刷规定,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黄绿红)。
A. 瞬时值;
B. 最大值;
C. 有效值;
D. 平均值。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电气设备铭牌上标注的电压和电流数值的意义。
解析如下:
A. 瞬时值——瞬时值指的是某一时刻的电压或电流的具体数值,在不断变化的交流电中,瞬时值每一时刻都可能不同,因此铭牌上不会标注瞬时值。
B. 最大值——虽然某些场合会标注最大值(如电路设计时考虑的最大允许值),但是通常铭牌上标注的不是最大值,因为最大值仅在特定条件下出现,并不能代表设备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特性。
C. 有效值——这是正确答案。电气设备铭牌上的电压和电流数值通常是额定值,即设备在正常运行时的工作电压和电流。对于交流电而言,这些额定值是以有效值(RMS值)来表示的。有效值可以准确地反映交流电做功能力的大小,便于进行功率计算和其他电气参数的确定。
D. 平均值——平均值通常用于描述脉动直流电或者非正弦波形的某个周期内的平均效果,在交流电的情况下,平均值的概念并不适用于描述电气设备的额定工作状态。
综上所述,选择C(有效值)作为答案是因为有效值能更好地反映设备在额定工作条件下的实际性能和负载能力。
A. 串联一个12欧姆的电阻;
B. 串联一个20欧姆的电阻;
C. 串联一个10欧姆的电阻;
D. 并联一个10欧姆的电阻。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电路分压和分流原理的应用题。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方法,使额定电压为100V的设备能在220V的电路中正常工作。
首先,理解设备的工作条件:设备的额定电压是100V,额定电流是10A。这意味着设备在100V的电压下,会正常工作并消耗10A的电流。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串联一个12欧姆的电阻):串联电阻可以分压。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电阻值,使得设备两端的电压为100V,而剩余的电压(120V)降在这个电阻上。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上的电压降等于电阻乘以电流,即 R×I=120V。由于设备消耗10A电流,所以 R=
10A
120V
=12Ω。这符合A选项。
B选项(串联一个20欧姆的电阻):如果串联20Ω的电阻,那么电阻上的电压降会更大,导致设备两端的电压低于100V,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C选项(串联一个10欧姆的电阻):如果串联10Ω的电阻,那么电阻和设备会平分220V的电压,即各自得到110V,设备仍然不能正常工作。
D选项(并联一个10欧姆的电阻):并联电阻会分流,但不会影响设备两端的电压。在220V的电压下,设备会直接过压,可能损坏。
综上所述,为了使设备在220V的电路中正常工作,我们需要串联一个12Ω的电阻来分压。因此,正确答案是A。
A. 充电电流大;
B. 容器的容积大;
C. 电容器的容抗小;
D. 极板上的储存电荷多。
解析:在电容C相同的情况下,电容器电压越高,说明: D选项正确。极板上的储存电荷多。因为电容器的电荷量Q与其电容C和电压V的关系为Q = CV,在电容C一定时,电压V越高,储存的电荷量Q就越多。 A选项错误。充电电流大与否不仅与电压有关,还与充电时间等因素相关,不能单纯由电压高低判断。 B选项错误。电容器的“容积”通常不用来描述电容器,且电容大小与电压无关。 C选项错误。容抗Xc与电容C和频率f有关,公式为Xc = 1/(2πfC),与电压V无关。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
A. 2R;
B. 1/2R;
C. 4R;
D. 1/4R。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电功率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电功率(P)的计算公式:P=
R
U
2
,其中U是电压,R是电阻。
题目中给出两台设备的额定功率相同,但额定电压不同。设额定电压为110V的设备的电阻为R,我们需要找出额定电压为220V的设备的电阻。
对于额定电压为110V的设备,其功率可以表示为:P=
R
110
2
对于额定电压为220V的设备,设其电阻为R',其功率也可以表示为:P=
R
′
220
2
由于两台设备的额定功率相同,所以我们可以将两个功率公式相等来求解R':
R
110
2
=
R
′
220
2
解这个方程,我们得到:
R
′
=4R
所以,额定电压为220V的设备的电阻是额定电压为110V的设备电阻的4倍,选项C正确。
A. 吸力;
B. 斥力;
C. 零;
D. 不变的力。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具体来说是三个平行放置的导体流过相同方向电流时的受力情况。
根据安培定律(Ampère's force law),当两段平行的直导线中流过同向电流时,它们之间会产生吸引力;如果流过反向电流,则会产生排斥力。但是在这个题目中,有三根导体,并且流过的电流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当考虑中间导体与两侧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
中间导体与左侧导体之间由于同向电流产生吸引力。
中间导体与右侧导体之间同样由于同向电流产生吸引力。
这两个吸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理论上会互相抵消,导致中间导体实际上不受净力的作用,即所受合力为零。
所以正确答案是C. 零。
A. 串联;
B. 并联;
C. 混联;
D. 其他连接。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电容器连接方式的题目。电容器可以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来改变其总电容量。我们需要理解这两种连接方式的基本特性来解决这个问题。
串联电容器:当电容器串联时,它们的总电容量的倒数等于各个电容器电容量的倒数之和。即,总电容C_total = 1 / (1/C1 + 1/C2 + ... + 1/Cn),其中C1, C2, ..., Cn是各个电容器的电容量。因此,串联会导致总电容量减小。
并联电容器:当电容器并联时,它们的总电容量等于各个电容器电容量的总和。即,总电容C_total = C1 + C2 + ... + Cn。因此,并联会增加总电容量。
现在,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的选项:
A. 串联:如上所述,串联会导致总电容量减小,因此不能通过串联三个10F的电容器来获得30F的总电容量。
B. 并联:根据并联电容器的特性,三个10F的电容器并联后的总电容量是30F(10F + 10F + 10F = 30F),符合题目要求。
C. 混联:混联(即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情况复杂,且通常不会简单地增加总电容量到三个电容器电容量的总和。因此,混联不是获得30F电容量的直接方法。
D. 其他连接:这个选项是一个笼统的备选,但根据电容器的连接方式,我们知道只有串联和并联两种基本方式,且串联不符合题目要求,因此“其他连接”也不是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为了获得30F的电容量,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是将三个10F的电容器并联。因此,正确答案是B。
A. 构成电流回路;
B. 获得两种电压;
C. 使不对称负载相电压对称;
D. 使不对称负载功率对称。
解析:在三相四线制电路中,中线(通常称为中性线或N线)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确保即使在负载不对称的情况下,各相的相电压(即负载两端的电压)也能保持对称,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使不对称负载相电压对称”。
解析每个选项:
A选项:“构成电流回路”。虽然中线确实允许电流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但这并不是它最主要的功能。
B选项:“获得两种电压”。三相四线制电路确实可以提供线电压和相电压两种电压等级,但这并非中线的主要功能。
C选项:“使不对称负载相电压对称”。这是正确的答案,因为在三相系统中,如果负载不是完全对称的,中线的存在可以平衡各相的电压,使得每相的负载都能得到稳定的电压。
D选项:“使不对称负载功率对称”。中线并不直接控制或改变功率的对称性,而是通过保持电压的稳定性间接影响功率。
因此,C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A. 正电荷;
B. 负电荷;
C. 中性的;
D. 无法确定。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首先,根据题目信息,丁带负电荷。由于丙排斥丁,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则,我们可以推断出丙也带负电荷。
接着,甲吸引丙,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我们可以推断出甲带正电荷。
最后,甲排斥乙,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我们可以推断出乙也带正电荷。
现在我们来分析选项:
A选项(正电荷):根据我们的推断,乙确实带正电荷,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选项(负电荷):乙带正电荷,不是负电荷,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
C选项(中性的):乙带电,不是中性的,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
D选项(无法确定):我们已经通过逻辑推理确定了乙的电荷性质,所以D选项也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即乙带的电荷是正电荷。